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我学唐诗(14A)

作者:朝晖
“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如果到哪里都有美丽的春光陪伴,这样的人生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元朱叔重春塘柳色 轴(国立故宫博物院
font print 人气: 196
【字号】    
   标签: tags: , , , ,

第十四课

一、桃灼灼,柳依依(《平水韵》上平五微)(选自《声律启蒙》)

宽对猛,是对非。
美对乘肥。
珊瑚对玳瑁,锦绣对珠玑。
灼灼,柳依依。
绿暗对红稀。
窗前莺并语,帘外燕双飞。
汉致太平三剑,周臻大定戎衣。
吟成赏之诗,只愁堕;斟满送春之酒,惟憾春归。(下划线字为入声字)

二.注释及说明:

1.宽对猛,是对非:宽,指对人宽厚;或者指对普通百姓的法律法规很宽容。|猛,本文指严厉或法规严苛。出自《左传‧昭公二十年》:“唯有德者能以宽服民,其次莫如猛。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大意,只有道德高尚的人,才能够用宽厚的政策让民众信服。其次制订若干严厉的法规也必不可少。就如烈火,民众遇到都害怕,正因为害怕才很少死在其中。)”孔子认为为政者制订法规要宽猛相济[1]。唐初‧虞世南《赋得慎罚》诗:“政宽思济猛,疑罪必从轻。”对仗例句:

门前便是红尘地,林外无非赤日天。(唐‧白居易《池上逐凉(其二)》)

尘虑萦心来势猛,诗书立志觉天宽。 (朝晖 原创)

2.服美对乘肥:服美,(穿着)服装华美。|乘肥,乘肥马(健马)。“乘”本文当动词读平声“层”。当名词时读“秤(去声)”[2]。

三辅官高朝服美,五陵年少逐乘肥。 (朝晖 原创)

3.珊瑚对玳瑁,锦绣对珠玑:锦绣,①花纹色彩精美鲜艳的丝织品。②比喻文章诗词的优美。|玳瑁,①海龟的一种,甲壳彩色,可做装饰品。②指玳瑁的甲壳。|珠玑:①珠宝、珠玉。②比喻优美的诗文及绘画作品。③比喻类似珠玉的物品。

徐陵笔砚珊瑚架,赵胜宾朋玳瑁簪。(唐末‧罗隐《咏史》)

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唐末‧罗隐《七夕》)

4.桃灼灼,柳依依:灼灼,明亮、鲜明貌。|依依,轻柔披拂貌。

几处青山桃灼灼,一江碧岸柳依依。 (朝晖 原创)

5.绿暗对红稀:“绿暗红稀”也可以合用形成词组,形容暮春时绿荫幽暗、红花凋谢的景象。“红稀”指红花稀疏或凋谢。

绿暗村中树,红稀野外花。 (朝晖 原创)

6.并语:常用来形容两只及以上的鸟类在一处的鸣叫声、和鸣声。古诗文常用词组。“并语”还可以与“相窥、双栖”等词组对仗。“窗前莺并语,帘外燕双飞”大意:窗前黄莺两两和鸣,帘外燕子比翼双飞。

7.汉致太平三尺剑:(大意)汉高祖得天下,先是手持三尺剑起兵。典故出自《史记‧高祖本纪》:“吾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此非天命乎?”

8.周臻大定一戎衣:周,周朝。|臻(音真),达到、达成。|大定:取得天下并使之安定。|一戎衣:(身披)一袭战衣。出自《礼记‧中庸》:“武王缵大王(亶dan3父)、王季、文王之绪(未竟之事业),壹戎衣而有天下。”其中“缵”音转,上声;继承。

本句大意:周武王以一袭战衣兵征天下得王位。

9.月堕、春归:月堕,指月亮西沉(月落)。|春归,本文指春去、春尽。“春归”还可以指“春天来临、春天回来了”具体要看上下文的意思。“堕”读音“徒果切,妥,上声。”参考《康熙字典》《佩文韵府》《平水韵》。

本联句大意:吟成赏月的诗篇,只愁那月儿已经西沉。斟满送春的美酒,可惜春光即将离去。

二、六首押“五微”韵的古代经典近体诗

1. 江(其二) 唐‧杜甫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江头尽醉归。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相违。

背景故事:公元757年春,“安史之乱”爆发的第三年,当时杜甫在朝中担任左拾遗(八品)。杜甫的好友房琯被罢相,杜甫因上疏替房琯说话,触怒了唐肃宗,自此不被重用。公元758年六月,杜甫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3]。本诗创作于唐肃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春天。

“曲江”也称“曲江池”,在长安城的城南,那是一处游赏胜地,那里河水水流曲折故称。

注释:①朝回:上朝回来。“朝”读音“潮”。②典春衣:典当春天的衣服(换酒钱)。典当了春季的衣服,说明冬衣早就典当出去了。③寻常:经常、平常。④行处:随处、到处。⑤蛱蝶(音侠跌,入声):蝴蝶。⑥深深:形容花丛深处。⑦款款:本诗指徐缓而姿态优美。这是古诗文中常见的形容词,详细用法请见附注[4]⑧传语:传话、转达。⑨风光:本诗指美丽的景色、春光。⑩流转:运转、迁移。第七句大意,传话给美丽的春光,请她跟我一起飘泊;或者说,今后我不管去哪里,都有美丽的景色陪伴。⑾相违:本诗指分开、分离。

全诗大意:上朝回来经常去典当春天的衣服,每天都在江边的酒馆喝酒,到尽兴了才回去。欠酒债的事情经常都能遇上,可是人活到七十岁自古以来都很稀少。看见蝴蝶在花丛中穿梭飞过,蜻蜓在水面上款款而飞。请告诉春光好吗,我想带着她一起漂泊(言外之意,到哪里都有美景伴随)。哪怕只是暂时的相互欣赏也不要分离。

对仗讲解:本诗颔联“寻常”与“七十”相对,这种对仗技巧称为“借对”。因为古代一寻等于八尺(长度),两寻等于一常(一丈六尺)。“寻常”除了跟数词、量词相对之外,它本身的意思是经常、平常;因此还可以与其它词组对仗。例如,南宋‧陆游《园中小饮》:“宁教酒欠寻常债,耻就人求本分官。”元‧张仲深《酬单孟年韵》:“西斋有酒寻常醉,东阁需贤次第招。”元末明初‧李穑《有感》:“闲知芳草寻常有,静爱浮云自在行。”

诗评:古人云,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其实,用什么样的心态去对待所谓的“不如意”才是关键。杜甫通过观赏春天的美景,与春光做了个约定;“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如果到哪里都有美丽的春光陪伴,那这样的人生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古人诗评:北宋‧叶梦得《石林诗话》:诗语固忌用巧太过,然缘情体物,自有天然工妙,虽巧而不见刻削之痕。……至“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深深”字若无“穿”字,“款款”字若无“点”字,皆无以见其精微如此。然读之浑然,全似未尝用力,此所以不碍其气格超胜。

(杜牧《九日齐山登高》)诗评曰:感慨苍茫,小杜最佳之作。
清张若澄哈纳红叶 轴(国立故宫博物院

2. 九齐山登高 唐‧杜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花须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用登临叹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泪沾衣。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唐武宗会昌五年,公元845年黄历9月9日(重阳节)。当时杜牧是池州刺史[5],治所在今安徽省池州市,齐山在池州城南,地处长江南岸。

注释:①江涵:长江上空及四周。“涵”是指包含、包容。②与客:“客”是指杜牧好友诗人张祜,字承吉,河南南阳人。《全唐诗》编诗二卷。③翠微:指接近山顶长满绿树的山坡上。④满头归:古人的习俗,重阳节那天,登高采菊花或茱萸枝遍插头上,认为可以辟邪。⑤酩酊(音茗顶,两上声):大醉貌。⑥登临:指登山或临水。⑦牛山:牛山悲(牛山叹、牛山泪)。比喻一个人贪心不足,得陇望蜀。出自《晏子春秋‧卷一》有关齐景公的故事[6]。唐‧李白《古风(其二十三)》:“景公一何愚!牛山泪相续。物苦不知足,得陇又望蜀。”“牛山”在今山东省淄博市。

读音说明:“只”的读音,作数量词(如一只、几只)时,读“质,入声”。其它词意均读“纸,上声。”

本诗大意:重阳日秋雁从江上飞过,雁影倒映在水中。我与好友携带酒壶登齐山游览。红尘浊世,很难遇上值得开怀大笑的事情,因此山上的野菊花还是多采一些插在头上(辟邪)。重阳节这一天应该尽兴喝酒,不用登上山顶去感叹落日的余晖。从古到今也就那么回事,何必像齐景公那样在牛山感慨流泪呢?(言外之意,当上了国君,享受一世荣华,到晚年了还得陇望蜀,想长生不老。)

古人诗评:①金末‧元好问《唐诗鼓吹笺注》:起句极妙。江涵秋影,俯有所思也;新雁初飞,仰有所见也。此七字中,已具无限神理,无限感慨。②清‧高步瀛《唐宋诗举要》:吴曰:感慨苍茫,小杜最佳之作。

三、附注:

1. 《左传‧昭公二十年》:仲尼曰:“善哉!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

译文:孔子说:“好啊!有些法规太宽厚民众就会产生怠慢心理,民众怠慢了就要用严厉的法规来纠正。而某项法规太严厉民众可能就受伤害,民众受伤害了就要调整成宽厚的法规。用宽容来调和严厉;用严厉来补充宽容,政治因此而清和。

2. “乘”当动词时古音读“绳”《康熙字典‧乘》:“《唐韵》食陵切《集韵》《韵会》神陵切,音绳。(蒸韵)《广韵》驾也,登也。《易‧乾卦》时乘六龙以御天。”当名词时读“剩”,“又《广韵》《韵会》实证切《集韵》石证切,音剩。(径韵)车也。《诗‧小雅》元戎十乘,以先启行。”因同韵部有与现今普通话发音相同的字,所以采用普通话的发音。

3. 《旧唐书‧杜甫传》:“房琯布衣时与甫善,时琯为宰相,请自帅师讨贼,帝许之。其年十月(公元756年),琯兵败于陈涛斜。明年春,琯罢相。甫上疏言琯有才,不宜罢免。肃宗怒,贬琯为刺史,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

4. 款款:①形容花、鸟、美女的动作徐缓而优美。元末明初‧梵琦:“款款好风摇菡萏,依依流水带鸳鸯。(这是形容荷花)”明‧欧主遇:“柳藏蝉唱依依听,江浴鸥群款款亲。(这是形容鸥鸟)”明‧邹赛真:“群从雍雍迎客邸,诸姬款款话灯前。(这是形容美女)”②比喻情真意切。宋‧洪朋:“得朋方款款,取别太匆匆。”明‧李宜茂:“深喜主人情款款,最怜游子去迟迟。”③和乐貌:北宋‧秦观:“轻轻篆鼎凝香细,款款方壶转漏迟。”清‧弘历(乾隆):“缀架垂垂好,堆盘款款融。”

5. 刺史介绍:唐朝的刺史分为上州、中州、下州,最低的下州刺史也是正四品下。《旧唐书‧职官三》:“上州,户满四万以上为上州。刺史一员,从三品。”“户满二万户已上,为中州。刺史一员,正四品上。”“下州:户不满二万,为下州也。刺史一员,正四品下。”“刺史掌清肃邦畿,考核官吏,宣布德化,抚和齐人,劝课农桑,敦敷五教……”

6. 《晏子春秋‧卷一‧内篇‧篇十七》:景公游于牛山,北临其国城而流涕曰:“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艾孔、梁丘据皆从而泣。晏子独笑于旁,公刷涕而顾晏子曰:“寡人今日游悲,孔与据皆从寡人而涕泣,子之独笑,何也?”晏子对曰:“使贤者常守之,则太公、桓公将常守之矣;使勇者常守之,则庄公、灵公将常守之矣。数君者将守之,则吾君安得此位而立焉?以其迭处之,迭去之,至于君也,而独为之流涕,是不仁也。不仁之君见一,谄谀之臣见二,此臣之所以独窃笑也。”

译文:齐景公晚年在牛山上游玩,向北俯瞰他的国都,流泪说:“为什么我终究要哀伤地离开国都老死呢?”艾孔、梁丘据都跟着景公一起哭。惟独晏子在一旁发笑。景公拭泪,对晏子说:“我今天游玩,忽发悲伤,艾孔与梁丘据都跟着我一起哭,你却独自发笑,为什么?”晏子回答说:“假使贤人能长存,那么齐太公、齐桓公能长存;假使勇者能长存,那么齐庄公、齐灵公能长存。几位君王若能长存,那君王您怎么能得到现在的位置而成为国君呢?因为他们依次为君,又依次老去,才轮到君王您。只有您为即将老去而流泪,这就是不仁德(贪心不足,得陇望蜀)。我看到了一个不仁德的君王,又看到了两个谗佞的臣子,这是我独自发笑的原因。”@

点阅【跟我学唐诗】系列文章。

责任编辑:林芳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以暮春为题材的诗古来有很多人写,如何切入是关键。杨花为什么能独得东风意呢?因为它身轻啊!它没有那么多执著和负担,没有那么多牵挂;所以春风(东风)就能带着它们飞呀飞,它们如雪花飞舞,向着晴空向着阳光飞行,再也不回来了。
  • 隐居独修之人,首先要面对的就是“寂寞”,如果不能克服并去掉它,就无法隐居,也达不到修炼的效果。所以我们来看一看,王维是如何排遣这种“寂寞”之情。当“寂寞”难耐之时,就走出房间,“苍茫对落晖”。虽然是“人访荜门稀”,但作者却认为自己有松、鹤为邻(鹤巢松树遍)。
  • “借问欲栖珠树鹤,何年却向帝城飞。”其中的“(仙)鹤”借指贺知章。言外之意是说,您将来在仙界中自在逍遥,什么时候能飞回来红尘探望我们啊?因为宴会有皇帝在场,贺知章又是四朝元老的前辈,所以李白这首诗用词用典都恰到好处。
  • 五月薰风送暖,现代母亲节康乃馨当令,回想古代中国的儿女们送什么花给母亲忘忧呢?亲子深情是岁月摧残不了的至性,常在人心,光耀诗心。一起来看古代诗人孟郊和王冕献给母亲的诗。
  • 宋‧陆游《楚城》:“江上荒城猿鸟悲,隔江便是屈原祠。一千五百年间事,只有滩声似旧时。”古代名家的作品能跨越时空,让我们感受到中华历史的厚重与沧桑。“一千五百年间事”,物亦非,人亦非,“只有滩声似旧时”。
  • “郑公樗散鬓成丝”其实是一句反语;杜甫在之前写给郑虔的诗中曾说:“才名四十年,坐客寒无毡。”这样有才学的人,却被贬官到台州担任司户参军。杜甫担任的左拾遗也是从八品,所以才会拮据到“朝回日日典春衣”的窘迫境地。所以这首诗替郑虔及自己鸣不平。“万里伤心”与“百年垂死”,表面说的是郑虔,这何尝不是杜甫自身的写照呢?
  • 阅读古典近体诗,常可看到“得句”这个词,“得句”是一种创作状态,也就是创作时,在潜意识(下意识)中脑海里闪现出一句诗(或几句诗),可根据所得到的句子马上创作一首诗或几首诗,或记录下来放入诗囊中。如谢缙“濡豪还自适,得句共谁论。”大意是“挥毫作画自得其乐,得到的好诗句又有谁能够分享呢?”
  • 古代诗人常借月光来表达对亲友的思念。李白的诗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亦然。“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因为月亮的清辉是两地共有的,所以这里作者要赠送的是思念之情;因为相隔两地,不能将这浓浓的思念亲手送给你,那我们还是期待在梦中相见吧!
  • 王维《积雨辋川庄作》:“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其中“鸥鹭忘机”典故出自《列子‧黄帝》,也作者的修行感悟。白居易《放言》:“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辨物如此,识人亦然,不仅成了流传千古的名句,还因此而衍生出了其它名句。如“路遥知马力,岁久见人心。”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