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大選過後 英國大轉向

人氣 7
標籤:

【大紀元5月25日訊】 (新紀元周刊第173期封面故事)五月十日,紛攘懸峙的英國大選與組閣終告一段落,英人的政治智慧與相忍為國的政治風度再度讓世人讚嘆與省思。

作風迥異的少數黨自民黨,於極短時間內欣然接受邀約,共組穩定性最高的完全聯合政府,立即化解了世人臆測紛紜的英國組閣危機。根據協議,自民黨可獲得四席內閣席位與近三分之一的政府官員職位。這項歷史性的組閣,讓處於因金融風暴瀕臨破產危機與人民信心低盪的英國政局,獲得了相對最穩定的政府組成,也因此鼓舞了全國人心。

兩黨在共同宣言中表示,「聯合政府將是團結在三個主要原則:『自由、公平和責任』基礎之上的政府,以實現我們國家長期需要的、強大穩定而且堅決的領導」。

針鋒相對的選舉操作,竟然能在極短的時間化成和諧共榮的政治生態。後續的作為固然還需觀察,但是給世人的啟發,卻是無法抹滅……

================================================
懸念叢生的英國大選

文 ◎ 王淨文


二零一零大選結果決定英國的未來。圖為自民黨黨魁克萊格(左)、工黨黨魁布朗(中),及保守黨黨魁卡梅倫(右)。(AFP)

英國終於迎來了二百年來最年輕的首相——四十三歲的保守黨黨魁戴維.卡梅倫。這位英國國王威廉四世的直系後人,將如何面對不同黨派不同政見的國會議員?新的聯合政府將如何率領英國走出經濟蕭條的泥潭?

二零一零年五月六日,被喻為二十年來競爭最激烈、最具懸念的英國大選,果真推出了最難處理的局面:執政的工黨以二百五十八席落後於獲得三百零六席的保守黨,選前呼聲高漲的自民黨僅獲得五十七席,比上屆還少了五席,其他小黨二十八席。由於誰都沒有獲得超過半數席位的獨立執政資格,繼一九七四年的聯合政府之後,英國再度出現「懸峙議會」。不過在最後的一刻,保守黨與自民黨出人意表的組成完全聯合政府,讓英人的政治智慧與成熟,鼓舞了因擔心懸峙而分裂的人心。

媒體評論說,以卡梅倫(David Cameron)為首的保守黨,在憋了十三年後終於贏得議會第一大黨,「贏了,但贏得不夠」;以布朗(Gordon Brown)為首的工黨雖沒能守住陣腳,「輸了,但未必失相位」。最後誰當首相,就取決於雙方在爭取第三名自民黨黨魁克萊格(Nick Clegg)的「拔河」賽了,而克萊格也儼然成為了「造王者」從而決定英國的未來。有選舉專家評論說,在四千五百萬選民中,「保守黨只要在差一點勝出的十九個選區多拿一萬六千多張選票,整個局面就大不一樣了。」

這次大選投票率達65.2%,超越二零零五年的61%。由於陳舊的投票系統無法應對大量湧入的民眾,很多地方出現選票不足、大排長龍等混亂現象,在晚上十點投票結束時,還有大批民眾排長隊而無法投票。BBC稱此亂像是「第三世界式投票」,令老牌民主國家蒙羞。

英國大選規定政黨競選經費不許超過一千九百萬英鎊。據悉保守黨去年籌款總數達到三千二百萬英鎊。相比之下,工黨去年僅籌得一千六百萬英鎊。英國的國會制不同於美國的總統制,這次出現了英國下議院六十年來少有的大換班,近兩成的議員決定不再參選,他們中大多是因為「津貼門」事件被點名濫報公帳而宣佈辭職的。

*布、卡遊走邊緣 組閣路坎坷


時值英國八十年來最嚴重的經濟危機之後的初步復甦階段,全國失業率8%,失業人口近二百五十萬,係十七年來最高。工黨刺激經濟復甦的措施又使國家財政赤字急劇驟升至一千六百多億英鎊,占國民生產總值的11%,創下二戰以來的最高紀錄。專家預測說,若不立刻採取措施,英國將出現比希臘國債更糟糕的局面。

除經濟壓力外,近年來媒體曝光的國會議員騙取補助、為利益集團遊說等政治醜聞,讓英國民眾普遍對政客存在不信任危機,加上久拖未決的阿富汗戰事、醫療、教育、養老保險等一系列麻煩事,令新政府不得不面對「內憂外患」的棘手局面,誰上台都是苦差事。

由於懸浮政局的出現,「未來不確定性」令英國股市和外匯市場應聲下跌,加上希臘危機再起風雲,從五月七日到十一日的五天時間裡,人們焦急不安的猜測和期待首相的確立以及新政府的組閣。當時人們猜測至少有七、八種可能的局面出現,有人甚至悲觀的表示,新政府組建談判可能會一直拖到五月二十五日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在議會演說的那天。

按照慣例,在職首相具有優先組閣權,如果工黨與自民黨結盟,加上其他小黨派,布朗還可以繼續擔任首相。或者布朗辭職,讓工黨重新選出新黨魁,使其未經全國大選就可升任國家首相。當五月十日布朗真的犧牲自己宣佈辭職、為工黨和自民黨結盟掃清障礙時,這種呼聲特別高漲。

布朗還可向女王提請解散新選出的國會,重新大選;而且女王也有權邀請她認為最有可能獲國會信任的人接任首相,這人不一定是卡梅倫,連工黨現任外相文禮彬都有可能被女王任命為首相。但這樣的做法勢必將女王捲入政治紛爭之中,這是白金漢宮最忌諱的事,因為那樣將「分化國家」,萬一女王指定的人選不如人意,女王將受到指責,這對維護君主立憲制下的「虛君共和」極為不利。

*連橫合縱 三黨莫衷一是

當然人們最期待的是贏家出面組閣,而不是幾個失敗者的結盟。很多人希望保守黨與自民黨用緊密或者疏鬆的方式組成新政府。緊密結盟就是保守黨給自民黨一兩個大臣位置,使其參與新政府的管理,但保守黨得就選舉制度改革作為讓步。鬆散結盟就是自民黨不入閣,兩年內落實《信任與撥款協議》,原則上支持保守黨,但這種支持是可隨時撤回的,一旦撤回就將迫使英國重新舉行大選,這將令政局不穩。

十九世紀的英國主要是保守黨和自由黨輪流執政,而二十世紀則變成了保守黨和工黨的角逐。一九八零年代,保守黨首相撒切爾夫人推行激進的右翼經濟政策,促使了在野工黨內部的分化。由於不滿工黨左派對歐洲和北約的排斥,一部分溫和派人士另立門戶,新成立了社會民主黨,隨後與老牌自由黨合併,形成了如今的自由民主黨。

從歷史淵源和現實政策來看,中間偏左的自民黨與中間偏右的保守黨之間的分歧,遠遠超過同屬左派的自民黨與工黨之間的差別,歷史上保、自兩黨從沒合作過,很多人分析他們的結盟可能性不大,於是很多人認為最後結果很可能是保守黨自行組成少數派政府,熬到今年底或明年初再度舉行大選。儘管這是最容易的方法,但由於勞民傷財,也是代價最高的最壞選擇。有人分析說,出現這種最差局面的可能性至少有30%。


英國新任首相卡梅倫(右)慷慨邀自民黨黨魁克萊格出任副首相,政見分歧的保守黨與自民黨首次組成聯合政府。(AFP)


*鼓舞人心 保守自民完全聯盟

幸運的是,英國各黨派首領都能以民意為重,上面的種種猜測都化為了笑談。五月十一日晚,女王宣佈卡梅倫成為英國新任首相後,英國歷史上第一次出現了保守黨與自民黨組成的聯合政府。讓人們驚訝的是,不但克萊格出任副首相,還有四位自民黨人入主內閣,而且將有三分之一的自民黨議員進入聯合政府,保守黨的慷慨出人意料。

在新政府成立後的第一次新聞發佈會上,首相卡梅倫表示,這是「具有歷史意義而且有震撼性的轉變」,他們希望由此產生的「新政治」能把英國帶入「具有歷史意義的新方向」。

卡梅倫還披露,他們和自民黨曾經討論過,保守黨組成少數派政府,在一些關鍵問題投票時得到自民黨的支持,但這種做法「不能鼓舞人心」,最後兩黨決定進行完全的聯盟,以形成一個團結在三個主要原則:「自由、公平和責任」基礎之上的政府,以實現「我們國家長期需要的、強大穩定而且堅決的領導」。

*三大黨派 淵源迥異立場鮮明

面對全新的內閣成員,很多專家稱,中右派的保守黨是否能與中左派的自民黨有效合作,未來半年最關鍵。只要前半年雙方合作愉快,英國政壇的穩定也就在情理之中。釐清各黨派的觀點立場,分析彼此的差異,對於理解和預測未來英國政治走向很有必要。

簡單的說,工黨代表工人利益,推崇社會主義,但近年來新工黨更多傾向於中產階級,他們取消了黨章中有關公有制的第四條款,經濟上主張減少政府干預,控制公共開支,建立現代福利制度。對外主張參與國際合作,支持歐洲一體化,主張加入歐元,同美國保持特殊的友好關係。現有黨員近四十萬名,是英國第一大黨。

產生於托利黨的保守黨,主要奉行資本主義,代表富裕階層利益。主張自由市場經濟,通過嚴格控制貨幣供應量和減少公共開支等措施來壓低通貨膨脹。他們主張限制工會權力,加強「法律」和「秩序」。近年來卡梅倫提出實行「富有同情心的保守主義」,關注教育、醫療、貧困等社會問題。強調維護英國主權,反對加入歐盟,主張建立「大西洋共同體」以加強英、美特殊關係。強調北約仍是英國安全與防務的基石。現有黨員三十多萬名。

自由民主黨一九八八年三月由原自由黨和社會民主黨內支持同自由黨合併的多數派組成。主張繼續維持與工黨的合作關係,推動工黨在地方選舉及下院選舉中實行比例代表制,在公共服務、社會公正、環境保護等問題上採取比工黨更「進步」的政策。現有黨員約十萬名,是英國第三大黨。一九九七年自民黨在地方選舉中戰勝保守黨,成為擁有第二多地方政府議席的大黨。二零零九年自民黨擊敗了工黨,再次成為英國政壇掌控地方議會第二多的政黨。

此外,英國其他政黨還有蘇格蘭民族黨、威爾士民族黨以及北愛爾蘭一些政黨,如北愛爾蘭統一黨、民主統一黨、社會民主工黨、新芬黨等。

保守黨與自民黨的最大分歧在於如何削減財政赤字。前者認為應該立即削減政府開支,但後者擔憂那可能拖累英國剛開始起步的經濟復甦。在選舉制度上,自民黨主張採用比例代表制,並呼籲就此進行全民公投。

目前英國實行的是「簡單多數票當選制」。英國被畫分成六百五十個選區,每個選區只選出一名得票最多的國會議員,並由下議院政黨所佔席位來決定哪個政黨執政。「簡單多數票當選制」對於小黨派非常不利,因為他們的支持者分散在各個選區,很難在一個選區內成為第一名,這也導致一個政黨在全國範圍內所獲得的選票總數,和其在下院所擁有的議席之間沒有必然的聯繫。

比如這次大選,保守黨、工黨和自民黨分別獲得選票的比例是36%、29%和23%,獲得的議席則是三百零六、二百五十八和五十七席。如果按照得票比例計算,他們獲得議席席位將是二百三十三、一百八十八和一百四十九席。這就是為什麼自民黨稱英國選舉制度是「破碎」的、不公正的。然而在美國等西方主要國家的大選,也多採用類似的「簡單多數票」制度。


*三大黨派各自觀點對照表

右頁表格列出了競選時三方的主要觀點,以及新的聯合政府將採取的措施。

三十六年前的一九七四年,已經當了四年首相的保守黨領袖希思決定舉行大選,結果以四個席位之差輸給了以威爾遜為首的工黨,而工黨也沒有獲得單獨執政所必需的絕對多數席位。起初希思試圖同第三大政黨自由民主黨組成聯合政府,但被拒絕。投票日四天之後,希思宣佈辭職,威爾遜入主唐寧街,組成了一個「少數派政府」。

歷史再度重來,但這次英國沒有出現少數派政府,而是誕生了一個意外新型的聯合政府。人們在擔憂之餘,也充滿希望,期待新人物、新觀點能給英國帶來新氣象。

===================================================
素描英倫三大黨魁

文 ◎ 辛念慈

人生就是大舞台。在英國大選的插曲中,三大黨魁的個人魅力令人印象深刻。細讀他們的坎坷經歷,既讓人想起「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的古訓,又想起英國國徽上那句法語名言:「惡有惡報」。不知作為世界強國的前首相、首相和副首相,算不算真正的大任,人在無明中所做的一切是否皆有因緣,然而「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從他們的故事中也許能讓我們受到啟迪。


二零一零年五月十一日,英國前首相布朗和妻子、兩個兒子離開首相府,準備開車離開。(AFP)


*戈登.布朗:從冷峻的單身漢到幸福的父親

布朗的一生可謂坎坷曲折。一九五一年二月二十日出生在格拉斯哥,父親是名傳教士。中學時一次橄欖球比賽讓他左眼視網膜脫落而失明,成為了半個瞎子。十六歲上大學時,他就展示出不凡的政治抱負,成為第一個當選愛丁堡大學管理委員會負責人的學生。博士畢業後,布朗先是任教,後來成為記者和電視台編輯,三十二歲那年他就當選為國會議員,及早拉開了他的政壇帷幕。

然而「既生瑜,何生亮」,一九九四年工黨選舉黨魁,多數成員認為這一位置非布朗莫屬,然而工黨大佬彼得.曼德爾森認為布萊爾是最佳人選,於是布朗接受勸告,改為支持能言善辯的布萊爾當選英國首相。當時兩人之間有個君子協定:布朗將工黨領袖一職讓給布萊爾,後者第二個任期過半後將首相寶座還給布朗。但直到二零零七年布萊爾第三屆首相任期兩年後,在眾多「逼宮」傳聞以及工黨支持率下滑的背景下,布萊爾才把首相大印傳給布朗,使布朗成為未經選舉在位時間最短的首相之一。

一九九七年時任財政大臣布朗和他魅力非凡的上司布萊爾同時住進唐寧街時,兩人便形成了鮮明的對照。布萊爾:三個孩子的父親,活潑開朗、面帶微笑、衣著整潔、熱情洋溢。布朗:單身、沉默寡言、亂頭髮、皺西服,還常咬指甲。然而人們很快發現,這位英國歷史上任期最長的財神爺,非常忠於職守,平均每天工作十八小時以上,徹底為工黨甩掉了「經濟無能」的帽子,為「新工黨」在英國實現了「低通脹、低失業率、低利率和高增長」的經濟奇蹟。

與左右玲瓏的布萊爾相比,布朗呆板木訥,經常在媒體面前失態,最大的一次失誤是這次選舉日前十天的「麥克風」事件。那天一位支持工黨的老太太追問布朗為什麼允許那麼多移民來搶英國人的飯碗,布朗一再解釋她也不理解。上車後布朗對助手抱怨這個老太太「食古不化」,是個老頑固,誰知麥克風未關,被媒體錄音,引來民眾大量譴責。但BBC分析說,布朗最大的敗筆是未在二零零七年民望高漲期時舉行大選,等全球經濟危機爆發後,誰也不能讓工黨起死回生了。

四十八歲前的單身狀態一度引起有關他是同性戀的流言蜚語。二零零零年布朗與約會了六年、從事公關工作的女友莎拉.麥考利低調結婚,一年後第一個女兒誕生。布朗一反平日的嚴肅表情,喜笑顏開地向世人宣稱他的女兒是「全世界最漂亮的」孩子。然而十天後悲劇降臨,女兒因腦部出血死在父母的懷裡,曾將女兒稱為「力量源泉」的布朗傷心欲絕,他悲痛的神情讓整個英國為之動容。

正因為如此,兩年後當第二個兒子降臨時,很多英國人也分享了他們的狂喜之情。布朗說:「我們的兒子太可愛了,他很漂亮,精力充沛。我想他會讓我幾天、幾個星期甚至幾個月都睡不著覺。」三年之後小兒子誕生了,一貫嚴肅的財政大臣禁不住歡呼:「我太喜歡當爸爸了,世上再也沒有比這更美妙的了。」然而四個月後,孩子被證實患有一種可能致命的遺傳病:先天囊腫性纖維化病,堅強的布朗夫婦相信,根據現有治療方法,加上適當的體育鍛鍊,孩子一定能夠健康成長。

五月十一日晚,布朗牽著兩個孩子和夫人含笑走出唐寧街十號,他很慶幸為這個國家做出了自己的努力。一個半小時後,新任首相卡梅倫和妻子搬進了首相府。有人打趣的說,相比於美國白宮換主人的重新裝潢,英國首相府就跟普通旅館一樣,退房速度還非常快。據說布朗下台後不會像布萊爾那樣到處演講掙錢,他自稱將在慈善機構工作,有消息說他可能會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或世界銀行供職。

*戴維.卡梅倫:國王后代 才貌出眾


二零一零年五月十一日晚,英國新任首相卡梅倫和妻子首度入住唐寧街十號。(AFP)

自封為「布萊爾接班人」的卡梅倫,真的成為了比布萊爾奪相印時還年輕半歲的最嫩首相。在相信血統論或者輪迴學說的保守派眼裡,這位英國國王威廉四世的直系後代,具有天然的領導才能。同布萊爾一樣,憑對本黨的變革,以及出眾的口才,英國最年輕的首相在世界舞台上閃亮登場。

一九六六年十月九日卡梅倫出身在牛津郡,人們想像不到的是,年輕時他非常害羞,毫無半點領導氣質。遵循貴族家庭的傳統,卡梅倫先後在世界著名的伊頓公學和牛津大學接受教育。一九八八年,他以第一名的成績畢業於牛津大學。大學期間他很少參加政治活動,據說經常吸毒,還是以狂飲和行為放蕩不羈而著稱的「布靈登俱樂部」的成員。

牛津畢業後,卡梅倫花了七年時間擔任卡爾敦媒體公司傳播長,直到二零零一年才在牛津附近的威特尼以絕對優勢當選國會議員。二零零五年保守黨領袖霍華德宣佈辭職,卡梅倫宣佈角逐大位。競選初期,沒人看好這位剛剛當選議員不久的保守黨教育事務發言人。然而幾場不看講稿的精彩演說之後,人們改變了看法。隨後這位年輕的黨魁為二零一零年大選準備了整整五年。

雖然出身貴族,但卡梅倫的想法比政治對手工黨更接近現代普通英國人。上任之初他就著手改造被自家重量級前座議員稱為「齷齪政黨」的保守黨,好好「消毒」了一翻。他強調家庭價值,主張重建英國破裂的社會關係,他注重環保,身體力行的騎單車上班,他一改傳統保守黨反對歐洲整合的偏激態度,不斷與邊緣黨結盟,以至於法國總統薩科齊相信,卡梅倫上任後英國對歐盟的態度會大有改觀。他常利用網路播放他的居家生活,拉近與年輕族群選民的距離。

一九九六年卡梅倫迎娶貴族之女珊曼莎,珊曼莎從小在佔地三百英畝的莊園長大,不僅外型出眾,氣質高雅,同時在英國高級文具公司Smythson’s擔任創意總監。面對媒體,她總是輕聲細語,笑臉迎人。兩人在公開場合經常是十指緊扣,感情如膠似漆,競選時他細心呵護摟著身懷六甲的愛妻,經常親吻她的臉頰,愛意盡現,堪稱英國政壇的金童玉女。

然而這個幸福之家的背後也同樣飽含心酸。長子出生不久就罹患腦性癱瘓,需要二十四小時照護,隨後他們再生育了現年五歲的女兒南西和三歲的兒子亞瑟,一家五口經常出遊的和樂景象令英國民眾印象深刻。

二零零九年初長子突然病逝,卡梅倫最近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他曾萬念俱灰,一度考慮退出政壇。在談到難以撫平的喪子之痛時,他的真情流露令不少人動容。可喜的是,今年九月夫妻倆將再迎新生命,也許這對感情深厚的唐寧街新主人,將創造令人耳目一新的歷史。

*尼克.克萊格:新世代政治領導人


二零一零年五月六日,自民黨領袖尼克.克萊格Nick Clegg(右)和妻子 Miriam Gonzalez Durantez 走在投票的路上。(AFP)


在卡梅倫入主唐寧街十號時,自民黨黨魁克萊格也搬進了隔壁十一號的副首相府。克萊格喜歡把自己描繪成一個完全現代化的政治領導人。由於家庭和工作經歷,他精通英語、俄語、荷蘭語、德語和西班牙語五種語言。

一九六七年一月七日克萊格出生在白金漢郡,母親是出生在印尼的荷蘭人,擔任聯合信銀行主席的父親具有一半的俄羅斯血統。就讀英國頂尖中學之一的威斯敏斯特中學時,他被稱為「粉刺男孩」,隨後他在英國劍橋大學學習考古學和人類學,又在美國明尼蘇達大學攻讀政治哲學碩士,以及在比利時布魯日市歐洲大學攻讀第二碩士學位。大學畢業後,他曾在紐約當實習記者,一九九三年起成為英國《金融時報》記者。一九九四年他開始在歐盟委員會任職,還參與過關於中國和俄羅斯加入世貿組織的談判。

大選前知道克萊格的英國人並不多。在這次大選電視辯論會上,克萊格可謂異軍突起的「黑馬」一辯成名,民望僅次於當年的丘吉爾。歷史上英國政治家競選議員時,總是拿著肥皂箱走街串巷拜訪,時不時把肥皂箱一扣,站在上面發表激情演講吸引民眾。幾百年過去了,直到這次在卡梅倫的竭力推薦下,英國大選才首次引進了三場電視辯論,極大地刺激了媒體和民眾的興趣。然而令卡梅倫難堪的是,電視辯論並沒有給他自己加分,反而是「鷸蚌相爭,漁翁得利」,讓極具口才的克萊格脫穎而出。

首場辯論後,克萊格本人的支持率飆升到72%,僅次於丘吉爾一九四五年曾取得的83%支持率。其成功祕訣在於他的觀點簡單,態度誠摯。他經常直視鏡頭,讓在家看電視的觀眾感覺自己受到了尊重。不少人把他稱為英國版的「奧巴馬」,因為奧巴馬也是以「變革」口號及口才贏得了民心。

不過在隨後的電視辯論會上,選民的新鮮感減退之後,自民黨的支持率排在三大黨派的第二。然而口才換來的人氣並沒有成功轉化為選票,自民黨的選舉結果比上次還跌落了近10%,令雄心勃勃的克萊格大失所望。

不過命運並沒有拋氣這位敢於在公眾面前坦然承認自己過失的新世代政治家。在談到自己婚前的荒唐行為時,克萊格承認自己曾和「不超過三十個女性」發生過關係。克萊格的妻子杜蘭特茨是名成功的西班牙商務律師,他們最小的兒子在去年出生,妻子是家庭收入的主要來源。第一個孩子出生時,克萊格請了長期產假,當起「家庭婦男」,讓妻子先返回工作崗位。為了追求杜蘭特茨,克萊格苦修西班牙語,目前他們三個孩子都有雙語能力。

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克萊格說自己不是上帝的活躍信徒,他還談到十六歲作為交換學生在德國慕尼黑的時候,他曾因為點火焚燒罕見的仙人掌,被罰在社區勞動。這些都是政治家們竭力避免的負面話題。

由於在歐盟的十年工作經歷,克萊格對人權問題比較關注,比如他曾就中國人權問題給選民回信,希望中國有所改變。作為政壇新秀,人們期待他能與同齡的卡梅倫一起,打造出一個全新的英國。

============================================
華裔積極參選 華人關注

文 ◎ 齊先予


倫敦中國城。(維基百科)


二零一零年大選不僅是英國人近二十年來最關注的激烈選戰,也是近二百年來華人參與最積極的一年,而由於政黨屬性的丕變,對中國關係更是成為華人的焦點。這次破天荒的有八位華裔候選人在各自選區角逐議員席位,儘管都以失敗告終,未能改寫英國華人參政的歷史,但他們帶來的新氣象卻鼓勵著全英華人為維護自我權利而努力不懈。

目前英國有近六十萬華人,占全國總人口的1%,為第三大少數族群,但在國會卻沒有一位華人議員。同為少數族群,非洲裔和其他亞裔已經有十多名議員。目前英國政壇已經有了第一位華人市長——倫敦紅橋市市長陳德梁,還有身兼郡、市、地區議會議員的成世雄。

儘管華人在英國參政的旅途充滿坎坷,但華人社區不再做「沒有話語權」的呼聲從未像現在這樣高漲。這次由李貞駒律師等人創辦的「英國華人參政計畫」,一直呼籲華人選民積極參政,發出自己的聲音。人們欣喜地發現,這次華人投票熱情是前所未有的,特別是年輕人。

參加這次大選的八位華裔分別是保守黨候選人李澤文、吳克剛,自由民主黨候選人杜淑真、凌家輝、謝曉明、李佩騰,北愛聯盟黨候選人盧曼華以及獨立候選人成世雄。

儘管全部敗北,但凌家輝和李佩騰表現不俗,各贏得一萬多張選票,李佩騰得票數還高居選區第二。來自大陸的吳克剛獲得了四千多張選票,比上次大選時保守黨獲得的票數多了一千四百多張,李澤文在倫敦選區把保守黨上屆大選取得的六千四百八十二票增至一萬一千一百三十四票。盧曼華曾當選地區議員,此次雖未勝出,但得票率上升。

總結失利的原因,分析人士指出,華裔候選人尚未建立完善的自我宣傳和推廣網絡,這不利於說服更多的選民支持他們;華人選民居住分散,難以通過選票給候選人以強有力的支持;有的華人候選人所在選區並非本黨傾力爭取的席位,他們所在政黨給予的支持有限,有的還孤軍奮戰,勢單力薄。但人們普遍相信,在不久的將來,英國華人必定會打破數百年的沉默。

*保守黨抨擊工黨對中巨額援助

早在今年三月,執政的工黨通過國會國際發展委員會提出繼續向中國提供每年不超過一千萬英鎊(一千三百九十一萬美元、九千五百二十四萬元人民幣)的金錢援助,直到二零一五年為止。這項建議遭到保守黨的猛烈批評。

保守黨表示:「中國花了二百億英鎊去辦奧運會,擁有一個雄心勃勃的太空開發計畫,還坐擁近二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而英國對中國的援助相當於英國對非洲利比亞所提供援助的兩倍以上。

然而國際發展委員會指出,中國仍有16%的人生活在貧困中,近一半人口欠缺基本的衛生環境,25%缺乏乾淨的飲用水,許多人無法支付高昂的醫療費用,愛滋病也在中國迅速蔓延。「對於英國納稅人來說,不幫助中國繼續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的代價,將會比提供有限度資金支持一個持續的發展合作夥伴關係要大。」

在三位黨魁的首場電視辯論中,卡梅倫在談到保守黨主張維持英國核潛艇軍力時,脫口說道:「每一位首相都要以國家利益為重,誰知道伊朗會不會有核軍事?誰能保證中國將來會怎樣?」儘管現任工黨外相文禮彬批評此話「將中國與伊朗同等看待,是對中國的侮辱」,但保守黨對共產中國的戒備之心已不言而喻。

*大陸留學生眼裡的英國大選

四月中旬,布朗推出工黨大選政綱時表示,所有在公共部門工作的外來移民,如護士、社區工作支持者、社工等,必須先通過英語考試才能獲得工作機會。很多中國留學生,特別是留學一年的碩士生,擔心自己能否順利通過考試,特別是口語。

競選中保守黨也強調將對每年在英國工作的非歐盟移民的數量設置上限。他們認為,很多外籍人打著留學生幌子來英國打工,搶走了英國人的工作,目前學生簽證是英國邊境最大的漏洞所在,只有遏制住這股勢頭,才能減輕失業率。

由此一來,工作簽證緊縮,工作機會減少,留學生一畢業可能就得直接回國找工作。也有大陸留學生擔心留學簽證緊縮後,高度依賴海外學生的英國高校財政必然雪上加霜,一些學校就會轉而「刁難」在讀學生,不讓其畢業,或故意壓低成績,讓其交錢補考重修。

對於英國大選,曾幫助一位華裔候選人拍攝競選紀錄片的大陸留學生表示:「我一直以為議員競選就是演講、辯論,周旋於各種宴會。直到和同學連續半個月的實地跟拍,才真正體會到競選的不易!走家串戶,風吹雨淋,每天跟拍六個小時,拍到的十有八九是居民不開門,即使開門還可能是說,我對政治不感興趣,我支持的不是你們黨……要麼就是劈頭蓋臉的一堆抱怨,而候選人卻始終樂觀向前,真不容易啊。」

有關英國新政府的對中政策,不少專家表示,中英關係在短期內不會有太大的變化,但由於保守黨在傳統理念上反對社會主義,很可能新政府對極權的共產體制將採取更加疏遠和嚴厲的政策。

以前工黨執政時,四成以上的國會議員相信中國會在五年內成為英國的最大貿易夥伴,但近一半的英國民眾認為中國產品的質量不及英國本國產品。至於新政府裡新議員們將如何對待中國以及執政的中共,人們還要拭目以待。◇

===========================================
聯合王國不變的主旋律

文 ◎ 王華


(維基百科)


不少人對觀點迥異的保守黨能和自民黨組成聯合政府表示驚訝,其實翻開英國歷史,這個以「聯合」著稱的「大不列顛與北愛爾蘭聯合王國」,一直都把合作當成了不變的主旋律,從昔日的「日不落帝國」,到如今的眾多的「英聯邦成員國」,不同觀點立場的人們,和諧的配合在一起,這恐怕是人類解決糾紛的最佳途徑。

如今走在倫敦大街上,據說可以聽到三百種不同的語言。拿英國的米字形國旗來說,白邊的紅色正十字代表英格蘭守護神聖喬治,白色交叉十字代表蘇格蘭守護神聖安德魯,紅色交叉十字代表愛爾蘭守護神聖帕特裡克。這些十字交叉重疊在一起,有人說,按照佛家的十方世界學說,米字旗很形象的表達了世界的匯聚與聯合,難怪英國一度成為世界工業革命的中心。

最有趣的是英國的國徽。中心圖案為一枚盾徽,盾面上兩組三隻金獅象徵英格蘭,紅獅象徵蘇格蘭,豎琴象徵愛爾蘭。兩側是代表英格蘭的獅子和代表蘇格蘭的獨角獸。盾徽周圍的圈飾用古法語寫著「Honi soit qui mal y pense」「惡有惡報」,下端飾帶上的法文是「Dieu et mon droit」(「我權天授」)。

如《上帝保佑美國》一樣,英國的國歌是《天祐吾王》,人們經常演唱的是第一部分:「上帝保守吾王,祝她萬壽無疆,天祐吾王!常勝利,沐榮光;孚民望,心歡暢;治國家,王運長;天祐吾王!」

其實無論政黨之間如何輪替,只要社會信仰的根基沒有變,民主社會的基石沒有變,英國整體社會就不會有太大的變化,特別是近代各黨派融合,不同政黨之間的差別也越來越小,越來越容易合作了。

以歐洲為例,除了南歐意大利人的桀驁不馴、其聯合政府常常短命之外,芬蘭、德國、愛爾蘭和荷蘭都證明聯合政府是有效消除政治歧見的可行之道,特別是領袖們合得來的國家,黨派間的政治聯姻甚至比一般人的婚姻還長久。

目前歐洲四個大國(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全部都是右翼執政。這不僅對歐洲政治,對大西洋兩岸的英美關係都將產生重大影響。如今人們期待「撒切爾主義的帥哥繼承人」卡梅倫能重現當年的美景。

一九八零年代,撒切爾夫人和美國總統、共和黨領袖雷根聯手,在大西洋兩岸進行了一場影響深遠的經濟革命:大幅減稅,減少限制企業的規章,實行小政府,充分發展市場經濟,建構原本資本主義。由此使美國出現長達一百多個月的經濟擴張期,英國則成為歐洲經濟最繁榮的國家之一。

如今這些觀點都融合在新的聯合政府的執政綱領裡,假如這些理念都能落實到行動中,人們完全有理由相信,未來的英國會再次展現希望。◇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英國大選僵局 大權落誰將繫於女王
曹長青:撒切爾的帥哥繼承人
辦選舉像第3世界?  英選制成眾矢之的
打破國會僵局  英自民黨黨魁:儘速達協議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