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百万富翁财富大起底

人气 38
标签:

【大纪元1月5日讯】 中国人第一次感受“百万富翁”这个词,应该是在70年代末。 在根据马克.吐温小说改编的电影《百万英镑》里,人们一饱眼福,看到了那张百万巨钞。全英国只有两张,尽管没人确切地知道本世纪初百万英镑到底值多少钱,但影片中那位餐馆侍者、那位服装店老板手捧百万大钞时目瞪口呆、诚惶诚恐的神态,分明告诉人们:百万英镑就是数不尽的财富,它的持有者就是地球上的巨富。

对于今天的中国人来说,百万富翁已成为大多数立志致富的人可以努力达到的第一目标,太少不过瘾,太多了又不现实。有据为证,深圳某报曾在孩子们中间做过“你这辈子想赚多少钱”的调查,结果是14.58%的人想赚亿元以上,16.67%的人想赚1000万以上,而只想成为百万富翁的人最多,达27.08%。连孩子们的梦都这样现实。

中国有多少百万富翁

这可能是谁也无法得知的数字,也只能是估计。关于中国百万富翁的数字只有几个可怜的统计,它们已被各报章不厌其烦地引用了。据悉,对中国百万富翁的最早统计是在1993年,这年10月,国家工商局清点出中国私营企业中的百万富翁为500名; 1994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全国私营企业进行的调查,将这个数字提高了10倍;1995年,《人民日报》披露说:“中国拥有100万以上资产的人已超过100万人”;但这些数字都并不具权威性,当时《中华工商时报》就认为,中国的百万富翁起码在300万以上。

尽管说不清中国百万富翁的数字,但对他们的发展形态,社会学家们却了如指掌。

学者们把中国百万富翁的成长历程分为三个阶段:即开放商品贸易,使个体户成为中国第一代富翁,积累了上万乃至几十万元,少数人成为百万富翁;开放生产资料领域,使更多的人从事更大规模的物资流通和企业生产,从而使中国真正产生了百万富翁群体;开放金融和房地产领域,使更高素质的人涉足,许多百万富翁的财富达到以亿计。

中国百万富翁众生相个体户开历史的玩笑

社会最边缘的人成为中国最早的富翁,恐伯历史老人也会对此忍俊不禁。

关于百万富翁,有一句民谣:“70年代靠体力,80年代靠财力,90年代靠智力。”后两句不知是不是贴切,但近20年来最早的富翁绝对是靠辛苦打□出来的。

出现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个体户主要是由从农村回城的知青,以及刑满释放的两劳人员组成。李强教授80年代初在北京崇文区调查发现,当时的个体户中两劳人员的比例高达10%,这些被社会抛弃的一代就业无门,被迫自谋生路。谁也不曾想到,这些社会边缘人的被动选择竟完成了新中国资产从国家向个人过渡的第一步。

最早的个体户们主要从事贩运和倒卖,“倒爷”几乎成为个体户的代名词。服装业和食品业是个体户们最早涉足的领域,北京的秀水街和武汉的汉正街正因此成为中国第一代富翁的诞生地。第一代个体户的素质注定了他们给人们留下的印象不太好。缺斤短两、坑蒙拐骗,以及暴富后的斗富比阔成了那个时代个体户最深的烙印。

私营业主和下海者从百万到亿万

私营业主的崛起以及社会核心层人士的纷纷下海。标志着中国百万富翁真正成为群体,他们取代个体户们成为社会注意力的焦点。

最早的私企业主多出现于沿海城市,那里是新中国市场经济萌芽的出生地。这些私企业主们多是当地的干部或能人,他们成功地实现了资金以非国有形式进入生产领域。和个体户一样,私企业主也是白手起家,从生产食品、饲料、服装、电器元件及承包建筑等低附加值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创业。资本私有化在这个阶段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激荡力,中国的百万富翁阶层从此批量诞生,而最成功的百万富翁则不知不觉地坐拥亿万家产。

邓小平南巡讲话后,中国开始了全方位的改革开放,一大批高素质的人投身商海,而金融和房地产领域的开放又使财富大门向更多的人敞开。如果说90年代中期以前,中国富翁财富是算术级的飞速增加,那么从这以后,他们的财富则是几何级的翻番。这种翻番让富翁的身价从百万升格到亿万。

1994年,美国著名财经杂志《福布斯》的全球富豪榜中,第一次出现了中国大陆人的名字,尽管人们对其中刊登的数字将信将疑,但中国大陆有了亿万富翁则是公认的事实。
  
明星升值最快的一群人

中国的文体明星是财富升值最快的一群体, 尽管刘欢那英们还没有塞琳.迪昂一亿美元的唱片合同,尽管葛优徐帆们还没有汤姆.克鲁斯2500万美元、黛比.摩尔1400万美元的片酬,尽管曲圣卿孙继海们还没有贝克汉姆和基恩每周5万英镑的薪水,但他们的相对收人与这些天皇巨星相比,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如今的明星被人□慕,不只是因为他们魅力四射,还因为他们腰缠万贯。而20年前中国明星的待遇似乎比平常人好得不太多。笔者80年代初上大学时在学生会帮忙,那时就有明星来校演出。记得一次侯耀文一干人来,演出前他们在后台坐在马扎上,就着面□汽水抖着一个个可笑和不可笑的包袱。我从学兄那儿得知,他们的一场演出的酬劳是10元钱,当时,侯哥的三场演出相当于一个大学生一个月的生活费。
  
1987年爆出了成方圆走穴的新闻,人们得知她演出一场可拿走300元, 这个数字约等于当时四五个工人的月工资,而1990年毛阿敏偷税风波抖出的内幕,更令百姓对明星的出场费咋舌: 头号红星每场6万,次点的也得两三万,侯哥这时一场演出的进项至少要相当于200个大学生一个月的生活费。
  
如果说这些钱拿得多少有点不太光明正大的话,那么市场经济才标志着明星们好日子的到来:姜文和李保田理直气壮地从《有话好好说》的制片人那里取走了百万元以上的片酬,贺岁片影帝葛优的身价更不难想象;范志毅在1995年一个赛季挣到50万元,创下了体育明星的纪录,但这个纪录在年底就被马晓春打破了,他因独揽两项世界冠军而收益120万元。 体育界近来最大的财富话题当然是中国男足,挣个几百万跟闹着玩似的,比把球踢进门里容易多了。
  
但如果和当今最红的“小燕子”赵薇相比,踢球的人又算不了什么了。报载,新千年前夜,赵薇的出场费涨到了天价,每场32万元人民币的价码还请不到,再加上广告费和唱片分成,真不由得让她产生想做亿万富姐的念头。

股民──百万富翁最快的生产线

据《经济日报》指数工作室今年9月对1999年上市公司中期报表的统计显示: 深沪股市中,个人拥有股票市值超过千万元者在470人以上,其中超过亿元的也有7人。以此类推,3000万股民中百万富翁就不计其数了。股市的确是创造百万富翁最快的新生产线。

股市中的百万大富翁,知名度最大的当然是上海的“杨百万”,尽管这个名叫杨怀定的人如今只能算是一名普通的炒股致富者,但他对千万股民的激励作用却是无人代替的。他的胆识和选择告诉人们:股市简直就是可以买回家放心用的印钞机!一位老股民回忆的1990年的炒股情景,恐怕会令多少后来者恨自己晚生几年:他说,他在交易所外面遛达。一会儿“电真空”从100元变成400元,又过了一阵,就变成800元! “杨百万”们就是这样轻而易举地诞生了。

中国股市的第一批股民主要是由炒汇者和倒爷们组成,此外还有一些解放前的股民,以及归国人员。他们成了金融投资者中第一批百万富翁,他们赚到了100万所用的时间比后来者要短许多。

摘自《科学时报》


    相关文章
    

  • 上海彩票去年造就出八十位百万富翁 (1/5/2001)    
  • 神秘富翁为英国工党巨额捐资 (1/3/2001)    
  • 美国科技大亨们财富大缩水 (1/2/2001)    
  • 繁荣掩盖腐朽 江泽民盛赞“光荣”致富 (12/5/2000)    
  • 英电脑游戏公司亏损严重 劳拉创作人财政状况不佳 (11/28/2000)    
  • 猜谜之王车祸命送黄泉 巨奖所换靓车载他上路 (11/28/2000)    
  • 澳洲男子获“百万富翁”大奖 无福消受 遇车祸丧生 (11/28/2000)    
  • 中国富翁认为“富裕就是光荣” (11/23/2000)
  • 相关新闻
    美国科技大亨们财富大缩水
    神秘富翁为英国工党巨额捐资
    上海彩票去年造就出八十位百万富翁
    【翻墙必看】中国“绝望世代”的背后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