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央行金融危機專輯 增明斯基金融不穩定假說

人氣: 4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3月31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高照芬台北31日電)中央銀行2月初出版「全球金融危機專輯」一書,不到1個月付印的650本已告罄,央行在增訂版中,增列「後金融海嘯之重要思維:明斯基的『金融不穩定假說』」專章。

央行今天發佈新聞參考資料,說明全球金融海嘯爆發以來,明斯基(Hyman P. Minsky)的「金融不穩定假說」受到國際間前所未有的重視,央行在甫出版的「全球金融危機專輯(增訂版)」中,增列15章明斯基的假說。

央行表示,已逝經濟學家明斯基最早對金融不穩定的本質提出說明,他以凱因斯的論說為基礎,1986年發表「金融不穩定假說」(financial instabilityhypothesis)。

央行強調,此一假說,套用在近年「影子銀行體系」(shadow banking system)、房市及總體經濟一步步邁向金融危機的過程,精準得令人驚訝且佩服,就連美國舊金山聯邦準備銀行總裁葉連 (Janet L. Yellen)都公開表示推崇。

明斯基的「金融不穩定假說」與金融海嘯爆發前華爾街的主流信仰「效率市場假說」(efficient markethypothesis)不同。

就「效率市場假說」而言,主張資產價格永遠能充分反映所有訊息,因此無論進行何種交易策略,投資人皆無法獲取超額報酬;換句話說,資產泡沫並不會形成,就算真的出現,也不會持久。

央行表示,「效率市場假說」的重要前提為,所有人都是理性的,認為市場的波動會自然朝向唯一均衡點,在達到均衡後,市場就會一直保持靜止狀態,除非是有新的、不可測的、外部性的事件所帶來衝擊的改變。

相反的,明斯基的「金融不穩定假說」主張金融市場源自內部的力量,引起信用擴張與資產價格膨脹,接著而來的則是信用緊縮與資產價格萎縮。換句話說,資產價格的大起大落(boom and bust)完全是內生的。

央行指出,明斯基的觀點隱含金融市場並不會自己達到最適化,或是穩定狀態,也一定不會達到最佳的資產配置。總之,明斯基的論證抨擊了自由主義經濟學派的基本教義,就如同凱因斯之前對古典經濟學派的抨擊。

央行說,歷經此次金融海嘯衝擊,證明現行的金融監管制度無法與金融自由化、金融創新同時並進,以致於金融體系不穩定的本質擴大了順循環(pro-cyclical)的問題。

所謂「順循環」,就是當景氣狀況好時,金融機構具有擴大槓桿、助長債務擴增的傾向,而景氣一旦轉壞,又有過度促使債務緊縮的去槓桿化行為。

央行表示,鑑於金融不穩定的本質,以及對實質經濟的傷害,金融海嘯對各國中央銀行的啟示是,單是維持物價穩定仍不足夠,貨幣政策仍須關注金融穩定目標,否則金融危機可能一再重演。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