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惜所有的孩子──鳳梅

李偉文
font print 人氣: 8
【字號】    
   標籤: tags:

當鳯梅開始帶著全家在荒野裡做志工時,原本以為是在盡自己力量回饋社會的付出;後來她才知道,其實,當志工是給自己學習的機會,也讓自己的孩子學會了生命中最重要的感恩惜福的習慣。這種收獲,是她當初所始料未及的。

當我第一次碰到鳯梅,知道她的自然名叫做麋鹿(在荒野保護協會裡每個志工都會找個自然物當做自己的名字,夥伴們平時也都以自然名互相稱呼,有點像古人的字號,或是現代人所謂的綽號吧……),覺得非常親切,因為我也像她一樣,是個專會「迷路」的超級大路癡!當我知道她先生的自然名果然叫做「馴鹿」,也就是專門幫她找路、尋路的人,更是笑倒在地,覺得他們真是絕配。

平凡主婦的平凡心願

鳯梅是成大醫院的藥師,先生是製鞋廠的主管,有二位分別在讀小學與國中的孩子,是臺灣非常典型與平凡的家庭。

可是隨著這些年許多工廠外移到大陸,鳯梅的先生也面臨「要不要隨著公司離開臺灣」的抉擇。最後,他們覺得即便事業再成功、賺再多錢,也比不上家庭的幸福,於是寧願降低物質享受,換取全家人較多相處的時間。因此鳯梅的先生也成了中年失業轉業的那一大群人之一,有一段時間一直在換工作;雖然鳯梅伊家人看起來辛苦,但精神上卻很篤定。因為他們在假日,可以全家一起在臺灣的山林野地裡遊玩。

不過在此同時,他們也發現,臺灣的地景地貌在每次造訪後,似乎都產生變化,過度開發與不當濫墾像病毒般蠶食著臺灣的原始山林。這種恐懼與心痛,屢屢讓他們想著:「我們可以做什麼?」
因此,當荒野保護協會在台南開始籌備分會時,他們全家就一起當志工。

前些天,鳯梅才很高興地告訴我,她發現讀國中的孩子在寫作文題目「我最敬佩的人」時,居然表示荒野保護協會的志工是他們最欽佩的,也是他最嚮往的工作。孩子也在他們身教的影響之下,將零用錢存起來,捐給貧困的家庭,自己的書籍衣物用品也盡量保持乾淨,等著可以轉送給其他需要的小朋友。

投身兒童教育領域

鳯梅近年最投入的,是希望發展荒野在台南的兒童教育領域。包括這二年來,邀請許多弱勢家庭的孩子參加自然體驗營,盼望在這些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有機會感受到大自然裡的生命力,讓大自然的豐富能成為他們生命滋養的活水源頭。

不過,鳯梅也提到,若是我們不知道孩子們的背景,在活動的帶領中,其實是會有點挫折的。那些孩子或許從來沒被周邊的大人(甚至班上的同學、老師)正常的對待過,也沒有機會在充滿愛與關懷的環境中成長,往往在營隊中會有暴力、退縮或不合作的行為。這些表現,正是孩子們受過傷害與挫折的反應啊!鳯梅也發現有許多非常乖巧,但家庭遭遇非常令人心痛的孩子;鳯梅總是儘量在營隊結束後繼續與他們聯絡,想辦法幫助他們。

當鳯梅開始帶著全家在荒野裡做志工時,原本以為是在盡自己力量回饋社會的付出;後來她才知道,其實,當志工是給自己學習的機會,也讓自己的孩子學會了生命中最重要的感恩惜福的習慣。這種收獲,是她當初所始料未及的。

省不得的教育成本

對於兒童自然教育的努力,路途雖漫長且辛苦,可是我常常與荒野夥伴分享一個感觸:再二十年或三十年後回頭看,今天我們開什麼車子?住那種房子?吃什麼山珍海味或穿得如何?所有現在的喜怒哀樂煩惱痛苦與掙扎……一點也不重要了。但是,未來的世界卻會因為我們現在對一個孩子的生命態度,而變得更好。

這個信心,是來自於生物的「銘印」現象。在孩子感受力最高時,若能給予正面且善意的情緒感受,雖然這種感動的力量乍看似乎細微不起眼,卻可能是一個孩子改變的契機,或是成長中生命力量的活水源頭。因此,一定要在孩子的銘印時期,就為他們植下親近自然、愛護生態的觀念。
我知道,教育的成本非常昂貴,必須一對一,必須因材施教,但是,我們更瞭解到,今天若不投資這個成本下去,以後必須付出的代價將會更大。鳯梅的行動響應,正是回應荒野這些年所呼喚的,我們願意以堅定的承諾與更的大的熱情及行動,帶領臺灣的孩子感受臺灣自然的美好,感受來自社會的善意!

──原載《溫柔革命:愛,在荒野流動》

《大好書屋》出版社授權刊登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因為金融風暴加上不景氣的影響,很多朋友有的轉換工作跑道,有的因為公司少了很多與客戶的應酬往來,總算能夠回家吃晚飯,有時間陪伴孩子,開始過著正常的家庭生活。當原本「失蹤」很久的父親,重新出現在晚餐桌上時,不但沒有增加家庭親子互動的溫馨時刻,反而給家人帶來許多的壓力與困擾。我想,大概是這些爸爸們沒做好準備的緣故。
  • 的確,夢想非常重要,甚至比一切的知識或技能還要重要。夢想與「找個好工作賺大錢」這一類的目標不一樣,夢想是一種向上向善的願景。夢想應該不是可以計量的成就,不是經由管理手段可以達到的目標。不過,要確定到底什麼是自己的夢想,有時候是不太容易的......
  • 每個家長費盡心思栽培孩子,無非希望他們擁有更多能力,在未來更有競爭力,以確保有個幸福快樂的未來。父母的苦心當然沒有錯,但是,當我們鼓勵孩子優異的表現,為了他們贏過別人而雀躍時,會不會無形中造成孩子以外在成就或別人的評價來定義自己的價值的生活態度?
  • 有非常多公共的免費資源,只要家長多用點心,不花錢的教養方式反而可能有最好的效果呢...
  • 價值觀無法「教」,要教孩子價值觀,不如父母反省自己本身的生活態度才是根本之道...
  • 雖然在父母眼中,不管幾歲,我們永遠是個孩子,但是,當自己身為父母師長時,我們會不會因為恐懼而給予孩子過度的保護?或者因為貪圖方便而阻礙了孩子自行摸索,從錯誤中成長的機會?
  • 憶聲科技文教基金會主辦之「樂活人生公益講座」,邀請荒野保護協會協會榮譽理事長李偉文,與大桃園上班族分析「地球暖化」如何身體力行減緩地球暖化。時間就在26日,地點在中原大學學生活動中心。
  • 這一群人,正在接受荒野保護協會舉辦的「荒野特殊自然教育工作坊」的志工訓練。這個全世界首創的團隊,希望能帶領各種身心障礙以及罹患各種特殊疾病的朋友,重回大自然,體驗自然的豐富與生命力。而團隊的召集人,就是高永興夥伴。
  • 賈賈普爾縣(Jajpur)位於印度東部的奧里薩邦。在過去75年來,該縣一名男子一直在樹下義務教導兒童讀書和識字,而且風雨無阻、從未間斷。他致力於教學的熱情與精神感動了人們。
  • 印度比哈爾邦一名男子花費30年的時間,獨自以簡單的工具挖出一條3公里長的河渠,以便將水引進村裡的池塘,供村民和牲畜使用。此一利益眾人的事蹟與他不斷堅持的恆心與毅力,受到人們的高度讚揚。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