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節徵文選登

【母親節徵文】我的母親——舊時代的新女性

作者:周發俊
母親一生,有新時代女性的智慧、勇敢、創新、豁達、奮發進取、自立自主的精神,又有舊時代女性含蓄、圓融、慈愛、包容、自我奉獻的精神。在動亂中守護長輩,提攜弟妹不遺餘力,更是建立了一伉儷情深、子女和樂的幸福家庭。(Shutterstock/大紀元製圖)
font print 人氣: 237
【字號】    
   標籤: tags: , , ,

記憶中的母親是一個聰慧好學、做事有效率的人。而且,她興趣廣泛、多才多藝,學什麼像什麼,往往「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更上一層樓。

母親喜歡音樂,學生時代學過鋼琴,可惜因為戰亂,沒能繼續。八年抗戰時期,她隨身攜帶一管簫,所以我們小時候經常聽到優雅的簫聲。我的祖父,周老先生,晚清時期在北京擔任官職,收集了三張分別來自晉、唐、明三朝的七弦古琴。周家雖然有三女三子,也都受過嚴格的傳統文化教育,詩詞歌賦樣樣精通,卻無人對古琴感興趣。因為這古琴有五音、七弦、十三徽來呈現聲音的抑揚頓挫,而琴譜又像甲骨文一樣,非常複雜,沒有人有興趣花時間去學。然而,作為周家媳婦,聰慧敏銳的母親,既喜愛音律再加上過人的記性,很快就能彈奏古琴。抗戰期間,多次遷徙,母親把這三張琴看為至寶,儘管長途跋涉,不嫌麻煩隨身攜帶,完好保存珍貴的周家的古琴,更是將祖父琴藝傳承後代子孫。

母親生於民國初年,正逢五四運動時期,外祖父非常開明,讓小時的她有機會跟哥哥一起在自家私塾讀書,也有機會學習武藝,刀、劍、拳擊她都有相當的基礎。

她在上海讀大學,畢業回到湖北教書。當時一偶然機會,在任教學校校長家中遇見其弟,兩人一見鍾情。結婚時正是雙十好年華,可是婚後不久,中日戰爭爆發,父親參軍,駐守戰地。母親獨自一人,攜老扶幼,翻山越嶺,遠走四川。壓力和責任把她塑造得更加堅強有力。靠著勇氣、毅力和智慧,她很成功地扮演著雙重角色:對比她小15歲以上的兄弟姐妹,她扮演嚴父的角色,他們都敬愛她;對我們三個年幼的孩子,她卻是一個溫柔慈祥的母親。在我的記憶裡,從來沒有聽到她大聲責罵或懲罰過我們。雖然那時我的哥哥和弟弟相當頑皮,她用慈繩愛索牽引,以自己為人處事方式的榜樣,用身教來帶領我們。這也直接影響我們為人處世和日後教導孩子的方式,一生受益無窮。

母親與父親新婚後合影。(作者提供)

抗日戰爭時期環境艱苦,物資匱乏,甚至連雞蛋都要從外地運來,布料更是短缺。然而,母親巧手將她或父親的衣服改小,做成我們過年的新衣,又將舊毛衣拆開,重新編織為新衣。

她真的很幸運,有一位非常愛她的丈夫!父親總是支持和鼓勵她,使她能夠完全發展她的特長,並且最大程度地發揮到盡善盡美的地步。父親比母親大11歲,他是一個學者,也是個工程師,他是個動手能力極強的巧匠。他們二位結婚50年,共同經歷了很多苦難,也一起成就了許多意想不到的事業。

母親在中學教過很多不同的科目,她並非受過各項完整的專業訓練,幾乎都是靠著她自己的聰明智慧,和父親從旁協助,她總是能夠做到完美無瑕。我記得在南京的時候,母親曾經教過童子軍,父親用細木條為她設計了一系列的包含橋梁、茅屋、各種繩結和許多競賽的遊戲。那一年母親就成了整個南京女童子軍在鄧釜山大露營的總司令。

民國38年到了台灣以後,又有一段相當艱苦的日子。即使他們皆來自相當富裕的家庭,經過八年抗戰,在四川已經耗盡了大部分的積蓄和首飾。在武昌和南京僅僅待了三年,還沒能夠完全喘口氣,又要放下一切,搬去台灣。為了維持家計,母親除了重執教鞭以外,還靠著她青出於藍的本事,在許多眷村和兵工廠的眷舍教導婦女洋裁,學如何做衣服和編織毛衣;有時母親也寫文章投稿賺外快,貼補家用。

偶爾母親為自己買些東西,甚至一個人去看一場電影。回來時帶些點心給我們吃,跟我們講講電影裡面的情節。她很會講故事,講得極為生動有趣,我們都非常喜歡聽。母親穿著一向時尚,有時她也會為自己買一件新衣服,新的大衣或者是鞋子。那時在我幼小的心裡,有幾分困惑不安,甚至於有一些責怪,心想:好不容易有一點額外收入,應該存著家用應急呀!其實那時母親也不過30出頭,年輕美麗的她,當然有權利打扮自己、偶然輕鬆一下。多年來,我見母親都能平衡自己的生活,以積極樂觀的態度,應付一切的困難,她是我一生的好榜樣。

母親是職業婦女。60年代她在高中教家政,曾為學校設計了一個非常現代化的烹飪教室,裝備齊全,學生們能夠學習到中菜的烹飪方法,也可學做西點的技術。她又因為有國術的底子,編過一套「滿江紅」劍舞,帶著將近100個學生,在高雄市的一個節日上表演,轟動一時。

母親58歲提前退休,開始創業,做手捲人造絹花外銷。她在家中用兩個乒乓桌作為工作檯,帶著幾個以前的學生開始做絹花。這種做花的技術源於日本,母親學會以後,不斷地改良創新,加上母親原來有繪畫的底子,所做的花精美逼真,加之絹花色彩非常適合西方室內裝潢,她的作品在美國很受歡迎。正好那一年,我們從紐約搬來加州,我一時找不到工作,有時間幫忙推銷,很快地在許多城市打開市場,多家百貨公司採用她做的產品,超過二十年之久。

母親做的絹花展示。(作者提供)

母親曾經為了去學習英語課程,60歲開始學開車,拿到駕照。她學習非常認真,每次英文作業和考試都是95分以上。

她非常獨立,父親過世以後,她搬來美國,居住在老人公寓,交了很多中國朋友,經常帶著他們一起打太極拳。閒暇時她就彈琴、畫畫。82歲那年她完成了長達30尺的百美圖;85歲在加州庫柏帝諾市舉行畫展;同時她也開始寫自傳,並且學習中文打字,要把她的自傳打印出來,她在88歲時完成了自傳。

母親畫百美圖。(作者提供)

母親一生,有新時代女性的智慧、勇敢、創新、豁達、奮發進取、自立自主的精神,又有舊時代女性含蓄、圓融、慈愛、包容、自我奉獻的精神。在動亂中守護長輩,提攜弟妹不遺餘力,更是建立了一伉儷情深、子女和樂的幸福家庭。我們何其幸運有這樣一位美好的母親!她是我們最好的榜樣!

我有一個很溫暖的記憶,就是六十年代來美讀書,離家十年中,我的衣服鞋子全都是爸媽從台灣寄來的。買鞋子最有趣,媽媽試穿以後,再加大一號,便是我的尺寸。年輕的時候,我的腳也伸縮自如,大一點,小一點都沒有關係,只要想到是爸媽的愛心,不管怎麼樣我都穿著。出國時帶來的六雙高跟皮鞋,都是上好的材料做的,幾十年來跟著我跨越美國,又去了加拿大,從紐約來到加州。每次穿過後,我都細心地包回用以保護用的絲襪中。這些鞋子,隨著日子久了,即使式樣過時,我仍然珍惜保存,因為這是父母親給予我的愛!父母慈祥的笑容仍然不時浮現在腦海中,尤其是年紀越長,更加懷念我心中完美的母親榜樣。

點閱更多【母親節徵文選登】系列文章

責任編輯:李越◇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突然一隻狼說道:「其實,狼有狼的法則,狼也有愛心,甚至會扶養人類嬰孩,當然也不會攻擊未成年女孩,何況女孩為了救羊,決定以身餵狼,這是感天動地的故事,那二隻癱下的羊,為救牧羊女也願意捨身餵狼,這些自我犧牲精神,令狼群感動!其實,狼與人類本可諧和相處的⋯⋯」
  • 在年少的我看來,繼母是「鳩占鵲巢」,取代了生母的位置。十五歲那年我離家出走,僅在寒暑假短暫回家。然而目睹了繼母頂住壓力稟持科學道德,我生發出對她的由衷敬佩。
  • 媽媽,您的兒子沒做錯什麼,我只是用一顆真誠的心去告訴世人「法輪大法好!真善忍好」,僅僅因此被非法綁架到監獄。對不起!媽媽!讓您受驚嚇了。
  • 做她的孫女時,她已年近花甲,是一個勤苦,訥言的老婆婆,兩鬢如霜,滿面皺紋,卻是一張美好的容長臉,眼眸明亮,溫暖的神色裡帶著一絲愁苦戚容,那是長期的磨難,憂患帶給她的。
  • 然而,父親節的緣起,卻是一個令人傷感和深思的故事。這個故事,不斷地在提醒我們,行孝要及時,莫要等父母去世後才追悔莫及。正所謂「子欲養而親不待」讓人傷痛不已。因此,記住這個深刻的教訓,才是父親節最大的意義。
  • 中華傳統的母親花又叫忘憂草。(農糧署桃園提供)
    Yoki幾乎沒有感受過母愛,3歲時父母就離婚了。長大後,她正憧憬擁有一個自己的幸福家庭時,又被嗜賭的母親連累,關進了拘留所。這樣的成長過程,讓Yoki覺得前路一片灰暗,看不到人生的希望。但是,轉機出現了。
  • 我沒有替她覺得太多的悲傷——她在床上已躺了八年,這次無非換個地方,永遠躺在地上了。對她而言,沒什麼多大區別——這不是對生命行將結束之人比較平靜,不再有痛苦折磨的最好出路嗎?
  • 風和日麗的南台灣港都迎來黃色小鴨炫風,吸引大批遊客拍照打卡,帶動了一波可愛商機。說來現代孩子要看見真實的鴨子,不是在公園或農場中的觀賞區,就是被烹煮上桌的模樣,平時少有機會接觸,更遑論成為部分日常。
  • 那天一些鄰居正興致勃勃地站在我家門口看大字報,母親下班回來了,只見她掃了一眼大字報後,竟當眾將大字報撕得粉碎,然後豪邁地對鄰居們說:「白天不做虧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門。」接著「砰」地一聲關上了院門,鄰居們面面相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