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孕期應該留意的併發症與不適

子癇前症和子癇症的預防及治療

文/安妮.李琪萊 (Anne Richley)、翻譯/莊绣雲

人氣: 3569
【字號】    
   標籤: tags:

子癇前症(妊娠毒血症)只發生在懷孕期間(通常是二十週後)以及剛生產完之後,會影響母親及未出生的寶寶。約有一成的孕婦產生這種併發症,受嚴重影響的有五十分之一。子癇前症是在寶寶子宮內生長遲滯與周產期死亡率的主要原因。

發生子癇前症的高危險群
少部分有子癇前症的婦女(百分之二)繼續發展成抽搐,也就是子癇症。子癇前症的的危險因子包括:
˙第一次懷孕
˙懷雙胞胎或三胞胎
˙新夥伴(子癇前症被認為是胎盤缺損所引起;胎盤缺損可能受組成胚胎的基因所影響)
˙曾有子癇前症或有子癇前症的家族病史(例如姊妹或母親曾罹患這種疾病)
˙原就存在的疾病問題,例如高血壓(參見 132 頁)或糖尿病(參見 136-137 頁)
˙母親年齡在四十歲以上或十八歲以下

孕期篩檢不可少
所有的孕婦都應該定期測量血壓或檢驗尿液,特別容易有子癇前症風險的孕婦必須做額外的檢查,例如檢查腎臟和肝臟功能的血液檢驗,以及血球計量。超音波掃描子宮動脈(藉由都卜勒偵測儀)可以偵測二十至二十四週血流的任何異常,血流減少的孕婦發展成疾病的危險性大增。

案例分享
我的腳已經腫得沒辦法穿上鞋子,所以我去看助產士。我並沒有其他症狀,所以檢查血壓之後當她說我可能有子癇前症,應該馬上住院治療時,我簡直嚇壞了。
──安琪拉,馬修的母親

子癇前症的常見問題

Q 引起子癇前症的原因是什麼?
A 雖然引起子癇前症的確切原因還不十分清楚,就目前的了解,認為和胎盤大有關係。受精卵無法適當在子宮著床,造成胎盤接受來自母體子宮動脈的血液不足,導致日後傷害到母親的一些狀況,特別是心血管、子宮、中樞神經系統和她的肝臟。子癇前症也會影響母親的血液凝固機制,對胎兒的成長有負面影響,並且增加胎盤剝離的危險。

Q 子癇前症和子癇症有任何特定的症狀嗎?
A 症狀包括視力障礙(例如有閃光感)、頭痛、上腹部疼痛、嘔吐,以及水腫快速惡化(例如雙腳和足踝),然而剛開始產生子癇前症時,大部分婦女多半察覺不出它的症狀,所以得靠醫生或助產士的警覺性而診斷出來。因此,子癇前症通常是在典型症狀,像高血壓、尿液中的蛋白質濃度高(尿蛋白)和水腫等出現時,被診斷出來。子癇前症是種謎般的狀況,會以很多種方式表現出來,因此要發現它並不那麼容易,血液檢驗對診斷也有用處。

子癇症在出現抽搐及子癇前症的症狀時,被診斷出來。有百分之四十四的抽搐發生在產後,百分之三十八發生在產前,百分之十八則發生在生產期間。

Q 子癇前症要怎麼治療?
A 子癇前症只能等胎兒和胎盤娩出來之後才能痊癒,但情況輕微的孕婦,通常可以持續懷孕直到寶寶安全出生;如果情況嚴重或危及生命(很不幸地會發生在懷孕初期),可能在發生幾個鐘頭之內就得採取行動。治療措施得依據此疾病的嚴重程度以及寶寶發育成長的時間長短而定。

不管是長期的輕微疾病(例如用口服藥物)或短期(通常用靜脈注射藥物),血壓治療有時候會被建議作為生產前針對穩定母親狀況的加強治療的部分方式。在七種情況下,普遍以注射硫酸鎂來預防子癇症的發生。

Q 我該如何預防子癇前症?
A 低劑量的阿斯匹靈(每天 75 毫克)--或鈣、維他命 C、E 及葉酸--有助於子癇前症高風險群的婦女作為預防用途,但是服用任何藥物之前,務必要先和醫生商量。@

編摘自《懷孕一定要關心的200則問題》新手父母出版提供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