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農地成建地 農委會被糾正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9月8日報導】(中央社記者葉素萍台北8日電)監察院今天通過糾正農委會、內政部。監委指出,農業發展條例修正10年,共有2057戶集村興建農舍申請案,許多農舍沒看到農具,卻有不少豪華轎車,農地成了建地。

監察院通過監委劉玉山、劉興善提案,糾正農委會與內政部。劉玉山指出,農業發展條例民國89年修正,要讓沒有自用農舍的農民集村興建農舍,截至今年6月,全國有85件集村農舍申請案,共2057戶,申請農業用地面積466公頃,其中,建築基地有45公頃,配合農地則有421公頃。

劉玉山說,政策目的原是要落實農地農用,保護農業生產環境。但調查發現,集村農舍建築基地多位於優良農田,而配合農地反而是在不利耕作的偏遠山坡地、森林區甚至是養殖用地,必須要開車才能抵達農地,這和農民就近管理農場的耕作習性不符。

他說,監院履勘幾個在山坡地保育區的配合農地,發現雜草叢生,有些農舍起造人甚至不知道配合農地在哪裡,讓人質疑農舍起造者是否實際從事農業經營。

劉玉山說,集村農舍要有20戶以上共同集中興建,要找到有意願的20戶農戶擔任起造人,尋覓興建地點,還要處理繁雜、冗長申辦程序,實在不是個別農民能力所及。

監院實際履勘也發現,集村興建農舍成功案件,幾乎都是建築業者採預售方式,以豪華、有農場的平價別墅社區為訴求,對外召集起造人,由業者規劃、申請設計及興建。

劉玉山表示,建築業者在監院諮詢時也說,南科附近推出的集村農舍案,參與起造者有1成是農業、5成是科技業、2成教職、商業或企業主占2成;竹科附近推出的集村農舍,也因為價位比市區住宅低,吸引大量科技業者參與起造。

劉玉山秀出照片說,履勘集村農舍時,沒有看到住家放置農具設施,倒是看到不少豪華轎車。

此外,他也發現,集村農舍具銷售優勢,且農業用地所有權人還享有地價稅、土地增值稅、贈與稅或遺產稅的賦稅優惠,扭曲住宅市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