邏輯表達術:給個新角度(2)

阿列斯泰.柏涅特 Alastair Bonnett

人氣 9
標籤:

新主題、新比較與新背景

要具有獨創性最容易的方法,是使用新資料闡明已確立的理論。很多學術界領導人士完全透過以這種方式「開拓」新領域而享有聲譽。這個過程可細分成新主題、新比較和新背景。

新主題

新主題經常意外出現。然而,新主題特別可能透過某人的調查領域,或利用某人的個人興趣而偶然發現。

若你在現有領域投入太深與太窄範圍,則這兩條途徑傾向模糊不清。換句話說,若你從手邊工作退一步思考,並問一些基本問題,得出新主題經常更容易得多。

這些問題可能包括:「這個理論還可以解釋其他什麼東西?」、「這個領域中什麼尚未被調查過?」和「若我可寫出什麼真正讓我感興趣,則那會是什麼?」

這類問題將會得出各種答案,但有很多沒什麼用處。為了變成值得發展成論點,記住新主題需要具有實質本質是必要的。

理想上這些主題應該是新類型,且與過去未細想太多(若有的話)的活動領域有關。如同這一點所暗示,無論多麼有實質性,舉出既有類型的新範例,明顯是獨創性的次要形式。

這個差別透過例子更能瞭解。想像你被分派到有關非洲貧窮的一項計畫。嘗試採取新角度,你可能決定將你的研究聚焦於英語文學相當少注意到的一個國家,比方說馬達加斯加。

不過,有關其他非洲國家的可比較研究相當普遍。因此,雖然由於其範例的獨特本質,你的計畫可能獲得某種程度的關注,但不會被當成特別具獨創性而引人注目。

為達成獨創性,你需要更創新得多,並找出不僅代表性不足,而且也提出一組新問題的主題,成為瞭解非洲貧窮的新架構。

如果採取「利用有關心理對應」(mental mapping)文學的非洲貧窮分布看法相關的一項計畫,你認為怎麼樣?或是瞭解與解釋非洲貧窮的回教傳統概念的研究?

如同這兩個範例所暗示,本質上新主題經常跨學科,且需要你從任何來源跨越你的分科傳統看,並縮減任何必要資料,以便對熟悉的問題提供新的深刻見解。新主題也經常伴隨一段恐慌時刻。

「那聽起來是個很棒的構想,但我要到哪裡找到有關那個構想的任何資訊?」,這個問題是變成很多想成為具獨創性思想家阻礙的疑惑。

事實上新主題偶爾的確需要新方法論,也就是定義什麼是相關資料的新方法。然而,普通的解答通常隨手可得。若你是地理系學生,且你的新主題正帶領你轉向宗教研究與歷史,然後開始認真研究那些文學。

若你從事英語研究,且你的主題的新穎性取決於其人類學內容,則該是你造訪不同系所圖書館的時候。獨創性沒有摒棄現有傳統,而是與現有傳統有關係。@(待續)

摘編自 《把意見說得更對的邏輯表達術:從簡報、討論到論文寫作的完美推理與說法》 大寫出版社 提供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從演出中看到希望」
【熱點互動】週二:中國留學生為何頻觸美國法律
廣州兩萬市民計劃聚集保衛粵語
華埠工作組聘規劃師 草擬藍圖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