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人物】:第一位推位讓國的明君——堯帝

王勝

人氣 1223
標籤:

【大紀元2011年11月13日訊】堯帝,姓伊祁,號放勳。因封於唐地,故稱唐堯,亦稱「陶唐」。堯是他的謚號。堯生於丹陵,在母親尹侯國的家中長大。後來遷居於祁地,所以又稱堯為伊祁氏,堯以祁為姓。

堯的父親就是帝嚳,母親是嚳的第三個妃子叫慶都。慶都自己的出生和堯帝的出生都極富神奇色彩——

在顓頊時代,太行山一位女子行路過山時摔倒了,腿碰破了。一滴鮮血灑在了絆倒她的那塊石頭上。不長時間,整座山嶺全變成紅色。後來人們將這座山嶺稱為丹嶺(順平縣西)。那滴鮮血竟然孕育出了一個女嬰,嬰兒的第一聲啼哭,正巧被來採藥的陳鋒氏(原居寶雞,後來遷移到河南淮陽,一部份又遷移到河北保定)女聽到。陳女抱嬰兒回家撫養,取名慶都。慶都十三歲時養母病故,她就獨自一人在嶺上生活。山下的尹祁長孺夫婦憐憫她,收為義女。

帝嚳的母親也姓陳鋒氏,看慶都既賢德又端莊秀麗,就命帝嚳納慶都為妃子。同時封伊祁長孺為伊祁侯。慶都也經常回伊祁娘家去住。

這年春天,伊祁侯夫妻倆帶著已有十四個月身孕的慶都,踏浪乘舟,遊覽觀光於三河之上。正午時分,忽然刮起狂風,南面天上卷來一朵紅雲,在小船上形成扶搖直上的龍捲風,在這旋風裡有一條龍在飛舞。慶都若無其事的看著,還衝著那條龍微笑。

晚上,慶都睡意朦朧中香風四合,赤龍進了她的閨房。她迷糊了,醒來時身旁有一張畫,上面畫著一個紅色的人像,臉形上銳下滿,八采眉,長頭髮,上面寫著:「天保佑你」。她將這幅畫收藏起來。第二天,慶都生下了一個大胖小子,慶都拿出赤龍留下的圖文一看,兒子生得和圖上畫的人一模一樣。帝嚳聞報慶都為他生了兒子,很高興,豈料他的母親在兒子降生的時候去世了。帝嚳為母親的去世十分悲傷,他為母親守孝三年,也不太過問慶都和兒子堯的事。慶都帶著堯住在娘家,直到堯十歲了,才回到父親的身邊。

十歲的堯就與眾不同,舉止言談深得帝嚳的喜愛。帝嚳看到自己的兒子有出息,便把堯封為唐侯,從此堯又稱為「陶唐氏」。唐侯的封地在劉邑,於是堯成為管理強大的劉姓氏族的首領。

堯十八歲時,帝摯去世,堯接替摯成為天子。

堯帝登基後,不高高在上。他為人簡樸,吃糙米飯,喝野菜湯。他嚴肅謹慎,人格力量感召四方。他團結族人,使各部族之間和睦相處,他得到各族人民的忠心愛戴。

堯帝命令羲氏、和氏要恭敬的順應上天,按照日月星辰的運行規律,定出一年的曆法,還要恭敬的把時令知識傳授給百姓。歷史上叫:「敬授民時」。堯帝派羲仲住在東方,觀察日出的情況,以晝夜平分那天作為「春分」,並參考鳥星的位置來校正;派羲叔住在南方叫明都的地方,觀察太陽由北向南移動的情況,以白晝時間最長的那天為「夏至」,並參考火星的位置來校正;派和仲住在西方叫昧谷的地方,觀察日落的情況,以晝夜平分的那天作為「秋分」,並參考虛星的位置來校正;派和叔住在北方叫幽都的地方,觀察太陽由南向北移動的情況,以白晝最短的那天作為「冬至」,並參考昴星的位置來校正。

「二分」、「二至」確定後,堯帝決定以365日為一年,每三年置一閏月,用閏月調整曆法和四季的關係,使每年的農時正確,不出誤差。由此可見,古人將帝堯的時代視為農耕文化出現飛躍進步的時代。

堯在位時,天下洪水湯湯。用鯀治水,九年無功而返。又啟用禹,使洪水得以治理。因用人不當,堯帝反省自己,設「諫言鼓」讓天下百姓盡其言,立「誹謗木」讓天下百姓攻擊他的過錯。他治理天下五十年,問天下治於不治,百姓愛戴自己與否,朝野一片褒獎之聲。為了聽到真實聲音,他走出王宮,遠離都城。微服察訪來到民間。看見有一位老人口中吃著食物,肚皮被食物撐的鼓鼓的,敲著土地唱到:「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帝力與我何有哉。」不缺喝,不缺吃,皇帝與我也沒關係。老人唱的這首詩歌叫作《擊壤歌》,這就是堯帝時代百姓生活的真實寫照。

堯帝開創了帝王禪讓的先河。堯帝在位七十年,在選繼承人的問題上,他認為兒子丹朱不成器,不能把皇位傳給自己的兒子。決定從民間選用賢良之才。堯問四方諸侯,誰能擔起天子的重任?四方諸侯首領說:在歷山,有一個小伙子叫虞舜,是一個大孝之人。於是,堯舜輕車簡從,微服私訪,來到歷山一帶。聽說舜在田間耕地,便到了田間。看見一個青年,身材魁梧,正聚精會神的耕地。有人告訴堯帝,這人就是虞舜。虞舜的犁前駕著一頭黑牛,一頭黃牛。有意思的的是,虞舜不用鞭打牛,而是敲打掛在犁杖上一個簸箕。隔一會,敲一下簸箕,吆喝一聲。堯等虞舜耕到地頭,便問:耕夫都用鞭打牛,你為何只打簸箕不打牛?舜見有老人問,拱手一揖答道:牛為人耕田出力流汗很辛苦,再用鞭打,於心何忍。我打簸箕,黑牛以為我打黃牛,黃牛以為我打黑牛,就都賣力拉犁了。堯一聽,覺得這個青年有智慧,又有善心,對牛尚且如此,對人就會仁善有慈悲心。堯和舜在田間扯起話題,談了一些治理天下的問題,舜的談吐明事理,曉大義,非凡人之見,堯走訪了方圓百里,人們都誇舜是一個人才。

於是,堯帝打算考察一下舜。

堯把自己的兩個女兒娥皇、女英嫁給舜,從他怎樣對待她們來考察他的德行。舜居然使她們甘心紆尊降貴住在溈水河邊,一切都合於婦人之道。堯帝十分滿意。
堯又派舜負責推行德教,舜便教導臣民以五典:即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這五種美德指導自己行為,臣民都樂意聽從他的教誨,人人都依照五典行事。
堯又讓舜總管百官,處理政務。百官都服從舜的管理,百業振興,無一荒廢,並且做得井井有條,毫不紊亂。

堯還讓舜在名堂的四們,負責接待四方前來朝見的諸侯,舜和諸侯們相處的很好,也使諸侯們之間都能和睦相處。遠方來的諸侯賓客,都很敬重他。

最後,堯讓舜獨自去山麓的森林中,經受大自然的考驗。舜在暴風雷雨中,能不迷失方向,依然行路,顯示出很強的生存能力。

經過三年各種各樣的考察,堯覺得舜這個人無論說話辦事,都很成熟可靠,而且能夠建樹業績。於是決定將帝位禪讓於舜。他於正月上日,在太廟舉行禪讓典禮。正式而讓舜接替自己,登上天子之位。堯退居避位。二十八年後堯去世了,「百姓悲哀,如喪父母,三年,四方莫舉樂。以思堯」。(《史記五帝本紀》)在三年的時間裏,全國沒有娛樂活動,人們對堯帝的懷念之情是何等的真摯。能讓人民如此真誠的懷念,那堯帝在百姓的心中是一個甚麼樣的形象呢?人們說:堯的仁德如天的廣博無盡,堯的智慧如同神仙一樣。接近他如太陽般和煦,望著他如彩雲般絢麗。他富而不驕縱,顯貴而不怠慢。他弘揚順從的美德,以敦親睦族,進而舉國和和(《史記五帝本紀》)。

我們看堯帝的一生,他沒有甚麼驚天動地的偉業,但他那顆晶瑩剔透纖塵不染的大公無私的心,雖相隔五千多年,我們仍可以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他是那樣的赤誠。推位讓國,這是一顆偉大的心靈做出的震動天上人間的偉大壯舉,是有著神的思維方能實施的大德之行。他永遠是後世帝王們的楷模。

大公無私,在當代人的心目中只是一種境界,是可望而不可及的。而我們的堯帝卻不知私為何物,他的心中只有百姓的幸福,人民的安康。他沒有自我利益,也不為家族謀私。正所謂,君無私,臣則無私,政通人和,安居樂業,無求而自得啊!這樣的國家會在一片寧靜、和睦中祥和的度過每一天。

我們的先祖們為這位光昭日月的舜帝大帝,即建陵,又建廟,以思堯。

相關新聞
歷史是一面鏡子:古代仁德之君安邦定國的啟示
新唐人「中國古代歷史系列」: 趙氏孤兒
梅花一點:草議關於治學中國古代歷史的方法的幾個問題
歷史故事: 古代聖賢重胎教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