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中央社新聞小百科:五一勞動節

人氣: 3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5月1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陳舜協台北 1日電)勞工反貧窮聯盟今天發起「勞工反貧窮五一大遊行」,在屬於勞工的日子表達對當政者及資本家的不滿。團結工聯秘書長黃育德說,勞動節紀念勞工前輩血汗,「只能紀念不能慶祝」。

「五一勞動節」民眾早已耳熟能詳,但怎麼來的?

勞動節源起於1884年10月 7日,美國工人有感於每天工作長達14、15小時,且只有週日可以休息,發起「三八制(工作8小時、教育8小時、休息8小時」運動,向資本家要求改善工作待遇,並在芝加哥成立「8 小時協會」持續推動。

全美勞工聯盟為向資本家施壓以利推動「三八制」,號召美國勞工1886年5月1日發起全國大罷工,響應示威的勞工多達20萬人。

隨著罷工持續,部分芝加哥勞工應資本家要求上工,上工途中被參加罷工群眾阻擋,警方趕來鎮壓並開槍,造成勞工傷亡。之後,勞工領袖決定在「乾草市廣場」號召民眾集會,最後卻因警方鎮壓造成更多死傷,史稱「乾草市廣場慘案」,之後還有 8名勞工領袖被警方逮捕,以謀殺罪起訴,其中5人被法院判死刑。

慘案過後,勞工團體更堅定推動「三八制」,開始有資本家同意,之後風行草偃,英國、法國工人也先後響應推動。

到1889年,各國勞工團體為紀念這段歷史,在法國巴黎舉行的第二國際成立大會決定,訂每年5月1日為「國際勞動節」,或稱「五一勞動節」,以紀念推動「三八制」運動成功及勞工前輩的流血犧牲。

黃育德表示,由於「五一勞動節」是紀念勞工前輩為爭取權益流血犧牲,「就好像二二八事件一樣,只能紀念,不能慶祝。」各國工會、勞工團體多會在勞動節當天走上街頭,對當權者及資本家發出怒吼,表達心中的不滿。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