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憑什么進入中國?

杜平

人氣 6
標籤:

聯合早報13日評論文章:英國廣播公司最近獲得中國政府頒發的許可証,其電視節目終于打進了中國市場。作者認為,BBC与北京的關系一直不好,它現在之所以能夠獲准進入,關鍵原因很可能是在對中國報道上作出了自律的承諾。

  上星期,英國廣播公司(BBC)几名高層管理人員抵達北京,下榻在一家五星級酒店。据說,他們進入客房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打開電視机,收看自己的電視節目。經過長達數年的努力,BBC向全球廣播的電視節目終于在中國落地。

  根据中國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頒發的許可証,BBC電視頻道可以進入三星級以上的酒店、高級賓館以及外國人寓所,該公司管理層此次前往北京,目的就是要感謝中國政府。在中國某些地區,雖然以各种渠道接收BBC電視節目的情況早已存在,但對英國廣播公司來說,它現在能夠堂堂正正地進入中國市場,絕對是一個令人振奮的重大突破。

改善和北京的關系

  在BBC之前,獲准進入中國市場的外國純新聞電視頻道只有兩家,一個是CNN,另一個是CNBC,都是美國的電視网。如同外國其他廣播公司一樣,在國際電視廣播領域与CNN并駕齊驅的英國廣播公司,一直希望在中國市場上獲得同等地位。但是,由于BBC与北京方面結怨較深,雙方關系曾一度鬧得相當緊張,因此,長期以來,它只能在門外徘徊,望洋而興嘆。

  英國廣播公司与北京方面關系陷入緊張,最初是由于中英兩國之間的整体關系不好,其中主要原因是香港問題。但具体講到BBC本身,是因為它對中國問題的報道經常招致北京方面的不滿。

  從最近十多年的情況看,中國對BBC最為不滿的地方,就是該台對“六四事件”的報道及其報道手法。此后,該公司根据《毛澤東私人醫生》一書,拍攝了一部令中國人极為反感的電視記錄片,從而再次激怒了中國政府。除此之外,BBC在報道某些敏感問題、特別是在報道西藏問題時,常常給人一种故意要和北京作對的印象。

  現在,英國廣播公司的電視節目終于在中國登堂入室,這無疑說明該公司和北京的關系已經擺脫了不愉快的過去。BBC最高負責人說,獲得中國政府頒發的許可証,意味著該公司和北京的冰凍關系已經融解。然而,令人好奇的是,到底是什么原因促使中國對BBC盡釋前嫌?

  早在1999年,英國文化大臣史密斯曾率領一個貿易代表團訪問北京,英國廣播公司的高級行政人員就是代表團成員之一。可以說,中國給BBC頒發許可証,离不開英國政府的協助。然而,僅靠這一點,BBC電視台還不足以贏得北京的信任。

盯上中國市場

  在任何國家,外國新聞傳媒的進入都是一個敏感和棘手的問題,對于相互間曾經存在不少敵意的BBC和中國,情況更是如此。在一、二年時間的接触和談判之后,人們還無法了解雙方達成了什么具体條件,但有一點可以基本肯定的是,在市場利益和政治取向之間,BBC應該是進行了某种微妙的調整。

  英國廣播公司是公共廣播网,但對全球廣播的電視頻道与其他頻道性質不同,它屬于該廣播网的盈利机构——BBC環球公司。用該公司總裁加文的話說,在公共廣播网屬下設立一個盈利机构,其難堪程度如同“在教堂里開妓院”。然而,正是這种所謂的尷尬情形,才使得該公司決心在中國市場上搶占一席之地。

  根据英國廣播公司和中國國際電視公司達成的協議,在初期階段,中國將有150家三星級至五星級酒店接收BBC電視廣播,涉及客房總數為6万間。鑒于面臨著CNN的競爭,BBC的收費大概會定在150万美元。在中國如此龐大的市場上,150家酒店其實還是個小數目,但在目前情況下,這一得來不易的份額足以使該公司大事慶賀一番,同時也會令其他競爭者羡慕不已。況且,不論是BBC,還是CNN,進入中國的星級酒店只是追求更大目標的序曲。

  然而,人們還是要問,BBC到底憑什么敲開了中國的大門?對于局外人,難免會作出一些不著邊際的猜測。但是,從BBC一位高級執行管理人員的談話中,人們也許能夠窺視出某些奧秘。他說:“這是中國有關部門首次給我們頒發許可証。如果中國當局對運作情況感到滿意,那么,我們希望日后能朝其他方面進一步開拓。”

  雖然這位管理人員沒有道明“運作情況”具体是什么,但其所指一目了然。過去,中國之所以把BBC電視拒之門外,就是因為對它報道中國的方式感到不滿。換言之,BBC能夠進入中國市場的關鍵原因,就是通過某种方式消除了中國的不滿。而這种方式,很有可能就是一种自律的承諾。具体到傳媒業范籌,這种承諾就是新聞報道中的自我審查。

自律承諾是敲門磚

  新聞傳媒的自我審查存在于任何一個國家,在很大程度上,這是傳媒出于自我保護和尋求更大空間的客觀需要。因此,如果BBC在獲准進入中國之前作出任何自律的承諾,那也是無可厚非的事情,只是在落實這种承諾的過程中,這個對中國長期不友好的傳媒恐怕會感到不易适應。關鍵的問題是如何衡量利益得失,如何在政治价值和商業价值之間、在所謂客觀公正的新聞道德觀和伸手可及的物質利益之間,作出一個比較明智而又能自圓其說的選擇。

  1994年,傳媒大亨默多克收購香港衛視,由于顧及到中國的態度,他拒絕為BBC提供可以覆蓋中國的衛星服務,因而受到英國傳媒的指責。大約兩年前,默多克再次拒絕讓屬下的出版公司為末代港督彭定康出版《東方与西方》一書,從而再次被西方傳媒指斥為“討好北京”。

  說到底,這种所謂的“討好”,只不過是全球普遍存在的自律行為而已。現在,誰都不否認默多克在中國市場上是非常成功的,這也就是為什么很多人起而效法的原因之所在。与默多克相比,BBC在中國市場上是一個后來者,但它能夠在這個敏感的領域躋身于中國市場,也足以說明它同樣是一個有現實眼光的市場開拓者。

相關新聞
韋拓:從下滑到坍塌 國足告別世界盃之路
林一山:被歷史選中的上一代香港人
林一山:港人何以為信念從沒退後?
【名家專欄】你的口罩為什麼是中國製造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