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公視董座爭議 台學者:公正評鑑避免惡鬥

人氣: 3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月18日訊】(大紀元記者吳涔溪、鄭喻心台北報導)公視董座之爭近日風波不斷。在8位新任董事遭停權的情況下,原訂18日召開的董事會,原13位董事出席人數仍不足2/3,改為談話會。多位傳播學者表示,公司董座爭議和經營高層的亂象,已經讓公視的形象嚴重受損,呼籲以公正客觀的評鑑標準,合理說服社會大眾理解現有經營團隊的經營績效及去留問題,並呼籲行政立法兩院正視公視法修正。

18日公視晚間召開例行性董事會,13名董事出席7位,不足2/3故改為談話會。談話會晚間7點40分左右結束,決議1月份擇期再召開董事會。

而公視工會認為,董座紛爭已影響員工工作情緒,要求現任董事長鄭同僚在1週內召開員工大會,鄭同僚表示21日員工大會上將出面說明董事紛爭。

政治力介入遭質疑

日前赴監察院陳情的台灣地球憲章聯盟執行長顏美娟認為,公視經費來自人民納稅,屬於公共財,應受國民監督。她質疑新政府上任後,透過增補8名董事改組董事會後,上月29日決定撤換鄭同僚,重新改選董事長,引發一連串的風波,疑是政治力介入公視。

而現任經營團隊,以公視董事遴選過程有瑕疵為由,向法院申請假處分,新任8名董事遭停權。媒體改造學社召集人、政治大學新聞系劉昌德認為,8名董事的產生有爭議,假扣押和停權作法同樣是有爭議。

他認為,在此爭議中召要開任何董事會,未來假處分若撤銷,或8位新董事抗告成功,董事會決議仍遭質疑,爭議會沒完沒了。

建立公允評鑑制度

他認為,公共電視和一般的企業不同,要換董事長也不應單純地以董事人數表決而定,而是要提出一套說服大眾的理由,很遺憾的是,在面對重大的人事爭議上,公視並沒有提出一套足以說服內部員工和社會大眾的理由,使得這樣爭議停留在黨派、政治力的介入上越演越烈。

劉昌德表示,根據公視工會的調查報告,員工對於現有經營團隊的滿意度只有兩成,因此客觀地去評估經營團隊的績效確有其必要性。

台大新聞所副教授洪貞玲也提出相同的看法,他們撰文指出公視過去內部已建立「公共價值評量指標」,「此刻便應該以此為基礎,以全面且公正的評鑑標準為經營團隊打分數、決定董事長與總經理的去留。」

亡羊補牢 推公視法

劉昌德亦補充,討論2、3年卻延宕未修的公視法,包括公視併入公廣集團的架構懸而未決,以及現有經費預算的限制,都使得公視的發展,以及現有經營團隊的表現受到侷限。新聞局說草案已送進行政院,但是卻遲未送進立法院。而具有提案權的立法院,仍舊是消極被動的等待。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