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突破困境 業者應建立「優質雞」品牌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6月21日訊】(自由時報記者吳世聰/專題報導)台灣仿土雞業,在大環境產、銷不利的情況,生存空間受到嚴重壓縮,加上政府照顧畜牧業免徵5%大宗物資加值營業稅,只延到6月底,及簽署ECFA也可能開放雞肉進口,在多重衝擊下,嘉大農業推廣中心主任曾再富建議業者,唯有建立品牌,朝生產「優質雞」的方向努力才能殺出生路。

雞飼料最主要成份是,60%玉米及20%豆粉(黃豆渣 ),其餘是魚粉、動物性高蛋白及礦物質等,前兩者是屬進口大宗物資。因此,雞飼料成本與國際期貨價格密不可分。

嘉市飼料公會理事長蔡隆基說,去年3月份,因國際的玉米、黃豆、大、小麥價格高漲,政府為照顧畜牧等產業,決定暫時免徵5%大宗物資加值營業稅,原定3月23日到期,再延長3個月。

蔡隆基說,如復徵加值營業稅,勢必會增加雞飼料成本,對業者來說是雪上加霜,更加無法生存,到時候不排除會串聯陳情。

蔡隆基不認為財團飼料商有壟斷台灣大宗物資的能力,他說,大宗物資有國際市場波動行情,就算貨輪延緩抵台,農政單位也能緊急調度,穩定行情。他認為,飼料商的飼料成本較低,又有屠宰及冷凍設備,如借重雞農養殖技術及場地,給予合理報酬,互蒙其利,未嘗不是好事。

嘉大農業推廣中心主任曾再富表示,仿土雞業還有另一隱憂是,政府為國人用肉衛生考量的禁屠政策。

曾再富說,仿土雞的主要銷售管道以傳統市場為主,如全面性禁屠,銷路勢必大受影響。曾再富認為,仿土雞「代養業」興起,是產銷制度更變,不全然是負面影響,養雞業應區隔市場,朝「優質雞」方向努力,建立無用藥殘留及高品質的品牌。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