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金門薄餅助夫 膾炙人口300年

人氣: 145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4月4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倪國炎金門4日電)台北市文化護照活動由春天潤餅文化節揭開序幕。潤餅,又稱薄餅,正是外島金門清明當令的經典小吃,地方上有「薄餅助夫」的佳話,300多年來故事和美食膾炙人口。

金門民間習俗,清明節家家有吃薄餅傳統,也就是麵粉攪勻擦於平底鍋上使熟,成薄紙狀,再包裹魚肉、海蚵、蔬菜等細切成絲烹煮的餡料食之,因此,又稱春餅、春捲、七餅(閩南話諧音,「七」意指「擦」)。

地方文史工作者林金榮說,清明吃薄餅的習俗,最普遍的說法起源於春秋時代介之推被晉文公燒山致死,後人當天禁火生食紀念,也就是寒食節,再成為「春日盤」,這是流傳到閩南的中原遺風。

不過,林金榮指出,閩南吃薄餅的起源,還有與明代節制5省軍務的金門先賢蔡復一有關的傳說。

根據金門縣志記載,蔡厝人蔡復一為明神宗萬曆年間進士,熹宗天啟年間,以都察院右僉都御使總督貴州、雲南、湖廣軍務,兼巡撫貴州,賜尚方寶劍,節制5省,征剿西南苗亂,有「撫劍鎮太平,舉筆安天下」的美名。

林金榮表示,相傳蔡復一為官清正,不願黨附當權太監魏忠賢,屢遭用計加害,在平苗時,連下12道文書並限期回覆,蔡復一軍務繁重,又在病中,窮於應付,已無暇用餐,妻李氏發明將麵粉烘成薄餅,裹以菜蔬的做法,讓丈夫右手執筆、左手吃餅不誤公務,因此,流傳有「薄餅助夫」的佳話。

薄餅的做法繁瑣,餡料包括蒜苗、芹菜、紅蘿蔔、豌豆、冬筍、高麗菜等生鮮蔬菜,細切與肉絲、豆腐絲、海蚵等文火煨煮熟爛為主菜,再與蛋皮、扁魚、虎苔(或紫菜)、花生粉等配料,包裹在薄餅皮內,成為一道閩南風味美食。

薄餅又稱春餅,意指春天才吃得到的美食,其實,這與節氣有關。金門民眾普遍了解,春天到來,蔬菜生鮮,且主要作料的海蚵最為肥美、滋味最好,因此,不僅是民眾解饞的佳餚,更是清明祭祖最佳的孝心表現。

薄餅為閩南的風味美食,流傳在大陸泉州、廈門,及與大陸一水之隔的金門,更東傳到台灣本島,台北市政府在陽明山林語堂故居舉辦春天潤餅文化節,幽默大師林語堂為福建龍溪人,因其夫人廖翠鳳為廈門人,薄餅成為林大師最愛的美食。

做為閩南文化生活圈經典小吃的薄餅,在美食作家韓良露鼓吹下,台北市多次舉辦春天潤餅文化節活動,現在成為北市文化代表之一。林金榮說,金門做為兩岸交流中繼站,薄餅文化在金門其來有自,與廈門、台北各有其趣,能否觀光上桌,正待有心人士發揚光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