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浩:掌握兔年十大財經趨勢

唐浩

標籤: ,

【大紀元2011年03月18日訊】兔年是「轉變」的一年,而「高物價」與「社交/社群」(social)是今年最重要的兩大財經關鍵字。

自從時序轉入兔年以來,全球政治、社會以致自然環境頻頻出現重大變遷,大環境的脈動變化也推動全球財經領域衍生多股重要趨勢,是你我所不能忽略的。

一、通貨膨脹危機高,百物齊飛漲

中國新年後,幾乎世界各地都感受到明顯的物價上漲壓力,令各國政府與消費者大感難耐。事實上,近年來隨著中國、印度、巴西等新興經濟體的快速成長,對各類原物料商品的需求也不斷增長,市場供需條件日益吃緊,為物價上漲提供動能;再加上各國政府在過去兩年來紛紛採取較寬鬆的貨幣政策來刺激經濟,反倒因此造成國內貨幣市場供應過量,並出現經濟過熱的「GDP虛胖」現象,同時也招來潛伏甚鉅的通貨膨脹危機;新興市場的通膨隱憂則促使更多資金轉向流入黃金、原物料等大宗商品以求避險,更進一步地推升了物價。

黃金今年已經被喊上突破每盎司1,500美元的天價;原油價格受到中東北非區的民主化運動的影響,預計將繼2008年後,再次攻上每桶100美元大關。其他如棉花、鐵、銅等物資,也都可能在今年創下歷史新高價。

糧食更是如此。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指出,去年12月的糧食價格再次漲至新高點,是2002至2004年間均價的2倍以上。而非食品類的農作物價格,從去年1月到12月,價格漲幅也高達8成。

中國大陸民眾更是明顯感受糧價壓力。儘管中共官方日前公佈今年一月份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並未突破5%這個心理關卡,但實際上是來自中共對於CPI 的計算權重方式做出技術性調整、把糧食價格的權重調低所致。仔細來看,1月的食品價格漲幅高達10.3%,其中鮮菜價格更上漲14.4%,令民眾大喊吃不消。

加上從去年夏天以至現在,世界主要糧食產區受到旱災、洪災、寒災等極端氣候侵襲,糧食農作紛紛歉收。因此今年糧食價格飛漲與糧食分配失衡,可能將為今年的國際社會埋下一枚未爆彈。


黃金今年已經來到每盎司1,500美元的天價,原油價格受到中東北非區的民主化運動的影響,預計再次攻上每桶100美元大關。(Getty Images)

二、社群商務超熱門,團購力量大

團結力量大,團購折扣大。以Groupon為首的社群團購網站在2008年底問世後,隨即快速崛起,打開「社群商務」(social commerce)的商機市場。根據投顧機構Needham & Co估計,過去一年來,社群商務的市場規模成長200%。

社群商務與團購網站之所以火熱風行,主因在於這種商業模式可以創造「三贏」優勢:一來,可讓消費者形成「以量制價」的力量爭取獲得滿意價格;二來,也讓業者擁有業績收入、形成口碑,帶來「口碑行銷」的效應,創造更多潛在客戶;最後,團購網站也可從業者手中賺到手續費。互蒙其利,各取所需。

以Groupon為例,目前擁有超過5,000萬會員,並以每月新增300萬會員的速度快速成長,其業務範圍已經涵蓋35個國家、500座城市;同時世界各地也都陸續湧現類似的團購網站。顯示這塊社群商務的大餅在今年將是最熱門的商機。

三、社交網站力可敵國,社群行銷受矚目

在這次中東北非區的民主運動中,社交網站(或稱社群網站)扮演了極其關鍵的動員、組織、聯繫與傳遞第一手消息的重要角色。特別是會員人數超過5億的「臉書」(Facebook),更讓人見識到這「世界第三大國」的驚人影響力。

在臉書、推特(Twitter)相繼推出後,產業界便已經嗅出社交網站的驚人潛力。雅虎(Yahoo!)也於去年5月收購印尼的當紅社交網站Koprol,希望藉此讓在社交網站領域較晚跟進的雅虎,能在菲律賓、拉丁美洲等新興市場取得亮眼成績。

社群網站的方興未艾,也帶動社群行銷(social marketing)手法的不斷推陳出新,從過去最基本的「關鍵字廣告」,到「分眾行銷」、「口碑行銷」、僱請網路名人撰寫文章的「置入性行銷」,甚至是在社群網站遊戲中做商品行銷等等手法,創意百出,社群行銷已經成為諸多業者的兵家必爭地。

四、行動媒介平台普及,「隨身商機」無限

蘋果電腦的iPad無疑是去年最熱門的消費電子產品。iPad 一推出,眾家業者紛紛跟進,各式各樣的平板電腦大量問世;加上先前在iPhone帶動下而高度普及的智慧型手機(smart phone),等於為消費者布下綿密的行動媒介平台,讓人們隨時隨地都可以「登錄上線」,讓網路世界更進一步地滲入到日常生活,交織互連。

對業者而言,如此普及的行動媒介平台絕對前所未見,也為業者們提供最佳的行銷「天羅地網」,得以加長與消費者的聯繫時間、加強與消費者的互動關係。社交網站便是這股趨勢下的最佳受惠者,其他諸如個人衛星導航、電子報刊等也都陸續應運而生。

值得關注的是,遠在非洲、日漸蓬勃的「行動金融」(mobile money)服務模式,正悄悄影響全世界的銀行業。這類服務讓消費者得以透過手機,完成小額的金融消費或轉帳工作,無須再本人前往銀行或提款機前進行操作,大大增加金融交易的便利性與普及性。部分金融界人士看好這項服務將對全球金融業產生相當影響力,甚至將非洲稱為「銀行業的矽谷」。

五、iPad、iPhone風行,點燃App經濟


App是當前在行動通訊領域最流行的詞彙,平台業者與程式開發者可以拆帳獲利,隸屬谷歌的Android Market已超過13個App。(Getty Images)


App是當前在行動通訊領域最流行的詞彙,即可以透過手機下載的各項應用服務程式。而其中的商機,便在於使用者下載時需支付少額費用,從而讓這項服務的平台業者(如蘋果的iPhone App Store)與程式的開發者可以拆帳獲利。

也因此,App數量的成長宛若雨後春筍般蓬勃。根據Distimo公司的數據顯示,截至2010年底,iPhone App Store已經擁有30萬個以上的App;而隸屬谷歌(Google)的Android Market也有超過13個App。而諾基亞(Nokia)的Ovi Store、黑莓機(Black Berry)的App World也都呈現快速成長的態勢。

無疑地,App市場是當前最當紅的電子商務場域與商機所在。特殊的是,開發App未必需要龐大資金與尖端技術,首重的是創意與巧思,因此相當適合小國、小公司以至個人工作室進場發揮創意、一決高下。App商機,儼然已是各國競相搶攻的創意經濟灘頭堡。

六、華人社會房地產狂飆,泡沫越吹越大

自金融海嘯後,兩岸三地華人社會的房地產市場價格宛如造山運動一樣,不斷向上推高,今年更被諸多專家唱衰:「房產泡沫可能走向破滅」。

中共國家統計局日前公佈,1月份在中國大陸70個大城市中,有68個城市的房價比去年同期出現增長,其中漲幅超過10%的城市就有10個。中國經濟研究院的一份調查也發現,8個主要城市裡的「地王」每平方米價格均超過1萬元人民幣,上海的地王更高達每平方米52,855元,令人咋舌。

更令人擔憂的是,調查也指出,中國房價的上漲現象不僅集中在省會級城市,也開始向二、三線城市蔓延。

來看臺灣。根據台灣內政部公佈最新資料顯示,台北市2010年第三季的房價再創新高,平均單價達每坪新台幣42萬元;而「房價所得比」(購屋總價除以購屋者的年所得之數字)也高達11.1倍。一般受薪階級的年輕人,難以奢想買樓買房。

過去長期樂觀看待台灣房市的戴德梁行總經理顏炳立日前也憂心表示,目前台北的房市已經過熱、有泡沫化隱憂,許多非豪宅的物件卻在業者炒作與投機心理的推波助瀾下,喊出豪宅等級的價碼,把房市泡沫越吹越大。就連新北市的林口、新莊等地都叫價每坪40~60萬不等,甚至比台北市內的價位更高。

華人社會主要城市的房價泡沫化危機,今年將面臨最嚴峻考驗。

七、新興市場持續成長,小心文字遊戲

還記得「金磚四國」(BRIC)嗎?這個象徵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四大新興市場的創新名詞,一度風靡全球財經界數年之久。

今年,新興市場仍將是推動全球經濟成長的火車頭,但時過境遷,新興市場國家也出現程度不等的變動,也促使腦筋靈活的金融投資機構紛紛推出各式各樣的新詞彙。例如,用印尼(印度尼西亞)取代俄羅斯、將「BRIC」改為「BIIC」;將哥倫比亞、印尼、越南、埃及、土耳其、南非組成所謂「靈貓六國」(CIVETS);甚至還一度傳出將奈及利亞(尼日利亞)、烏克蘭、土耳其、南非組合起來,財經記者戲稱為「瘋癲四國」(NUTS)。

這類文字遊戲只會越來越多,但切勿隨著投資掮客的三言兩語而輕易起舞,更不要被一國表面的GDP成長數字所迷惑,應該深入檢視當地的其他各項經濟社會數字後再做投資組合的選擇,並且提防留意中國、印度、巴西、越南等地的經濟過熱與通貨膨脹問題。

八、社會不平等擴大,消費力與商機兩極化

社會財富的分配不平等,正在逐漸擴大,並成為各國政府的擔憂課題。

以中國為例,去年擁有百萬美元以上財富的中國富豪已經超過41萬戶,排名全球第三。但是中國的貧富差距卻也擴大至新高,2009年中國最富裕的10%人口與最貧窮的10%人口,兩者財富差距超過40倍;中國的吉尼係數(Gini coefficient)高達0.47,超越聯合國設定的警戒線0.4。

富者越富,貧者更貧,體現在中國許多底層百姓連蔬菜、奶粉、肉類都買不起,但中國卻已經成為精品集團路易‧威登(LV)的全球最大消費市場;甚至去年香港蘇富比(Sotheby’s)拍賣會上,一名中國人士以每瓶23.2萬美元代價,買下3瓶1869年份的法國波爾多頂級Châeau Lafite Rothschild紅酒。消費力的兩極化,堪稱雲泥之別。

在這樣社會結構下,「向上」發展頂級富豪市場固然是一項商機著力點,但「向下」貼近廣大的平民百姓,何嘗不是另一片利多藍海?

例如打進大陸市場的日本「食其家」平價快餐店便鎖定中下階層與上班族為市場主力,秉持「快速」、「簡易」兩大工作原則來供應產品。在去年的第二、三季內,日本食其家的營收較前年同期成長13.7%,達22.3億美元;今年的營收更可望超越日本麥當勞。

去年的美國零售業在「一美元商店」(所有商品都賣一美元)的帶動下起死回生,從金融海嘯的最低點至今已經回漲11.2%。跨國企業P&G近年也改變策略鎖定消費力較弱的開發中國家,去年全球營收790億美元,便有34%來自開發中國家。

隨著社會不平等的日益擴大,對「極化市場」的掌握與敏感度將更形關鍵。

九、節能減碳風行,綠色行銷興起

受到氣候變遷、全球暖化影響,全球紛紛強調節能減碳,凡事以「綠色」、「環保」、「永續」掛帥。行銷也不例外。

以國家行銷為例,2008年金融海嘯時期最早破產的冰島,儘管目前仍處嚴重債務危機,但該國已經力圖振作,並善用冰島得天獨厚的天然資源,打出「綠色冰島」的新國家形象。

由於冰島境內全部電力均來自水力或地熱,幾乎不排放任何溫室氣體,因此冰島也以「零碳排」能源為訴求,對重視環保與企業社會責任的歐美企業進行招商。雖然未知成果如何,但冰島儼然已成綠色行銷的重要案例。

十、人口老化,高齡不退休

世界人口結構正在向高齡方向邁進,包括中國、日本、台灣等地也都出現相當迫切的人口老化危機。年輕勞動力的補充不足,也迫使這些國家必須延緩退休年齡,讓「高齡不退休」成為重要趨勢。根據估計,到2014年,美國也將有近20%的65歲以上人口留在職場中奮鬥。

因此,這塊「銀髮工作者」族群從現在起將成為極具潛力的商機市場——他們有積蓄,所以出手大方;他們有年紀,所以重視養生健康與美容保養;他們有生活歷練,所以重視品味。

如何抓緊這塊高齡市場、開發銀髮商機,無疑已是各行各業佼佼者的當要課題。◇

本文轉自214期【新紀元週刊】「自由評論」欄目
http://mag.epochtimes.com/b5/216/9136.htm

新紀元雜誌PDF版訂閱(52期10美元)

相關新聞
2011流年財經趨勢再談
調查:中國互聯網寡頭壟斷趨勢嚴重
唐浩:抓住兔年十大國際趨勢
財經簡訊(2011年3月17日)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