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靜:亡命千萬里 追尋自由

沉靜

人氣 21
標籤:

【大紀元2011年03月31日訊】根據真實故事改編的電影《亡命千里路》(The Way Back),以史詩般的壯闊展現了追尋自由的堅強意志和勇氣,震撼人心。

1940年,在陰森的古拉格集中營,一位被捕的波蘭軍官和6個獄友跑了。他們從西伯利亞一路南下,穿過貝加爾湖、蒙古、戈壁沙漠、西藏、翻越喜馬拉雅山,最後抵達印度的只有3個人了。

僅僅靠徒步,走了4000英里,約6437公里,歷經千難萬險,真是驚人的奇蹟!

感天動地的勇毅

西伯利亞肆虐的暴風雪,零下四五十度的北極地帶,割樹皮遮臉才能行進,有人停下歇息就凍死了。初春,開裂有縫的冰湖面,他們小跑而過。為躲避各地共產黨官兵的抓捕,只能走崎嶇的山路。風餐露宿,蚊蟲叮咬,斷糧缺水,與野狼爭搶死獸解饑,吃蟲子、蛇肉。鋪天蓋地的沙塵暴突襲,海市蜃樓的幻境召喚,皮膚曝曬開花,嘴唇焦裂,飢渴難耐,走到下肢浮腫,累倒昏厥而死。

嚴寒酷暑的煎熬,肉體與精神都受到極限考驗,沒有堅定的信念、頑強的意志,是無論如何也堅持不下去的。

最先放棄的是那個粗野剽悍的強盜,他是逃亡者中生存能力最強、體力最好的人,但這個胸前刺青是斯大林和列寧頭像的莽夫,精神上跟政治犯、宗教信徒、知識份子沒法比,還沒脫離被奴役的慣性。他層層抬頭紋下是迷惘的雙眼,還沒走出蘇聯境內,他就歎道:「有了自由倒無所適從了,真的。監獄還不錯。」

能走下去的人是這樣的狀態:不自由,毋寧死!即便凍死、餓死、渴死、累死,也要做個自由的人。這些不同國籍、不同經歷人,互相照顧扶持,結下了珍貴的友誼。那個失去雙親的波蘭女孩的中途加入,為這渾厚曠達的男性樂章增添了輕柔純真的旋律。

墳墓十字架上掛著死者的項鏈,在風中搖曳,像是一串禱告。那種追尋自由的韌性和勇毅,日月可鑒,感天動地。影片好幾個俯瞰的鏡頭,好似上蒼的垂憐關懷。不管怎樣,他們舉步維艱的小小身影,依然在大自然的懷抱中,有種天人合一的詩意。

不遠萬里 只為不入共產國家

他們路過蒙古,一看到門口五顆星的標誌及斯大林與蒙古領導人握手的版畫,就決定再往南走。才出虎口,怎能又進狼窩?到了中國,史密斯大叔年老體弱,不想拖累年輕人,一人留在西藏喇嘛院。其餘三人翻雪山、前往當時英屬聯邦的印度。不遠萬里,冒死逃亡,就是不願意再進入任何一個共產制度的國家。

波蘭軍官瓦爾卡是這一行人的領隊,他頭腦清醒,意志堅定。最先策劃逃亡,在別人灰心喪氣時,他仍懷著希望。那仰躺在河中漂浮的暢快愜意,在大漠中看到綠洲的驚喜狂奔,絕不苟且偷安、翻越喜馬拉雅山的信心,是個深知自由可貴並義無反顧行動的人。

「我必須回去!回到波蘭的家。」這是他貫穿始終的信念。瓦爾卡不想讓當年被迫出賣他的妻子自我折磨一輩子。他要回家,以愛和寬恕讓彼此釋懷。

瓦爾卡的回家之路何等漫長,柏林牆坍塌、東歐劇變後,年過古稀的瓦爾卡才回到了魂牽夢縈的闊別50載的家,秀美的妻子已是白髮蒼蒼的老婦,兩位老人百感交集,老淚縱橫。

影片側重於漫漫長途的艱難過程,古拉格集中營的黑暗殘暴,食不果腹,超強度的勞改、無端的虐殺,只佔全片的四分之一。

除主角瓦爾卡有被刑訊逼供及妻子痛哭的鏡頭外,其餘人的情況只在談話中略知一二。人物深度挖掘不夠,有點平面浮雕,缺乏立體感。但瑕不掩瑜,仍是部耐看感人的好電影。

看過《古拉格群島》、《夾邊溝記事》的人,坐過共產黨冤獄黑牢的人,會覺得意猶未盡。也許這正是萌發新創作的一個契機吧!

相關新聞
沉靜:難忘講真話的老師
沉靜:衣緣
沉靜:衣緣 人氣 13
沉靜:中國高考的焦慮和宣洩
沉靜:父親節  想念爸爸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