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華:由聖誕節名牌打折想到的

人氣 6
標籤:

【大紀元1月2日訊】在西方,聖誕節後的第一天叫boxing day, 幾乎所有商家,特別是名牌產品,都會在這一天推出特別打折酬賓活動,降價幅度從10%到90%, 一套原價1000美元的西服,這一天只賣300美元,過後又恢復到1000元,於是不少會過日子的人,早就盼著boxing day能大包小包的買回家,有人甚至一大早就等候在商店門外。當然商家自有商家的安排,哪些產品打折、哪些不打折,各自打折幅度多少,都是有營銷企劃在裡面的。

經濟寒風吹拂下的2009年,人們把錢袋都看得很緊。儘管打折幅度很大,但人們還在挑挑揀揀。那天參加當地華人社團組成的採購團,去了一個專賣幾百家名牌商品的「打折村」。同去的朋友開玩笑說,真是大國崛起呀,打折村裡怎麼到處都是中國人?至少有好幾百。據說同車的九十多人大多花了500多元買衣服、鞋和包。中國人比外國人買名牌的慾望更強,主要是國內名牌太貴。一個博士生在幾番猶豫之後,咬牙花了400元給女朋友買了一個帆布做的CUCCI包,原價近1000元,在國內至少得賣兩萬人民幣。

人們在慶幸自己買到便宜價時,也在感嘆名牌平時豐厚的利潤。據說一件襯衣,製作成本也就十幾元,卻能賣成數百元,也就是說,名牌經營方式使其價值增加了十多倍,看來商品的價格不是由其價值所決定的,而是取決於供求關係,假如一套西服被宣傳成富人的標誌、成功人士的象徵,那原本一百元的衣服賣上幾千元也會有很多人買,因為人們買的就是那個品牌象徵。

對比Made in China 的便宜貨,由於在研發、質量控制、品牌管理、財務規劃、環境安全和打造名牌聲譽等領域的欠缺,無法將有形資產衍生出無形資產,哪怕質量一點也不差,但價格卻比名牌差很多。據說,要讓中國產品打造成具有品牌效應的商品,中國至少需要六千萬白領員工才能達到美國的水平。二十多年前中國還有一些自己的國產名牌,如今都被外資企業所收購吞併和淹沒了,而中國政府卻置之不理,這無疑是國人的悲劇,也是中國民族工業的傷痛。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王華:劉醇逸的得失與汪精衛的靠山
王華:猩猩都為同伴送葬 我們咋不呢?
王華:大學生救人案展示的人生百態
王華:紅酥手能推倒紅牆嗎?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