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芩:輕鬆愉快的長大

黃芩

人氣 9
標籤: ,

【大紀元1月25日訊】十歲的兒子喜歡自己做吃的,常在放學後問可不可以做蛋糕,只要答應他,什麼都不用操心,過一會兒,蛋糕就能端到跟前請媽媽品嚐,味道都相當不錯。

有一回他很自豪的宣稱:「媽媽,今天我來做飯。」之後翻菜譜,跟他爸到超市自己選材,回家後就在廚房忙上了。從飯前湯到蘋果汁,從正餐到各自點的飯後甜點,做父母的只管享受。正餐是很正宗的德國飯,煮豬肉、土豆麵包糰子和紫包心菜。你別說,味道還真地道。上甜點時,兒子在一旁嘬著一根冰棍,看著老爸老媽享受他做的晚餐,很滿足的樣子。

跟國內婆婆打電話提到這事,老太太也挺高興,覺得小孩子應該鍛練一下。老太太又問孩子正在做什麼?告訴婆婆,兒子在給小雪人織一條小圍巾,這是學校手工課的作業。老太太樂了,直說德國學校的教育方式很好,能讓孩子從小學到不同的東西,不像國內死讀書,將來長大了什麼都做不來,全要靠父母。

婆婆的話引人深思,其實在國內和國外生活的小孩差別最大的是成長的方式不同。德國家長一般關心孩子在學校裡開不開心,喜不喜歡去,為什麼。而中國父母則更關心今天上什麼課、學了什麼以及考了多少分之類的問題。

中國孩子大多優秀、聰明、刻苦、成績好。去年在德國舉行的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上,中國隊獲團體總分第一名。這已是中國隊近六年來第五次榮獲這項冠軍。

但中國孩子上學壓力大、知識面也比較窄。有的小孩從早上7點自習開始,除了3頓飯,基本上就是學習,功課要做到深夜,手上提兩公斤大米走不了幾步就喊累。朋友帶女兒回國探親,一次她女兒以沒時間為由拒絕小表哥的請求,招來那男孩的怒斥:「你沒時間!你整天舒舒服服,又沒什麼作業,每天都可以玩,還說你沒時間,你知道什麼叫沒時間嗎?看看我,才知道什麼叫沒時間。」

那男孩每週只有半天時間可以玩。平時上了一整天課後,還要參加數不清的各種名目的補習班,比方說奧林匹克數學、繪畫、音樂、英文等等,放學後功課往往要做到天黑甚至深夜。那些補習班美其名曰「自願參加」,但實際上是每個孩子都必須交錢參加的,如果不參加,就可能招來學校的歧視。孩子在那樣的環境下成長,壓力之大,如果不親身經歷,很難想像。

相對來說德國小學生輕鬆很多,只上半天課,一年級算術只要求認識1到20,看上去要求很低。但德國人特別認真,老師修改起作業來,小孩寫字母的位置放不對都要給糾正過來,在課堂上老師要求還是非常嚴的。他們有一門很重要的綜合課,相當於地理、歷史、人文、文化、宗教、常識和政治等的綜合體。涉及的範圍之廣讓人驚訝,短時間內竟然學了那麼多知識。有時還要在課上作報告,老師會給出相應的題目讓學生們自己找資料。因此,孩子們從小獨立性都很強,也能提出自己的獨到見解。

總的來說,德國小學的教育比較輕鬆,回家後作業最多也就一個多小時就可以完成了,放學後有更多自由時間。看到他們小小年紀自己上圖書館,上網查找課堂作業資料,煞有介事的準備課堂講演,有模有樣,感到他們真的很成熟。

不要以為這樣的教育方法會耽誤孩子。其實上中學後,功課就很多了。德國從5 年級開始分學校,普通中學、中等中學和文理中學。只有文理中學的孩子(大約20%)將來可憑畢業考試成績上大學,普通中學的孩子會去上職業學校,中等中學上中專和專科院校。這樣,可以避免所有孩子都面臨考大學的壓力,各盡所能。文理中學課程多,對有才華的孩子能重點培養,因此德國人在工業、科技等領域中有大量頂尖人才。沒有讀書天賦的孩子可以在某一行業做職業培訓,早點走上社會。所以德國人在各行各業都是那一行當的專家。至於那些成熟晚的孩子,可以從其它學校轉入文理中學或參加其畢業考試,還是有上大學的機會。

當然德國的教育制度也存在不少弊端,人們也看到了這點,整天呼籲教育改革。不過再怎麼改,德國小孩還是會有玩的時間。

朋友從國內回來後,最大感觸就是:「在德國,每天下午隨時、隨處可以看到孩子們在外面玩耍。可回到國內,大街上根本看不到小孩在玩兒。」

德國孩子玩歸玩,該掌握的知識也沒少學。整個社會各司所能,因此能出成績的德國人也不少。無怪乎,德國的政要討論起問題來,思路敏捷,能言善辯。在很多方面如汽車工業、化工、醫藥、經濟、高科技等德國一直處於世界領先的地位,諾貝爾獎得主中不乏德國人,有的高校一數就有幾十位諾貝爾獎得主。只要看德國人如何在學校打下獨立思考的基礎,如何快活的長大,就會明白原因了。@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專家指全日制幼兒園存在漏洞
以色列學者新解/中年沒危機 人生40才開始
新西蘭教育部被迫介入管理風險學校
澳洲聯邦政府將對學校做「劣勢」排名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