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元特稿】 陳勁松:“十五計划”及其他

【紀元特稿】

人氣 1
標籤:

三月間,以“橡皮圖章”著稱的中國人大、政協兩會,又在北京召開年會,號為“九屆人大、政協四次會議”。此時,江西省芳林小學特大爆炸案的硝煙還未散盡,四十二縷冤魂猶在空中飄飛;不久前,被稱做“法輪功信徒”的天安門廣場史無前例的自焚案,猶令文明世界惊訝莫名。然而,數千名被欽定的“代表”、“委員”們,濟濟一堂,既沒有對芳林小學慘死的師生起立默哀,也沒有為种种社會危机流露忡忡憂心。依然故我地高談闊論,談笑風生。

在最高領導人的引導下,代表們自覺地將討論話題主要局限在經濟上,只要大談特談經濟,便百無禁忌,便体現“社會主義民主”。談些什么呢?似乎什么都談到了,又似乎什么都沒有談。該談的和不該談的,都規划好了。一句老話:走過場。鎮壓民主,但假民主的戲還是要演的,足見獨裁者對民主的恐懼。

觀察今年的“兩會”,還是有几個話題值得一評。

其一,農民問題。

朱熔基在“十五計划綱要”報告中,把“加強農業基礎地位,努力增加農民收入”,列為經濟工作的“首要任務”。再過一年便將卸任的朱熔基,多次提醒說:“飯”字怎么解釋?沒“食”就“反”!朱熔基說話,歷來一語雙關,他的這句話,听起來,既象是在表達危机感,又象是在點撥農民兄弟:熬不住了就反吧!

農村剩余勞動力越來越多,到目前,已經有一億五千万農民成為閑人,無所事事,他們的出路何在,成為一個大難題。土地有限,人口太多,以農為本,已經不适用于每一個農民;向城市進軍?但城市里能向農民敞開的崗位早已飽和,連城里人都紛紛下崗,哪里還有机會給農民?

仍然堅守土地的農民們,長年收入低,負擔重,多數人唉聲嘆气,覺得自己“活得不象個人樣”;“努力增加農民收入”,談何容易,當局曾多次以提高農產品的收購价格來增加農民收入,但這一手段目前已經失效,而今國家收購農產品的价格已經高于國際市場价,在中國即將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時刻,這种情況,對農民极為不利,中國農業很快就將面臨國際社會雪上加霜般的衝擊。

鄧小平生前一再擔心地說:如果中國要出問題,就出在農民身上。以鄧小平的智商,和他對國情的了解,在中共党內可以說得上“料事如神”。他的這一告誡,今天看來,似乎愈來愈將有應驗的跡象。

其二,通貨緊縮。

一些人認為,中國經濟增長經歷多年滑坡之后,去年止跌回升;連續多年呈現負增長的物价指數,也在去年止跌回穩;据此認為中國宏觀經濟出現“重要轉折”。另一些人,尤其經濟學家則持相反看法,他們認為,經濟增長指標和物价指數仍然處于波動狀態,极不穩定,很難定義為“出現轉机”。計委主任曾培炎承認:通貨緊縮的形勢依然嚴峻。為了繼續刺激經濟,政府今年將再追加發行1500億人民幣的國債,用以投資基礎設施。看來,通貨緊縮,仍然是套在當局頭上的緊箍咒。

其三,軍費開支。

當局在兩會上宣布,今年軍費開支預算為1410億400万元人民幣,而去年的軍費開支預算已達1200

億人民幣,比前年增長12.7%,今年的軍費開支則又比去年猛漲了17.7%。當局把軍費大增的理由美其名曰“提高軍人工資”,及“防衛作戰准備”,但誰都知道,這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對付台灣,和抗衡美國,才是真正目的。盡管朱熔基在報告中提到台灣問題,口气出奇的溫和,但“不惜把台灣打爛了重建”的虎狼之心,卻在大筆軍費開銷中暴露無遺。中國軍費連年猛增,把全世界都嚇了一跳,中國似乎又回到了窮兵黷武的毛澤東時代。此舉除了徒然引起台灣和其他周邊國家的不安,提高西方的警覺,加劇兩岸軍備競賽之外,并無多大好處。何不將這一大筆軍費,用于和平建設,比如,補貼貧困的農民兄弟,實實在在增加他們的收入?

其四,“十五計划”。

朱熔基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了“第十個五年計划”,即“十五計划”,被官方御用文人稱頌為“向計划經濟告別”,理由是,過去所有的“五年計划”,包括“九五計划”,都是計划經濟体制下的產物。而“十五計划”的制定,則以市場經濟挂帥。

御用文人的具体解釋是:中國過去在五年計划中提出的經濟增長速度,完全是中央指令性目標,在很大程度上都沒有考慮錯綜复雜的市場因素和經濟規律。而“十五計划”提出的目標,則主要是預測性和指導性的,較少行政上的強制性。

然而,“十五計划”,是否真正和完全告別了計划經濟?答案卻是:未必。畢竟還是被稱做“十五計划”,這种五年一度的計划,本身就是計划經濟的產物。而且,“十五計划”中,仍然羅列出一堆指標性的東西,7%的經濟增長目標,便是其中一例。

通觀“十五計划”,謹慎而保守,据說是為了所謂政治上的穩定,即保持第三、第四代領導集体的平穩過渡,一句話,千方百計保護既得利益者。為此,計划中還摻雜了其他大量政治性內容。尤其是要求繼續嚴打他們自認為對政權构成嚴重威脅的法輪功。

由此看來,即便是告別計划經濟,也是一步一回頭,戀戀不舍,共產党的獨裁本質和僵化思維,在“十五計划”中依然斑斑可見。

(3/13/01)


    相關文章
    

  • 十五醫學團体質疑醫改 (3/13/2001)    
  • 奇异電气公布成本節省計划 (3/13/2001)    
  • 日本前途黯淡 美國孤軍奮斗 (3/13/2001)    
  • 江西“德國牙醫”向三千多名原告賠償975万元 (3/13/2001)    
  • 美股重挫 亞股重傷 台股三月小陽春 (3/13/2001)    
  • 綠化風波 張俊雄舉証:沒那麼嚴重 (3/13/2001)    
  • 奇美事件 張揆:調整戒急用忍 計畫沒變 (3/13/2001)    
  • 中共外貿部長石廣生痛批許文龍 (3/13/2001)    
  • 杜鋼建:入世与政府規制改革 (3/13/2001)    
  • “以蒼生為念,讓老百姓活得更好” (3/13/2001)    
  • 日本今年舉債世界第一 美國第二 (3/13/2001)    
  • 梁國雄: 聯合万歲 罷工有罪 (3/12/2001)    
  • 深圳构思与香港建立經濟區 (3/12/2001)    
  • 大陸貧富差距 超過國際警戒線 (3/12/2001)    
  • 大陸官員:政治要講 生意也要做 (3/12/2001)    
  • 西部開發不是“開挖” (3/12/2001)    
  • 任不寐: 底層關怀的倫理基礎 (3/12/2001)    
  • 大陸每年兩万人留學僅7000回國 (3/12/2001)    
  • 美股急挫預計聯邦儲備局再減息 (3/12/2001)    
  • 中國十五計划制定四大工程 (3/11/2001)
  • 相關新聞
    中國十五計划制定四大工程
    任不寐: 底層關怀的倫理基礎
    西部開發不是“開挖”
    大陸官員:政治要講 生意也要做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