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百万富翁財富大起底

人氣 38
標籤:

【大紀元1月5日訊】 中國人第一次感受“百万富翁”這個詞,應該是在70年代末。 在根据馬克.吐溫小說改編的電影《百万英鎊》里,人們一飽眼福,看到了那張百万巨鈔。全英國只有兩張,盡管沒人确切地知道本世紀初百万英鎊到底值多少錢,但影片中那位餐館侍者、那位服裝店老板手捧百万大鈔時目瞪口呆、誠惶誠恐的神態,分明告訴人們:百万英鎊就是數不盡的財富,它的持有者就是地球上的巨富。

對于今天的中國人來說,百万富翁已成為大多數立志致富的人可以努力達到的第一目標,太少不過癮,太多了又不現實。有据為証,深圳某報曾在孩子們中間做過“你這輩子想賺多少錢”的調查,結果是14.58%的人想賺億元以上,16.67%的人想賺1000万以上,而只想成為百万富翁的人最多,達27.08%。連孩子們的夢都這樣現實。

中國有多少百万富翁

這可能是誰也無法得知的數字,也只能是估計。關于中國百万富翁的數字只有几個可怜的統計,它們已被各報章不厭其煩地引用了。据悉,對中國百万富翁的最早統計是在1993年,這年10月,國家工商局清點出中國私營企業中的百万富翁為500名; 1994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全國私營企業進行的調查,將這個數字提高了10倍;1995年,《人民日報》披露說:“中國擁有100万以上資產的人已超過100万人”;但這些數字都并不具權威性,當時《中華工商時報》就認為,中國的百万富翁起碼在300万以上。

盡管說不清中國百万富翁的數字,但對他們的發展形態,社會學家們卻了如指掌。

學者們把中國百万富翁的成長歷程分為三個階段:即開放商品貿易,使個体戶成為中國第一代富翁,積累了上万乃至几十万元,少數人成為百万富翁;開放生產資料領域,使更多的人從事更大規模的物資流通和企業生產,從而使中國真正產生了百万富翁群体;開放金融和房地產領域,使更高素質的人涉足,許多百万富翁的財富達到以億計。

中國百万富翁眾生相個体戶開歷史的玩笑

社會最邊緣的人成為中國最早的富翁,恐伯歷史老人也會對此忍俊不禁。

關于百万富翁,有一句民謠:“70年代靠体力,80年代靠財力,90年代靠智力。”后兩句不知是不是貼切,但近20年來最早的富翁絕對是靠辛苦打□出來的。

出現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個体戶主要是由從農村回城的知青,以及刑滿釋放的兩勞人員組成。李強教授80年代初在北京崇文區調查發現,當時的個体戶中兩勞人員的比例高達10%,這些被社會拋棄的一代就業無門,被迫自謀生路。誰也不曾想到,這些社會邊緣人的被動選擇竟完成了新中國資產從國家向個人過渡的第一步。

最早的個体戶們主要從事販運和倒賣,“倒爺”几乎成為個体戶的代名詞。服裝業和食品業是個体戶們最早涉足的領域,北京的秀水街和武漢的漢正街正因此成為中國第一代富翁的誕生地。第一代個体戶的素質注定了他們給人們留下的印象不太好。缺斤短兩、坑蒙拐騙,以及暴富后的斗富比闊成了那個時代個体戶最深的烙印。

私營業主和下海者從百万到億万

私營業主的崛起以及社會核心層人士的紛紛下海。標志著中國百万富翁真正成為群体,他們取代個体戶們成為社會注意力的焦點。

最早的私企業主多出現于沿海城市,那里是新中國市場經濟萌芽的出生地。這些私企業主們多是當地的干部或能人,他們成功地實現了資金以非國有形式進入生產領域。和個体戶一樣,私企業主也是白手起家,從生產食品、飼料、服裝、電器元件及承包建筑等低附加值和勞動密集型產業創業。資本私有化在這個階段產生了前所未有的激蕩力,中國的百万富翁階層從此批量誕生,而最成功的百万富翁則不知不覺地坐擁億万家產。

鄧小平南巡講話后,中國開始了全方位的改革開放,一大批高素質的人投身商海,而金融和房地產領域的開放又使財富大門向更多的人敞開。如果說90年代中期以前,中國富翁財富是算術級的飛速增加,那么從這以后,他們的財富則是几何級的翻番。這种翻番讓富翁的身价從百万升格到億万。

1994年,美國著名財經雜志《福布斯》的全球富豪榜中,第一次出現了中國大陸人的名字,盡管人們對其中刊登的數字將信將疑,但中國大陸有了億万富翁則是公認的事實。
  
明星升值最快的一群人

中國的文体明星是財富升值最快的一群体, 盡管劉歡那英們還沒有塞琳.迪昂一億美元的唱片合同,盡管葛优徐帆們還沒有湯姆.克魯斯2500万美元、黛比.摩爾1400万美元的片酬,盡管曲圣卿孫繼海們還沒有貝克漢姆和基恩每周5万英鎊的薪水,但他們的相對收人与這些天皇巨星相比,卻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如今的明星被人□慕,不只是因為他們魅力四射,還因為他們腰纏万貫。而20年前中國明星的待遇似乎比平常人好得不太多。筆者80年代初上大學時在學生會幫忙,那時就有明星來校演出。記得一次侯耀文一干人來,演出前他們在后台坐在馬扎上,就著面□汽水抖著一個個可笑和不可笑的包袱。我從學兄那儿得知,他們的一場演出的酬勞是10元錢,當時,侯哥的三場演出相當于一個大學生一個月的生活費。
  
1987年爆出了成方圓走穴的新聞,人們得知她演出一場可拿走300元, 這個數字約等于當時四五個工人的月工資,而1990年毛阿敏偷稅風波抖出的內幕,更令百姓對明星的出場費咋舌: 頭號紅星每場6万,次點的也得兩三万,侯哥這時一場演出的進項至少要相當于200個大學生一個月的生活費。
  
如果說這些錢拿得多少有點不太光明正大的話,那么市場經濟才標志著明星們好日子的到來:姜文和李保田理直气壯地從《有話好好說》的制片人那里取走了百万元以上的片酬,賀歲片影帝葛优的身价更不難想象;范志毅在1995年一個賽季掙到50万元,創下了体育明星的紀錄,但這個紀錄在年底就被馬曉春打破了,他因獨攬兩項世界冠軍而收益120万元。 体育界近來最大的財富話題當然是中國男足,掙個几百万跟鬧著玩似的,比把球踢進門里容易多了。
  
但如果和當今最紅的“小燕子”趙薇相比,踢球的人又算不了什么了。報載,新千年前夜,趙薇的出場費漲到了天价,每場32万元人民幣的价碼還請不到,再加上廣告費和唱片分成,真不由得讓她產生想做億万富姐的念頭。

股民──百万富翁最快的生產線

据《經濟日報》指數工作室今年9月對1999年上市公司中期報表的統計顯示: 深滬股市中,個人擁有股票市值超過千万元者在470人以上,其中超過億元的也有7人。以此類推,3000万股民中百万富翁就不計其數了。股市的确是創造百万富翁最快的新生產線。

股市中的百万大富翁,知名度最大的當然是上海的“楊百万”,盡管這個名叫楊怀定的人如今只能算是一名普通的炒股致富者,但他對千万股民的激勵作用卻是無人代替的。他的膽識和選擇告訴人們:股市簡直就是可以買回家放心用的印鈔机!一位老股民回憶的1990年的炒股情景,恐怕會令多少后來者恨自己晚生几年:他說,他在交易所外面遛達。一會儿“電真空”從100元變成400元,又過了一陣,就變成800元! “楊百万”們就是這樣輕而易舉地誕生了。

中國股市的第一批股民主要是由炒匯者和倒爺們組成,此外還有一些解放前的股民,以及歸國人員。他們成了金融投資者中第一批百万富翁,他們賺到了100万所用的時間比后來者要短許多。

摘自《科學時報》


    相關文章
    

  • 上海彩票去年造就出八十位百万富翁 (1/5/2001)    
  • 神秘富翁為英國工党巨額捐資 (1/3/2001)    
  • 美國科技大亨們財富大縮水 (1/2/2001)    
  • 繁榮掩蓋腐朽 江澤民盛贊「光榮」致富 (12/5/2000)    
  • 英電腦游戲公司虧損嚴重 勞拉創作人財政狀況不佳 (11/28/2000)    
  • 猜謎之王車禍命送黃泉 巨獎所換靚車載他上路 (11/28/2000)    
  • 澳洲男子獲「百万富翁」大獎 無福消受 遇車禍喪生 (11/28/2000)    
  • 中國富翁認為「富裕就是光榮」 (11/23/2000)
  • 相關新聞
    美國科技大亨們財富大縮水
    神秘富翁為英國工党巨額捐資
    上海彩票去年造就出八十位百万富翁
    復旦大學學位授予儀式上 學生打院長洩不滿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