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瀟湘晨報》事件背後的歷史觀

茉莉

人氣 5
標籤:

【大紀元2011年01月17日訊】 據說是湖南省影響力最大都市報的《瀟湘晨報》,前不久遇上麻煩。他們推出辛亥革命100年特刊,其中《天朝垮臺前,利益集團已丟盡了它的臉》一文的題目,觸動了有關方面的神經,該專輯才出刊兩期就被叫停,其總編和副總編皆遭調職。

中國人一直有重視歷史的傳統。當今紅朝盛世,只要不提「六四」、「達賴喇嘛」和「爭取民主人權」,說歷史的人似乎就不須再有顧忌了。然而,當不滿現狀的知識份子敘述具有批判意義的歷史時,他們就會發現,富有啟發和借鑒的歷史探索,在中國仍然是一塊雷區。

庸俗化氾濫,批判性歷史被禁

由龔曉躍撰寫的《天朝垮臺前,利益集團已丟盡了它的臉》一文,瀟灑而詼諧地敘說大清帝國的故事。近年來,寫清朝故事的書籍多如牛毛,影視界的清宮戲紅遍了中國,歷史劇通常也被視為一種歷史文本。同樣是寫清朝,何以有的走紅,有的被禁?

尼采曾經將歷史研究區分為三種類型:紀念式的歷史學、好古式的歷史學和批判式的歷史學。紀念式的歷史學追溯、回憶歷史英雄,頌揚他們的理想及事跡,激勵現代不甘平庸的人,使歷史從中汲取力量和勇氣。然而,當今中國的歷史劇卻少有這種積極的紀念意義,大都是摻假的庸俗化的紀念性歷史。

例如被人們熱捧的《康熙王朝》、《雍正王朝》等清宮戲。這些戲往往不顧清朝統治的殘酷和腐敗,迴避清朝嚴酷的文字獄和殺戮,而以很輝煌的手法描寫盛世景象,美化古代帝王。在滿足人們的娛樂心理時,給人們灌輸了一種可怕的歷史發展觀,即中國的歷史是由帝王將相推動的,人民不需要民主法制,只要企盼聖主明君帶來和諧盛世既可。

這一類獵奇油滑找樂的歷史故事流行,是中國人的自由意志麻痺的症狀。為統治者貼金的庸俗化歷史,可以造就一個低智商社會。當人們一味等待明君,他們就會喪失了改變歷史的願望,喪失對人的尊嚴等高尚價值的想像。

而批判性的歷史寫作,屬於那些希望超越歷史局限的人。他們對現實社會有不滿,願意為一個更合理的社會從事改革和創新,因此揭露歷史的弊病。《瀟湘晨報》這次的文章,主要講清朝晚期腐敗的事實,說明由於利益集團勢力坐大,最後導致清朝垮臺。

該報副總編輯龔曉躍在卷首語《所謂天下大勢》中寫道:歷史背後有既定邏輯起作用,滿清統治者選擇封閉,而「人民要電報以利信息,人民要辦報以彰思想」,歷史就是「翻牆者對抗修牆者」,「修牆者的心魔之牆高到一尺,翻牆者的攀越之道必然暴漲一丈」。「這個國家及其國民的願望,可以歸總為『憲政』二字。國家求憲法鞏固根本,國民盼憲政確保權利。」

這樣清晰有力的歷史批評,鼓勵人們去承擔起當代變革的責任。而中共當局敵視一切要求革新和進步的思想,禁止這樣的歷史回顧,讓那些庸俗的奇聞逸事、造神的偽歷史充斥於世,令歷史成為權力政治的婢女。

講述利益集團忌諱的史事

一個擁有悠長厚重歷史的大國,總是會有人挺身而出,拒絕諂媚的謊言,尋找歷史的真相和教訓。歷史的真相,往往是一些令人不安的故事。真實的歷史不僅是過去的故事,它也像一面鏡子,提供一個角度讓人們透視出今天的現狀。所以有人說:「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

《瀟湘晨報》的文章「天朝垮臺前,利益集團已丟盡了它的臉」,就涉及到清代吏治的敗壞,文中敘述道:

「乾隆末年,循吏、清官幾已滅跡,貪墨之徒充塞中外。當平庸成為主基調時,也就是官場上下利用權力埋頭撈錢的時候了。及至道光時期,鴉片走私以新的時代形式,再次極大地敗壞了晚清官僚政治。其實,和珅式的『權力決定財富』方式,不過是『部族政治』在經濟上的表述。皇帝以『天下公主』的名義集中一切資源(土地、財富、知識、權威等等)時,這些資源就都被『權力化』了,而這種『權力資源』的『代理人』,就理所當然是和珅這些『部族政治』的得益者咯。」

凡是對中國現實有瞭解的人都會有所感覺,一百年前清王朝積累的社會矛盾,與當今中國的實際情況確實很相似,主要是官吏的腐敗,以及因「權力決定財富」的方式而興起的各種利益集團。中國的利益集團也像滿清一樣,由中共元老家族的「太子」們,和那些因忠實於王朝而被從下面提拔上來的「掌櫃」們組成。

西方國家也有利益集團,但那些國家有民主法制的社會環境,使利益集團無法集中一切資源,無法綁架國家的政策和發展戰略。而中共利益集團卻和滿清利益集團一脈相承,他們所謂的社會主義公有制,使他們能夠利用權力掠奪一切可以掠奪的資源。一黨專制的政治制度,使他們能夠隨心所欲地操縱國家各項政策,在中國的經濟、行政和法律等政策的制定上,儘量符合他們的最大利益。

流行網絡的「我爸是李剛」的狂言,最典型地反映了中國利益集團的可惡與醜陋。越來越坐大的各種利益集團,已成為中國走向民主的最大絆腳石,因為太子黨們已經利用權力獲得巨額財富,所以他們絕不容許下層人民用選票去制約他們。作為最大的利益集團,中共政權對國內知識份子要求政治改革的呼聲,也就像滿清官僚集團一樣,對要求變法維新的士人進行冷酷無情的鎮壓。

因此,《瀟湘晨報》的文章揭露清朝利益集團,解說腐敗是導致歷朝歷代覆滅的根本原因,這就觸及了當局的痛處,中共利益集團自動對號入座。這令人想起魯迅筆下的阿Q。因為生過癩痢頭,阿Q的頭皮光光亮亮的,所以他最忌諱別人說「燈」、說「光禿禿」,人家一說這些,他就特別敏感生氣。

困惑的中國人應從歷史求智慧

《瀟湘晨報》此文給我們的啟發是,當我們在現實的迷霧之中感到困惑不安之時,當現有理論不足以解釋紛繁繚亂的社會事實時,歷史會告訴我們所在的方位。正如亞里士多德所說:「歷史是人類為未來而儲備的經驗,一旦我們喪失了這種基本的教育或訓練,就等於失去了判斷自己今天行為的能力。」

如果我們將當今中國的問題「問題化」,就會看到,歷史總是在循環。例如,許多在1989年發出政治改革呼聲的知識精英,今天已經安於「盛世」,並與權力合作獲取利益。只要回眸中國歷代王朝,看統治者如何「以科舉銷盡天下英雄氣」,我們就不再奇怪。

一個拒絕政治改革的政權,為何能在經濟建設上取得如此成就?這是最令人費解的一個問題。讀史的智慧就是幫助我們在認識事物時打開視角。例如,當年拿破侖三世在法國稱帝后,建立龐大的軍事官僚的恐怖國家,解散工會,封閉進步報刊,禁止一切民主派與共和主義者的活動。但他振興了法國的經濟,發展了商業和自由貿易。俾斯麥在德意志第二帝國掌權時,作為堅定的保皇黨人,他使德國資本主義經濟獲得了舉世矚目的迅速發展。

觀察一個畸形而複雜的社會,需要縱深的歷史感和跨越時空的國際觀,從有關歷史的縫隙中,披沙揀金,搜尋那些關連著特定現實問題的史實,加以認真的辨別,我們就能知往察來。把握了歷史的規律,也就洞察了現實,在經濟發展的歡呼中保持清醒的頭腦。正如該期《瀟湘晨報》的文章提到的:「中華民族錯過了很多機會,中華民族還有很多機會。這就是我們紀念辛亥革命的意義。」

原載香港《爭鳴》雜誌2011年一月號

相關新聞
茉莉:從阿里山的雲霧到抗議前沿
曾建元 : 在茉莉筆下的瑞典森林裡散步
茉莉 : 北歐薩米與西藏自治
茉莉 :  北村小說與楊佳殺警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