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敏:万世师表

陈文敏

人气 2
标签:

【大纪元9月28日讯】孔子是春秋末期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与政治家,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更是古今中外全世界教师的表率。清圣祖赞美孔子是千秋帝王之师,万世人伦之表,曾以“万世师表”4字题于孔子庙的匾额,后世因此尊称孔子为万世师表。

孔子名丘,字仲尼,2,500年前,生于鲁国(今山东曲阜),他的祖先是宋国的贵族,他3岁丧父,由母亲独立抚养,家境清寒,年少时作过许多卑贱的工作,曾经做过管理仓谷、牛羊的记账员;因此他自谓“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孔子15岁即“志于学”,学习内容非常广泛,举凡礼乐典章制度等都是他学习的事物;“入太庙,每事问。”,孔子好礼、好问的谨慎态度与“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好学精神,奠定了他深厚的学问基础。

孔子曾说:“三人行,必有吾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治学勤勉深厚,不放过任何学习的机会,孔子曾说:“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也曾自谓:“未有丘之好学者也”。

孔子“三十而立”,开始授徒讲学。孔子不论年龄、身份、地位,只要学生真心向学,他都来者不拒、诲人不倦;孔子的学生中有比他只小6岁的颜路(颜回之父),有比他只小9岁的子路。

孔子教导学生的只是日常问题的解答,以及阐明人与人之间如何相处,诸如:孝顺父母、兄友弟恭,对朋友诚信,对人要有爱心。孔子之道合情合理,易知易行,用于身则身修,用于家则家齐,用于国则国治,用于天下则天下平。

孔子的中心思想是“仁”。孔子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子贡曾经问孔子说:“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孔子却回说:“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50岁左右,孔子逐渐受到当政者的重视,担任要职,当时社会失序,道德沦丧,孔子因不满鲁君接受齐人馈赠的女乐而愤然出走,开始了长达十几年的飘泊生涯。

孔子周游列国,提倡道德与伦理,并阐述中国古圣先贤典籍;孔子努力奔走,到处讲学,希望能够实现他的政治理想。然而孔子未受到各诸侯国当权者的欢迎,且时常受到威胁。年近70,在失望中返回鲁国,73岁那年,带着遗憾辞世。

孔子视学生如己出,孔子死后,众弟子都为孔子服丧3年,子贡还在孔子的墓旁筑房子,住了6年才离开,孔子与学生之间深厚的感情,尤为难能可贵!

孔子一生最大的成就在教育3千弟子,身通礼、乐、射、御、书、数六艺者72人。他致力教育,学不厌、教不倦,主张“有教无类”的态度和“诲人不倦”的精神深受后人景仰。后人推崇他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新闻
心被洗净了 只有神佛能做到
神韵贯穿中国文化 唤起记忆
组图:红卫兵荡平孔子故居全过程
亘古誓约 缘订今生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