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永康:胡适的淺与深

庄永康

人氣 15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5月5日訊】聯合早報報道,從五四運動,忽然又想到胡适。這回的“想到”卻并不完全出于偶然,因為胡适与五四以來許多文化人的“平反”工作,在中國改革開放之后便不斷在進行著。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的“新文學碑林”叢書,近年又重印了胡适早期文選《嘗試集》。

“嘗試成功自古無,放翁這話未必是。我今為下一轉語:自古成功在嘗試!……”留美學者胡适對南宋詩人陸游的一句話產生質疑,在民國五年(1916年)寫下豪語。

胡适不再是“落水狗”了,這個轉變可說相當大。中國“文學常識”小書甚至把胡适稱為文學家,与郭沫若、毛澤東同列。書中介紹:“胡适(1891-1962)字适之,……五四初期反對文言文,提倡白話文,是新文化運動的著名人物,影響很大。”

稱頌的同時,該書也不忘一提,胡适“政治上曾先后依附北洋軍閥和國民党政府”,以示警惕。“依附”兩字,自然是帶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春秋之筆”。按照這樣的史筆,本人其實也正“依附”聯合早報,得以領取薪水撰寫這篇文章。

不過,大眾讀物如何評介胡适,倒不是本文關切所在。這里只想給大家提出一點道理,就是:不能公允地評价一個歷史人物,就無法充分地承受他所留下的正負面遺產。籠統作出褒貶,所得的結論往往是誤導性的。适之先生本身也常說,整理國故、歷史分析要做到客觀,就必須“還他一個本來面目”。

胡适認為:“不還他們的本來面目,則多誣古人。不評判他們的是非,則多誤今人。但不先弄明白了他們的本來面目,我們決不配評判他們的是非。”

當然,“還他一個本來面目”是种談何容易的工作,這些工作也只有受過專門學術訓練的人方能做得好。或許要像余英時教授1984年寫的《中國近代思想史上的胡适》(分三期登在《傳記文學》上),才能算得上一篇權威論述。

憑一得之愚,我認為對待像胡适這么一個人物,應該同時認識到他的淺顯之處和深邃之處,須要“深入淺出”地了解他。要是把淺顯之作當思想指導,就未免有所不足;把深邃的見解錯過了,那自然就是研究者的一大損失。

新加坡文教界去年圍繞胡适的一篇《文學改良芻議》展開大辯論,鬧得烽火連天,實際上是相當冤枉的。事緣本地有位華文老師陳志銳,由于親睹了北京中國現代文學館,又記起中學念過胡适26歲時寫的這篇文章,于是提出了他的“新華文學改良芻議”,建議成立“新華文學館”。動議惹來報上不少批評,近乎“圍攻”。

我想,曾得模范獎的陳老師提出那樣的建議,真誠是無須置疑的。為何被“圍攻”?問題就出在《文學改良芻議》本來是一篇有欠成熟的“嘗試”之作,編入學校課本其實也不能提高其權威性。

這篇有關“文學”改良的《芻議》,筆者在中學時代也曾念過,現在回過頭來仔細一看,發現它确是文不對題的。里頭所提的“八不主義”——不做“言之無物”的文字、不做“無病呻吟”的文字、不用典、不做套語濫調……,有哪點談到文學?都是在談如何提高語文水平!

把一篇講“中學生如何作文”的文章,用作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學的“改良”指導,當然是很冤枉咯!一些專論文章也曾指出,胡适的整個“文學觀”其實很單薄,比如談文學而從來不講藝術的層次,光靠“言之有物”、“有病呻吟”就是文學了嗎?這是胡适失諸簡單的地方。

這就是為什么認識一個人物,評价一個人物,我們必須先了解他的簡陋在哪里,他的缺點在哪里。認識他的缺點,其實并不影響我們對他的評价,因為瑕不掩瑜。胡适對近代中國最重要的貢獻是在哲學方面,留下了乃師杜威(John Dewey)的一套“思想的方法”。胡适沒寫過什么大型文藝作品或文藝評論,并不影響他的地位。

余英時在上述文章中分析:“胡适在方法論的層次上把杜威的實驗主義和中國考證學的傳統匯合了起來,這是他的思想能夠發生重大影響的主要原因之一。”余文引述杜威大弟子胡克(Sidney Hook)的說法,即一個被社會普遍接受的思想體系,往往具備全面性、精嚴性、實際相關性和彈性。胡适在思想方法論的層次上便恰好同時具備了精嚴性和彈性。

當李澤厚和劉再复兩位學人在海外談到胡适時,也認為胡适的可貴就在于他并不事事深入,但在總的方面卻能提供一种溫和的、冷靜的思考。比如他提出的“一點一滴的改良”,錯過了便很可惜。旅美留學生王丹則認為,1930年代胡适以文人集團論政,影響政局,同時向社會表明立場,對民眾進行啟蒙,是值得借鑒的先例。王丹說,中國知識分子應及早拿出《我們關于時局的主張》。

香港專欄作家陶杰把胡适稱為“中國理性之父”,絕非偶然。“有几分證据,說几分話”,胡适此語可說是針對中國人/華人的“假、大、空”而下的一帖良方。事實上,胡适那种“你可能對,我可能錯”的治學態度,在今天的亞洲也并不多見。面對鋪天蓋地的攻訐与謾罵,有几個學人能夠從容以對,仍用超然的胸襟來啟迪你的思維?

中學生相信很少人能忘記胡适的一課《差不多先生傳》。差不多這位“中國名人”因為覺得凡事不必太認真,請了醫牛的王大夫權充汪大夫給他治病,結果一命嗚呼。淺顯、幽默,這是胡适,這也是胡适深邃的地方。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
    

  • 胡适專電陳誠 抓雷震千万不可 (2/27/2001)    
  • 【紀元特稿】上官天乙:有感于曾慶紅、潘岳爭搶“民主” 鏡頭 (2/22/2001)
  • 相關新聞
    【紀元特稿】上官天乙:有感于曾慶紅、潘岳爭搶“民主” 鏡頭
    胡适專電陳誠  抓雷震千万不可
    韋拓:從下滑到坍塌 國足告別世界盃之路
    林一山:被歷史選中的上一代香港人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