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蹟的故事】飛越安南看世遺(2)

【新紀元】砌磚藝術極致 美山占婆遺址

文、攝影 ◎ 意文

人氣 962

【大紀元4月12日訊】占婆人的建塔技術、石砌雕刻藝術,是美山最值得研究之處。中國的史書曾讚揚占婆人是「砌磚藝術大師」。二零零一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請來專家仿造美山磚塔,屢做不成,令人對古代的磚造建築技術不由肅然起敬。

越南共由五十四個族組成,其中源自印度族的占婆族(Champa)約有十幾萬人,屬波利尼亞語系,與越南語語系不同。在中國史書中,東漢末稱「林邑」,唐時稱「環王」,五代以後稱「占城」,都指的是「占婆」,占婆古國存在時間近一千五百年,占婆族人的後裔分散在越南南部和柬埔寨地區,外界一般對於占婆族人的瞭解仍是極其有限。


美山的塔寺遺跡位在群山山谷之中。

美山的塔寺遺跡位在群山山谷之中,被茂密蔥鬱的熱帶植物層層籠罩著,儼然是一道天然的保護屏障。「美山」越文是 ,是占婆人供奉國王和神祇的聖地,年代比吳哥還要古老,有「越南的吳哥」之稱。美山自三世紀到十二世紀,一直是占婆王國的統治中心,它是現存的占婆王國時期最古老最龐大的建築群。

據記載,西元四世紀末,占婆國王「巴哈德拉瓦曼」下令在美山修建一座木結構的神廟,而後開始修建大量的寺院和寶塔,用來供奉國王和神祇。「巴哈德拉瓦曼」國王並定美山為宗教聖地,逝世後也被埋葬於此。木寺廟在兩百年後一場大火中被焚燬。七世紀初,占婆國王「桑布胡瓦曼」下令重建神殿。重修時,使用了大量更為持久耐用的磚頭及石塊為建築材料。所以七世紀之前的木造的塔寺建築到底有多少,已無可考。


美山的塔寺遺跡位在群山山谷之中。

繁盛的占婆王朝從公元四世紀持續到十三世紀,每一代占婆王朝都建造新寺廟,或修建舊寺廟。修建的寺廟總數達七十餘座,從而使得美山成為占婆王國重要的聖地。十三世紀末被遺棄,美山安然地存留於世。十五世紀末,由於占婆王國遷都,美山聖地從此荒廢……


「美山」越文是「My Son」(Thánh đîa Mÿ Sòn)。他甚至比吳哥還要古老,有「越南的吳哥」之稱。

美山遺跡是在占婆王朝破滅近兩個世紀後的一八八五年,被法國考古學家發現並公諸於世。一八九八年,法國派專家到美山考察,仔細研究了碑文記載,一九三七年開始修復工程,逐漸理清這神祕遺跡。

一九六九年在越戰中遭到美軍轟炸後,原本有七十座古塔寺,如今的美山,尚存二十座不完整,但還保持著原始模樣的建築遺跡。一九九九年美山占婆遺址(My Son』Temple and Tower Relic)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具有宇宙觀的建築

整個開放的美山遺址中,分為十組主要建築群。一半以上的區域被森林所覆蓋,多數遊客會沿環型參觀路線走一圈,B、C兩建築群保存得較好,往東南方A建築群殘破只剩下基座,繼續往北走是E和F建築群,F區有一座現代人想模仿古塔寺建築但是沒有蓋成功的塔。


A區殘破只剩下基座。


石碑上古梵文文字清晰可見,十至十三世紀時字體較方型。

古代占婆人到聖壇祭祀時,沿途都會經過一條清澈的小河,他們用此處的河水來沐浴淨身,以示敬重。

沿著小徑走,率先進入B區遺址是占婆王國的聖地,每一個國王都要在這裡建一座塔、一座殿堂,作為拜神的地方。紅磚建成的塔寺建築普遍較矮小,沒有宏偉的氣勢,式樣卻繁複。B區五幢建築物,完整的僅有藏經閣,其餘的都是殘破不堪。藏經閣與柬埔寨吳哥窟是同期建築,特別的是內拱天花外,有高天窗、神祇及祀神舞者的浮雕,橫樑雕刻及階級的磚雕沒有吳哥窟的精緻。

越往裡走廢墟越多,地面上都是橫躺的斷石殘柱,有些石雕刻保存得比較好,有些石碑上古梵文文字清晰可見,碑文上的古梵文三至六世紀時期的梵文字型較直,七至十世紀時期字型字長且斜,十至十三世紀時字體較方型。


在美山殘缺不全的女神像、無頭雕像,依然閃耀著當年占婆文化的色彩。


在美山殘缺不全的女神像、無頭雕像,依然閃耀著當年占婆文化的色彩。

殘缺不全的女神像、無頭雕像,依然閃耀著當年占婆文化的色彩。

獨特的地勢正符合占婆族的宇宙觀,美山最高海拔七百五十米的山峰叫「朗苗」,占婆族人相信這是他們祀奉的主神神邸。塔型神廟的基本佈局也反映了宇宙觀,中央的主塔象徵著聖山位於宇宙的中心。


主塔完全用磚石砌成,並輔以柱子與面向東方的裝飾門廊,且都飾以精美的雕刻。

正方形或長方形的基座石磚或石塊堆砌,基座有裝飾浮雕,主塔完全用磚石砌成,面向東方的裝飾門廊是用來敬奉神祇的,門面開向西方的塔寺是用來祭祖的,如果是開向北方的話是求願,但卻沒有面向南面的門,都飾以精美的雕刻。每個塔有三層,形成金字塔狀。據說,很多塔頂原本是金葉或銀葉包裹的。

一九三七至一九四四年,法國遠東博物館組織重修了美山的古塔寺,在一九四六年前還有約五十座建築保存比較完好。但在抗法、抗美兩場戰爭後,殘存的建築和雕像被毀壞得更加支離破碎。尤以一九六九年美軍對美山谷地狂轟濫炸,著名的美山A-1號殿和許多建築被夷為平地。

從一九七八年開始對遺址進行考察和修復,進行清理和掃雷。一九七九年四月二十九日,越南文化通訊部將此定為「越南藝術建築遺址」。一九八零年起,越南和波蘭合作對美山遺址進行修復,十多年的加固和修理使占族藝術遺產得到部分恢復了原貌,使人們可從殘垣斷壁中體會到當時占族建築藝術的精華。

神祕的砌磚藝術大師

一九八二年波蘭人用新磚修補遺址的地方,磚塊都已變黑並長出青苔,而古老原始磚面卻是保持一貫的紅豔顏色,並且幾乎看不見接縫,非常平整。


波蘭人用新磚修補遺址的地方,磚塊都已變黑並長出青苔。


至今所謂先進的建築技術也造不出來的尖塔,照片是從尖塔內部仰視拍攝。

二零零一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請來專家仿造美山遺址造磚塔,到一定的高度後就垮下來,屢做不成,最終放棄,現代所謂的先進建築技術也達不到古人的建築技藝,親眼目睹這二件實例,令人對古代的磚造建築技術不由肅然起敬。


二零零一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請專家仿造美山遺址造磚塔,屢做不成,最終放棄。


優美的石砌雕刻。

優美的石砌雕刻。


優美的石砌雕刻。

優美的石砌雕刻。


優美的石砌雕刻。

占婆人的建塔技術、石砌雕刻藝術,正是美山最值得研究之處。中國的史書曾讚揚占婆人是「砌磚藝術大師」。美山塔寺群中的磚塊硬度均勻,大小為 31×17×5釐米,是利用層疊堆砌的方式興建,穿越了漫長的時空依然緊密地重疊,經歷多個世紀仍屹立不倒,是建築力學的極致展現,如果不是戰爭破壞,絲毫不見鬆動的跡象,連現代科學家現在也解釋不了,現代的建築專家也建造不出來。

令人吃驚的是,這些設計精巧的塔寺,磚與磚之間並沒有使用灰漿,當年使用的是什麼黏結劑呢?是當時占婆人已掌握到樹脂加熱的黏合技術。塔寺是由乾磚所建,然後用漆樹脂作為黏結劑砌在一起。

建造完畢後,在塔的周圍燃起熊熊大火,連續讓大火燒上好幾天,藉以熾烈的高溫火焰讓樹脂溶化,把整個塔結構加熱,使漆樹脂完全融化,磚塊與漆樹脂緊密無間地黏合在一起,就能建造出相當堅固的建築,具有與大自然風雨雷電相抗衡的偉大力量。

我相信,當大火在磚塔四周燃起時,人們也在祈禱中獲得力量,把建造過程本身也變成了敬神的儀式,使得占族人創造出獨特並富有生命力的藝術。

漫長時間與風雨的侵蝕磨洗,早已褪去美山的芳華,技巧高超的砌磚技藝,難以抵擋戰爭炮火硝煙的強大毀滅力。如今的美山聖地,以廢墟一詞來形容更為合適,但無損於人們去感受另一種徹底的異質文明。◇

本文轉載自《新紀元週刊》第167期【世界風情】欄目 (2010/04/01刊)

本文連結: http://mag.epochtimes.com/b5/169/7787.htm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新紀元】在首爾穿梭古與今
【新紀元】用喝的溫泉 捷克療養勝地
【新紀元】捷克人生病的泉水處方
【新紀元】走訪斯里蘭卡 朝聖佛的足跡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