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彦玲
但见娘娘将天露洗目,只觉“通澈心腑,香馥馥透入泥丸,登时两额角微微出了点香汗,二目中稍觉转动。闭目息神,不多时,忽然心花开朗,胸膈畅然。眼乃心之苗,不由的将二目一睁,哪知道云翳早退,瞳子重生,凤眼已然黑白分明,盈盈似秋水了。
原来李氏有一个宝物唤名“古今盆”,她唯恐自己虔诚不够,求不来天露,可又担心娘娘不肯置信,求得天露也不愿洗目。所以,想了一想还是勉强上奏:“臣妾有一古今盆,上有阴阳二孔,取接天露,便能医目重明。待今晚臣妾叩求天露便了。”
包拯不仅爱民如子也惜兽善待,因此他甚知此马,“它有三不走:遇歹人不走,见冤魂不走,有刺客不走。”包拯心想此处难道有事故不成?他非常镇定的叫家仆包兴将马带住,并叫唤“地方”来见。这“地方”之称倒有点像现在的邻长,对当地人物地理十分熟悉。
“邪不胜正”乃自古至今的实在道理,只是过程中总会有考验。若心性基础不足,难保能顺利通过各种试炼,而达到最后的成就。这样的现象往往给人一种错觉;认为好人多磨难,坏人总享福!有句俗话说:“看人不能看一时。”五千年神州大地上的千万故事正是代代阐述着因果循环、报应不爽,对人的生命不只看一时的真谛道理。
这个看似简单笔划的“人”,是第八个孩子要认的字。台湾俗话说:“一样米养百样人”,这个简单笔划的“人”字可以包含着不同样貌的人,实在令人赞叹汉字的奇妙。孩子上了学除了需要学习与不同样貌的同学、师长相处之外,也需要在这样的过程中,渐渐明白自己到底是谁?自己与他人的关系?自己与环境的关系等等,进而发展出明确的人生目标与完整的心智和能力。
上回说到留下道家修炼文化的老子李耳,本篇来说说开创唐代贞观盛世的太宗李世民。唐朝盛世对现今社会仍有许多影响,例如:唐人街、唐装、唐风、唐三藏取经和孩子入小学后必修的唐诗等等,拥有深远丰富的文化内涵。笔者记得小学时读过关于唐太宗的一个故事至今印象深刻,那就是太宗纵囚,如数返回的人间信义。
孩子上学后与人事物的接触会比在家里要复杂,这些重要的过程也提供孩子认识自己,建立人际互动的分寸与界线,以便成就孩子日后能融入社会的运作,甚至贡献更大的影响力。“我是谁”看似简单的问题,但是自古就是个大哉问,上篇建议家长们可以从自家的姓氏来源,及历史上有正面影响力的人物,让孩子带着先祖的智慧展开新的人生阶段。
一个人实不实在,是否能培养出令人景仰的能量,不光是在外的行为如何称头、义气,还要看看在家甚至对下人的态度。展昭的能量从对母至孝与对仆敬重就已坚实无漏,直到母亲过世他依然在家守制尊礼。体现的视一种对己心的管理工夫,这是传统文化中很精要的智慧,因为凡是成功之人必先能管束己心,这当也是展昭能练就一身不凡武艺的重要因素。
笔者的先父是一名小学老师,在乡下他以一手好书法闻名,小时候常见他为学校书写标语和文书,他的一手好字也来自于他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他在我小学时就叮瞩我:“读书人出门带笔就跟军人的枪一样,笔‘在’人‘在’。”也嘱咐我:“不论以后你会遇到什么样的老师教导你,你都要尊敬他们,因为他们‘在’老师的位置上。”时间过去了数十年,而我仍紧记在心,不敢或忘。
韩瑞龙走到郑屠铺前见灯火通明就喊着要买猪头,但铺里灯光却忽然不见,等了半响也不见回应,刚一转身走回几步路,却又听见郑屠门响,匆忙回去买了郑屠用布包好的“猪头”,提往家里去了。不料不多时,有些累乏的韩生恰迎面遇上的巡更人。见他气喘吁吁的两手捧着带血布包,便拦下查询。没想到布包之内并不是什么猪头,却是“一颗血淋淋发髻蓬松女子人头”。吓得韩生魂飞魄散,也被押解到了...
上篇说“在”这个字的甲骨文,也是“才”的甲骨文。从其演变与应用的角度来看,在教孩子认字时,除了了解时间与空间定位上的用法之外,还可以作为让他们成“才”的养分。那么有哪些词语,可以督促孩子往成才的方向努力呢?
《七侠五义》里的这一回说的就是财色害人的故事,标题写的是:“买猪首书生遭横祸、扮化子勇士获贼人。”这故事说的是韩文氏与儿子韩瑞龙相依为命,孤儿寡母的倚灯伴读倒也平安无事。怎奈一箱无主的金银将母子俩平淡的生活掀起了惊天的波浪。
话说自从包拯神奇的断了乌盆冤案后,公正无私的名声远近驰名,却“未免犯了上司之嫉”,加上判案时将乌盆案的凶手赵大刑毙,所以被上司给革职了。包公在离开原任的定远县府时,如何应对呢?书上这么写着:“百姓遮道哭送。包公劝勉了一番,方才乘马。”
包青天的出生与成长,真是祥异与多难并存,磨的是真性情,练的是真善良。也唯有真正无私的善良才能洞察秋毫,才能正气凛然。《七侠五义》回回的精彩案例,其中透露的精神也都围绕着包整的无私善良,如能运用这些故事作为教育孩子品行的教材,肯定能解决当今父母的许多难为。
第七个小一学生要认的字是“在”,根据可查到的资料显示,“在”的甲骨文也是“才”这个字的甲骨文(见图)。依其图形看来可以理解为在建筑物中顶梁或其他结构,人才不也正是意指能扛起重任者吗?若根据《甲骨文合集》里的卜辞:“王,才合,卜?”那是说能在合这个地方卜卦吗?看起来“才”已被引申为“在”的意思了。
在中国历史上,凡有高德或大能之人出世皆会显示着超俗的祥瑞之象,包拯的出生也不例外。《七侠五义》第二回说包拯父亲包员外白日打盹,梦见“祥云缭绕,瑞气氤氲;猛然红光一闪,面前落下个怪物来,头生双角,青面红发,巨口撩牙,左手拿一银锭,右手执一硃笔,跳舞着奔落前来。”来者何人呢?
孩子上了小学,也展开了另一个重要人际关系的发展阶段。当我们问孩子为什么要上学时,往往会得到如下的答案:“跟同学玩啊!”是的,在大部分孩子们的心目中“有朋友”可能远比“有功课要做”来得重要许多。所以,关心孩子的交朋友能力与情况,也是父母与师长们不可忽视的环节。
清朝道光年间的进士俞樾再版一百二十回的《七侠五义》流传于世。回回精彩生动,第一回的主题说的是:“设阴谋临产换太子,奋侠义替死救皇娘。”标题正奸善恶对比明确,将人性刻画得入木三分。
开封有个包青天,铁面无私辨忠奸。江湖豪杰来相助,王朝和马汉在身边。钻天鼠身轻如燕,彻地鼠是条好汉,穿山鼠铁臂神拳,翻江鼠身手不凡,锦毛鼠一身是胆,这五鼠义结金兰。七侠和五义,流传在民间。
上回说到“有”,这个字是“手”拿一块敬神祭天的“肉(腊肉)”,所以古时人相信,想要拥有什么,都需要“得到上天应允”,否则“德不配位”,得到的必然是灾难。
小学六年认字排行上的第六个字:“有”。这个字在生活中也十分常见;〈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歌里唱:“‘有’妈的孩子像个宝。”孩子入学后就会主动或被询问:“有什么人生的志向或梦想?”,在课堂上还是很重要的作文题目呢!到了适婚年龄也得问问:“有什么人品和经济条件可以成家?”直到生命尽头回首时还能问问:“有什么可以为世界或子孙留下的纪念?”那么我们就来看看这个“有...
“七侠五义包青天,善良真诚不畏奸,险恶难处守忠坚,正义公理显世间。”《七侠五义》和包青天的故事在民国之后的影视界被拍成不少作品,各有千秋。但从这些角色故事被创造的起初而后,不管剧中主角如何更替,也不论剧情如何改动,不变的是传统文化中的:“邪不胜正、因果有报、天理昭彰”等等元素。在生活层面上起到净化人心的作用,在天人对应的信仰层面上,说了颠扑不破的定律。
动荡的世局中,岁月变成了人性中的大考验,竹林七贤的友谊最终也因人志有不同而各分东西。嵇康、阮籍、刘伶对执掌大权的司马氏集团持不合作的态度。嵇康的刚强性格也让他得罪小人而遭灭顶。阮籍在嵇康被杀害后佯狂隐世,刘伶一样沉醉酒饮之中,向秀在嵇康被害后被迫出仕。阮咸入晋为散骑侍郎,只是不为当朝所重。山涛起初“隐身自晦”,但40岁后投靠司马师,历任尚书吏部郎、侍中、司徒...
在魏、晋交替期间的这七位文人初因文采气习而结交并以竹林七贤名世,但是在野心勃勃的司马氏窥伺之下,政局暗涌:世道难清,随着时间的推移,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阮咸等七人也就演绎出不同的人间品行。
佳句引豪友,嵇康看着这些诗句,发现每一句的第一个字有:“竹”、“笆”、“篱”、“笛”、“笑”、“笔”、“箴”都是竹字头,也想到这几个文友也都是爱竹之人,应是知音,值得交往,于是添就了末句:“篁篁有节聚七贤”。从此,“竹林七贤”称号不胫而走,也流传至今。
随着蔡教授的说明,我从他的眼神中能看到这场中国民族的大考验,一场诋毁与维护良知的正邪大战正从中国影响着全世界。这在人类的历史上可能是唯一一场对全人类的道德考验,历史早有明确的答案,天地存亡唯道德耳。
前篇说到利用学习“了”这个字来训练孩子落实整齐、干净和利索的概念,这不仅是在生理方面注意孩子身手能力的发展,还要关注孩子在时间的感知深度与运用掌握能力的发展,这是帮助孩子一辈子在生活与工作上十分重要的能力。所以我们在前篇建议家长和孩子一起背诵明朝诗人文嘉所着的〈今日诗〉。
就在她人生已到绝望的时候,有个从北京到美国留学的才女,送了一本法轮功老师的著作“转法轮”给黄莉。这本书不但开启了黄莉的智慧,解答了她百思不得其解的许多问题,例如:人生病的真正原因,一般的气功来源和许多不正确的状态,人能真正健康的原因等等。渐渐地,经过修炼法轮功,黄莉恢复了健康,容光焕发的她展开了新的人生。
北京一对姊弟黄莉和黄强在六四天安门事件发生前后的生死故事,一个中共模范党员家庭所教育出来的优秀青年,忠党爱国的成长岁月所建立起来牢不可破的思想,却因六四而动摇甚至是破灭了。黄强亲身经历中共如何利用他们这些年轻警察假扮学生模样,放火烧闹北京城。
上回说到让孩子在学习“了”这个字的同时,可以让他们了解做事情不只是做完了,还可以做得整整齐齐、干干净净又利索。刚刚入小学的孩子在生理动作发展上,还需要注意是否能有临摹,或依其想像画出一些他生活中常见的人事物,而且可以画出一些细节。 父母可以安排一些室外的活动来增进其大肌肉的协调性,这样才能有机会将小肌肉的协调能力发展得更好。这些概念在部分的华人家庭中更...
共有约 194 条记录
今日头条
NEWS HEADLINES
中共曾大力倡导的P2P平台爆雷,制造出数亿“金融难民”,这些受害人血本无归,维权无门,生活陷入困境。日前,多位受害人表示,他们看透了中共的邪恶,唾弃中共,选择三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