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操吊桿:被裁員、解僱或僱用

南絲.格爾馬丁(Nance Guilmartin)

人氣 9
標籤:

「他們對這間公司的所作所為是不公平的。我愛這裡。我覺得自己可以在這裡再待上個十年。我們就像家人一樣。這裡都是些你可以依賴和讚賞的人,而主管也都相信你的能力。我無法相信合併案會毀了這個地方。我們被迫辭職。而像我一樣還沒辭職的人也知道自己無法再在這裡待多久。這讓我們內心難過得要死。」

珊有天早上對我說了這番話,她來找我就是為了要重新規劃自己的事業和未來。她對於公司在合併後,同仁被對待的方式感到忿忿不平。

我無法再一次把我的信念和信賴交給一間很棒的公司,然後轟的一聲,就被要求和合併後且想改變一切的公司重新來過。

因為即使我順著他們改變,這間新公司也可能被別間公司併購,然後又有完全不同的重點和原則。

你知道我不能忍受的是什麼嗎?我不能忍受朋友跑來問我:「那你想做什麼呢?」好像你很容易就可以回答出這個「簡單」的問題似的。

要不然他們會問,你有沒有重填履歷表,他們可以幫你遞出去。我知道他們想要幫忙,但現在我很憤怒,而且覺得被背叛了。

此刻我沒有心情去面談,雖然我知道自己再過不久就得走上這條路。當這種事發生時,你怎能調整心態,還去想到其他的公司呢?

每天每天,都有人在換工作。有人離職是因為他們厭倦了,無聊了,有更好的工作,或準備要改變。

有些人則是被裁員或解僱或提早退休。有的人馬上就想找到新工作,因為他們不是需要有份收入,就是無法容忍自己沒有時間上的安排,沒有同事、員工、成就感、額外福利或身屬職場一份子的感覺。

其他人則用時間考慮自己有哪些選擇,思考如何用不同的方式賺錢、做出一些改變、學點新東西、教書、投資或做些他們一直想做的事。

如果你想支持一個正要換工作的人,或像珊一樣正在考慮辭職的人,你能做的就是當個回音板和資源。開始時,不要說服他們做什麼或不做什麼。

如果他們請你幫忙寫履歷表,你要坦率直言並有耐性。人們常常不曉得如何用別人可以理解的方式說明自己的成就。

而若是他們夢想跨入完全不同的事業,或想走事業以外的路,你不要感到驚慌。這很健康,而且可能帶領他們找出新工作或人生上的優先順序。

他們看來可能迷失了,困住了,或難以承受要轉換跑道,因為以他們的年紀,或在他們的工作領域或居住地上重新開始簡直是不可能的事。

你可以讓他們表達出這些感受,或者要是他們寧願清理地下室,就隨他們的意。人們大多需要靠別人才能找出那可以往新方向踏出的一小步。即使他們能看到自己接下來該做的事,他們也可能尚未準備好要跨出那一步。

另外,前哈佛心理學教授也在這方面提供了他的建議。他自己轉換跑道變成一家公司的執行長,他說:「在你還沒容許自己生氣並對即將離開的事物傷懷以前,你無法出去展開新的工作。不管你是辭職或被裁員,還是被解僱。你需要哀悼自己原本的工作。」

我因此瞭解,原來結束一個工作與經歷生離死別有很多地方類似,我們需要道別、哀嘆,甚至對我們人生這段旅程有個象徵性的結束。

如果你試著幫助一位即將失業的人——你的先生、太太、朋友、同事或手足——以下幾點動作可以幫得上忙:

‧停頓並感受你自己的感覺。你可能在生氣,因為對方很久以前沒有接受你的建議找好一點的工作。你也可能擔心自己損失了一些福利,因為你們實際上就要失去一份收入。

‧好奇並想像這對那個人有什麼影響,儘管你不認為自己會有相同的感覺。

‧不要忘了,即使主動做些什麼可能讓我們感覺很好,但我們並未被要求去解決他們的難過,或替他們找到新的工作,又或是幫助他們重新回到舊的工作崗位上。

你愛的人失業了,而你不曉得該如何安慰他,這整件事本身就是嚴酷的考驗。

威廉.布居(William Bridge)的著作《過渡時期》(Transitions)是本配偶和家人可以閱讀的好書,用以支持一個事業發生變遷的人。

作者教導我們用一個有益的方式去面對改變:你可以從A點直接到B點這樣過人生——在這種情形下,你要做的只是從一地到另一地;不然你可以在「什麼都不知道」的區域停頓,直到你因為花時間深入瞭解自己的天份、潛力和慾望,而使這段過渡時期引發出一些變化來。

你可以把換工作當作一個過渡期後的變化。這個過程可能會很混亂很困難,使你不由得懷疑起自己的能力和夢想。它也可能是段讓你心情乎高乎低的時期。

然而,如果工作懸而未決的人能從別人身上得到一些支持,就有可能得到放掉過去並伸手握住下一根吊桿所需要的力量。

在最近重新登在《2001年歲月精華書》(The Essence Book of Days, 2001)的文章〈對變化的恐懼〉(Fear of Transformation)中,作者達那安姆.派瑞(Danaam Parry)和達那安恩.派瑞(Danaan Parry)以體操吊桿來形容過渡時期。

基本上他們說的就是,為了成長,我們必須願意放開目前支撐著身體的吊桿,才可能握住朝我們盪過來的另一支桿子。@(待續)

摘編自 《療傷的對話》 商周出版社 提供

相關新聞
你是傳說中的「向日葵族」嗎?  給點陽光就快樂
調查:外語技能求才熱 員工興趣缺缺
職場生態改變 美辦公空間吹縮減風
年過50  職場生涯需要調節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