匹兹堡G20形塑全球经济新秩序新框架

标签:

【大纪元9月26日报导】(中央社记者黄兆平纽约26日专电)在伊朗核问题阴影下,20国峰会昨天落幕,G20将取代G8成为全球经济合作机制,金砖四国影响力再增,而调整国际货币基金与世界银行的决策权,中国与发展中国家成为赢家。

一场金融风暴,从华盛顿、伦敦到匹兹堡,全球经济从剧痛、衰退到回稳,一年下来,匹兹堡G20终于落实伦敦峰会路线图,在推动经济复苏、国际金融体系改革、金融监管制度等方面,获致进展。

这场金融危机也让美国和欧洲国家,不得不正视中国、印度等新兴国家的存在与声音,不得不在国际经济决策权做出让步。

G20从多边论坛性质取代行之多年的G7及G8,成为永久性国际经济组织,分享“富人集团”决策权;先进国家也将让出IMF至少5%额度权给新兴国家,在世银的投票权将转移至少3%给新兴国家。

虽然让出国际货币基金额度未达中国所要的7%,但若非这场金融危机,欧、美已开发国家可能依旧以拖待变。

金融风暴同时反映各国实力消长,美国主导全球经济的角色受到挑战,欧洲地位滑落,这也是美国总统奥巴马一再强调的新世界、新秩序、新经济框架;而从G8走到G20,从调整国际货币基金与世界银行的决策权,更突显各方较劲后的妥协结果。

G20成员国除了八大工业国家之外,还有中国、印度、巴西、阿根廷、澳洲、印尼、南韩、墨西哥、沙乌地阿拉伯、南非、土耳其及欧盟。

近来在国际间影响力渐增的金砖四国─俄罗斯、中国、印度、巴西全纳入全球经济决策体系;中、印等国加入后,日本更不再是唯一的亚洲代表,权力遭到稀释,滋味想必不好受。

不过,象征全球85%经济产出、2/3人口数的G20,成为常设国际经济平台后,必须机制化,赋予执行权利,诸如设立秘书处,才能发挥更实质功效;另外如何与国际货币基金、世银等机构协调处理全球财经问题,也还有一段漫长磨合期。

国际货币基金计划在2011年1月前将就让出的5%额度权进行谈判,届时分配情形能否公平,又会是另一个难题。

或许是峰会大赢家,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会后连记者会都不开了,直接打道回府,回北京主持即将来到的中共建政60周年。

但主持峰会的奥巴马也成功利用匹兹堡舞台,让各国承诺不会中止振兴措施,共同承担挽救全球金融风暴责任。

相关新闻
澳总理陆克文抵达匹兹堡参加G20峰会
伊朗秘密核设施曝光 G20峰会临时变焦
G20峰会匹兹堡登场 维安规模再度紧绷
G20峰会公报暨可能成果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