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民間救災 送魚不忘釣竿

莫拉克風災週年系列報導六之五

人氣: 7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8月7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陳守國、黃國芳7 日綜合報導)給魚,也要給釣竿。永齡教育慈善基金會的有機農業園區、南華大學教授翟本瑞推動「阿里山鄒族文化促進計畫」,都讓八八水災災民有如魚與釣竿在手,希望無窮。

鴻海集團所屬的永齡基金會在高雄縣杉林國中邊闢建有機農業園區,僱用 100多名風災災民,並讓他們接受有機農業各項專業訓練,投入生產。災民擁有穩定工作,未來也可經營農場,發展自己的事業。

受僱的災民雖都有農耕經驗,但當農園場長李惟裕詢問農作成本時卻無法答覆。他說,員工在山上農耕都是粗作,沒有專業觀念,農作物價格都是自己想的,經過專業講習及實務操作,獲得長足改善。

農園內10棟簡易網室完成,其中2 棟由員工合力興建。7月中旬種植小白菜、空心菜及紅筧菜等,預計8月中旬收成。

李惟裕表示,員工參與簡易網室興建,外觀雖沒有承包商建造的漂亮,但有參與感,也獲取經驗。

溫室班長李祖德原在高雄縣甲仙鄉西安村種植1公頃多果樹,八八水災時全部流失。他現在能詳細計算出簡易網室的成本及利潤,他歸功於專業講習訓練。

以前在山上耕作很隨性,現在打卡上班,災民有點不習慣。李惟裕指著請假表說,請假還是偏高。未來有機農園將轉給員工經營管理,他向員工強調管理才能賺錢。

翟本瑞 6年前接受教育部委託,在偏遠鄉鎮尋覓改善「數位落差」學校。「風災後,很多家長付不出學費」,他表示,這連帶影響學生的教育,為顧及學童受教權,決定協助家長的產業重建。

但畢竟這方面不是專長,他說,所幸當時獲得紅十字會嘉義分會、神腦科技文教基金會、妙雲蘭若廟宇協助,提出阿里山鄒族文化促進計畫,聘用專案經理,幫助災民包裝、行銷當地農產品。

以產量最大的石篙筍為例,翟本瑞表示,今年4至6月產期,總共生產3萬公斤,交由專案經理包裝、行銷,並到全國各地義賣展售,建立好口碑。

他說,災區生產的最大宗石篙筍,以前都是中盤商直接到產地收購,村民所獲得的報酬只是工資而已,透過專案經理協助,今年價格提升1 倍以上,大大提高收益,具體協助災民重新站起來。


永齡基金會在高縣杉林國中邊闢建有機農業園區,僱用100多名風災災民,並讓他們接受有機農業各項專業訓練投入生產,溫室班長李祖德(前)對未來充滿希望。(中央社)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