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暗中推動代工商變陣 鴻海不再獨吃

人氣 83
標籤: ,

【大紀元9月11日訊】台灣鴻海企業10日公布 8月營收新台幣2148億 514萬元,創單月新高。帶動鴻海8月營收大成長的主要功臣是蘋果訂單,因縮短iPad供貨時程,8月大量趕工,加上新款iPhone供不應求,讓鴻海業績吃下大補丸,較2009年同期成長98.44%。不過有消息指出,由鴻海一家獨大的蘋果代工體系,正在悄然改變。

蘋果在其日前召開的秋季發佈會剛公佈一系列新產品,台灣地區代工業界就迫不及待地討論起各自的蛋糕與份額。

據大陸媒體轉載台灣地區《電子時報》報道,預計銷量最大的iPodtouch4由廣達代工,而iPodnano6與iPodshuffle分別由鴻海與英華達代工,新一代appleTV預計仍然由鴻海代工。

「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有業內人士認為,在新的代工體系中,蘋果正在有意識地分散自己的代工訂單,並以此從各家台資代工廠獲得最優惠的條件。與此同時,蘋果近期加大了零部件的採購廠商範圍,並借此加快了iPad等熱銷產品的出貨速度。

鴻海或許不再一家獨大

目前,蘋果產品的主要組裝廠是台灣地區廠商鴻海和廣達,大部分產品由這些廠商位於中國大陸的工廠生產。

其中鴻海主要負責iPhone、iPad以及部分iPod產品的組裝,廣達則負責蘋果筆記本電腦imac、桌面型電腦以及iPodtouch的組裝。鴻海所代工的蘋果產品約占蘋果營收比重的55%至60%,是蘋果產品最大的收益者。

美國市場研究公司iSuppli近日發佈的報告顯示,受益於蘋果的訂單,鴻海明年將獲得全球「電子製造服務業」(EMS)過半的市場份額,去年這一數據為44.2%。

不過,鴻海一家獨大的情況顯然不是蘋果願意看到的,近期蘋果的代工分配體系正在發生著微妙的變化。

今年6月剛剛從華碩分拆出來的和碩正成為蘋果訂單的新贏家,目前和碩剛剛獲得蘋果iPhone4CDMA版本的訂單,並有傳言稱和碩正在積極爭奪iPad和imac的代工。

IDC(台灣)個人運算經理江芳韻表示,在此之前,尚未從華碩分拆的和碩曾與蘋果有著長期的合作,為蘋果代工筆記本電腦等產品,這為和碩拿到蘋果的新訂單打下了基礎。

「但後來人們發現華碩品牌的一些產品,經常能看到蘋果的影子。」江芳韻指出,這讓蘋果懷疑和碩將一些蘋果的設計數據洩漏給了華碩,並開始對其大規模撤單。

不過,當今年6月份華碩與和碩正式分家後,情況發生了好轉,分家後,分得代工業務的和碩的訂單數量迅速上升,並拿下了蘋果iPhone4CDMA版的訂單,預計明年第一季出貨美國。

與此同時,近期鴻海正在大規模地內遷,或許也不是蘋果願意看到的。「近期有消息傳出來,蘋果並不希望鴻海的生產線內遷。」台灣地區元大證券分析師張文慧指出,目前蘋果產品全球出貨量增長迅速,這些產品在鴻海的深圳工廠的生產目前很穩定,蘋果擔心大規模的遷廠會讓自己的供應出現問題。

張文慧分析道,鴻海的新工廠需要相當一段時間完成建設、生產線調試、工人培訓工作,在新工廠建成初期,工廠的良率會維持在一個較低的水平,這些都可能造成蘋果產品供應的不穩定,因此,蘋果並不希望富士康過快地將工廠內遷。她預測在富士康內地新工廠產能上來之前,深圳工廠很可能不會立馬縮減規模。

低價搶單擔憂

在蘋果的訂單開始分散後,讓台灣地區代工業頭疼不已的低價搶單問題,已經高懸於各大代工廠商的頭頂。

在眼下各大國際電子廠商陸續縮減代工訂單的時候,只有蘋果還在源源不斷地拋出代工大單,讓所有和蘋果沾點邊的台資代工廠都開足馬力生產,這讓蘋果成為所有代工廠商重點爭奪的對象。

在此之前,一向關係良好的鴻海和廣達,就曾因爭奪蘋果訂單「大打出手」。2009年初,廣達負責iPodtouch業務的資深副總裁Max歐被鴻海挖走,並從廣達一口氣帶走了數十位經驗豐富的工程師。當時,廣達董事長林百里就放出話來,對這些跳槽去鴻海的人「永不錄用」。

據稱郭台銘曾經親口承諾林百里,鴻海不會跨入筆記本電腦代工,而廣達也一直是鴻海筆記本電腦連接器最大的客戶,雙方關係一向十分和睦。

在此之後,廣達又把鴻海已經到手的蘋果macbook筆記本電腦訂單搶了回來,並直接導致了鴻海數位產品事業群總經理蔣浩良被撤換。

IDC(台灣)個人運算經理江芳韻這樣分析台灣代工企業之間的壓價現象:因為世界主要筆記本代工商都集中於台灣地區,因此廠商之間非常容易探聽到對方的代工價格,為了搶回訂單,最後幾大廠商爭相壓價,容易形成惡性競爭。

相比之下,在同樣代工盛行的面板產業,全球幾大面板廠分散於日本、韓國、台灣地區等,各大廠商彼此之間探聽底價並不簡單,反倒可以維持較高的利潤。

備戰聖誕季

蘋果日前將iPad平板電腦的發貨時間縮短至24小時,意味著此前遇到的製造問題已經得到解決。當前,用戶只要從蘋果官方在線商店訂購iPad,無論是 Wi-Fi版還是3G版,蘋果都將在24小時內發貨。而在此前的幾個月內,消費者在訂購後必須要等上7天至10天才能發貨。

張文慧指出,此前iPad產量偏低是因為一些零部件一直缺貨,「蘋果的產品對生產工藝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因此在iPad面世初期,許多零部件工廠的良率上不去」。

「目前iPad上市已經有一段時間了,各大零部件廠商已經練兵了大半年的時間,零部件工廠的良率已經提高。」張文慧分析道,目前各大蘋果零部件廠商產量增長很快,供貨穩定,因此蘋果得以大大縮短ipad供貨時間。

在此過程中,蘋果擴大了零部件的採購範圍,有更多的零部件廠商為蘋果供貨,這進一步加快了蘋果產品的出貨時間。

摩根士丹利分析師凱蒂·休伯蒂(KatyHuberty)日前表示,蘋果已將其iPad平台電腦的產量提升至每月200萬台,並有可能在第四季度將出貨量提升至300萬台。

事實上,歐美傳統的聖誕銷售旺季即將到來,各大代工廠已要求上游零組件廠商提高備貨量,以備戰正在到來的出貨高峰期。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全球報摘-亞洲華爾街日報重要新聞
台鴻海震撼彈 法人看法各異
眾口不難調  加培育晚熟秋桃
特斯拉豪華電動車進軍美首府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