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ECFA時代個人該如何保住飯碗?

羽軒

標籤: ,

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該項的簽署有正反兩面解讀。本文不想探討ECFA的利弊,而是關注我們個人該如何因應後ECFA時代的局勢變化,以保住自己的飯碗。

最近有人力銀行調查指出,雖然ECFA還沒有開放人力市場,卻有將近五成的台灣上班族擔心ECFA簽署後未來就業將受到衝擊。

另一調查也顯示,近三成大陸上班族表示赴台工作意願很高,近七成表示如有機會願來台發展;台灣則有高達七成三社會新鮮人考慮到對岸發展。無論如何,後ECFA時代,隨著產業的開放,兩岸人才交流必然提高,往來將更為密切。

套用《世界是平的》的作者佛里曼(Thomas L. Friedman)的觀點,兩岸之間的地表將被拉得更「平」了。

個人要怎麼樣才能在被抹平地表的兩岸間仍然保有競爭力,不會丟掉飯碗呢?佛里曼在書中特別指出四種人不易被取代:太特殊、太專業、太懂得深耕,以及太會調適。我們不妨借鏡參考如下:

太特殊:如果你是歌星而你的聲音很有特色、辨識度極高,或者你會某項特殊才藝沒有別人會,大概暫時還不用擔心會丟掉飯碗。

太專業:如果你是專業人士,有像醫師、律師、或會計師等的專業證照,在兩岸證照尚未互相承認前,還有點時間可以喘息。但因為兩岸同使用中文,只是繁簡體不同,未來專業人士需要同時具備兩邊的證照恐已是趨勢。

太懂得深耕:不是太特殊也不是專業的頂尖,就必須得非常的深耕客戶。像是美髮師、水電工、理財專員等,因為客戶需要有他信任的人在當地幫他服務,不會輕易更換。

所以,深入了解客戶以提供量身訂做適切的服務、並取得客戶的支持與信任,將是個人保住飯碗最好的辦法。

太會調適:不夠特殊、也沒有專業證照、又無法掌握客戶的個人,未來恐怕得先做好心理建設:工作的內容與地點可能隨時會改變,自己必須要能夠儘快的調整。

兩岸交流日益頻繁,隨時都可能被派往對岸。某些你原本擅長的技能未來不見得能在本地找到工作,得到對岸去找事了。

不然就得趕快學習新的技能,轉換到本地熱門的工作。而不想太過於「傾中」的個人,務必要加強自己的外語能力,讓自己能擁有接觸大陸以外市場的機會。

依WTO的規範,ECFA簽署後十年內必須撤銷九成產品的關稅及貿易障礙,對台灣各行各業的衝擊都將會非常的巨大,我們不妨檢視一下自己是否是以上四種人之一,及早做好準備吧!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台灣智庫:ECFA文本含糊   政策恐不受監督
薛瑞福:台灣面對兩個中國
高長:ECFA終止條款 多保障
吳惠林:人力西進 謀定而後動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