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烏來.高砂義勇紀念園區

Tony 撰文、圖、攝影

人氣 13
標籤:

今天與家人同遊烏來,走完加九寮步道之後,來到烏來老街用餐,然後搭乘觀光台車,來到了烏來瀑布風景區。

我趁著家人停留於觀瀑平台附近遊憩及聊天休息的空檔,獨自前往探訪烏來一個新的景點-「烏來瀑布公園」。瀑布公園的位置並不在台車站附近商家遊客雲集的瀑布風景區,而是在更上方的環山路旁的山坡上。

若開車前來烏來,停車於環山路的停車場,就可以輕鬆造訪烏來瀑布公園,園內有櫻花大道、林蔭步道、蛙之谷等步道及生態環境。不過若是搭台車來到烏來瀑布,那就得再爬幾百級陡上的石階路,才能達到這座瀑布公園,過程就像在辛苦爬一座山了。

我對烏來瀑布公園產生興趣,是因為公園內有一座高砂義勇紀念園區。園內有日本民間捐款設置的台灣高砂義勇隊慰靈紀念碑。幾年前,開園揭幕時,由於園內紀念碑文多為日本人以日文題字,現場並豎起十餘面太陽旗的高砂義勇隊隊旗,引起部份民眾反感。經媒體報導,引起軒然大波,台北縣長親至現場勘察後,立即要求工務單位拆除不妥的旗幟及紀念碑。

烏來鄉高砂義勇隊紀念協會為此與台北縣政府互打行政官司,兩造事主各有堅定立場,最後在雙方協商,彼此尊重,各有讓步的情況下,一座紀念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台灣原住民參戰陣亡英魂紀念碑,終於設置於台北縣烏來鄉的國有土地上。

石碑主文寫著「靈安故鄉」,園區揭幕的這一天,距離二次大戰結束,已超過了六十年。


高砂義勇紀念園區

雖然過程有紛擾,但總算圓滿解決,高砂義勇紀念園區終於再次重新揭幕,這也象徵了台灣社會對於不同族群的歷史記憶有了更多的包容精神。

回顧從古至今,世界各國對於為國作戰陣亡的將士,無不對給予極高的榮譽,視其亡魂為國魂,或榮葬國家墓園,或立碑永久紀念,或祭祀於忠烈祠,或奉安於靖國神社;戰亡將士的遺屬則受到國家的禮遇與優渥撫恤。

即使是曾發動侵略戰爭的日本政府,歷年來的日本首相總不顧亞洲各國的輿情反應與人民感受,甘冒外交生波的風險,公然或低調前往參拜日本靖國神社。其心情並不難理解,總是認為發動戰爭的日本政府及戰爭期間濫殺無辜的個別軍人固然應該為犯下戰爭罪行而負責受懲,然而對於大多數因奉召入伍,為國作戰而犧牲的將士則應得到尊崇與感念。

二次大戰末期,日軍在南太平洋的作戰逐漸陷於不利處境,本國兵源不足,於是擴大在台灣召募志願兵,後來更採徵兵制,動員兵源以投入戰場。數萬名台灣籍日本兵因入伍參戰而戰歿或失蹤於南洋戰場。戰後,由於政權移轉,國籍改變,原台灣籍日本兵參加的這場太平洋戰爭,卻變成為一件極不榮譽的往事。傷亡者及其家屬,不僅無法得到國家的認同及撫恤,而服役期間所儲存的薪餉,隨著日本戰敗投降,軍人郵政儲金、軍人保險等受益憑證,一夕之間,皆為廢紙。

唯一僅存的榮譽,卻不在台灣的土地上,而在日本的靖國神社裡。


烏來鄉高砂義勇隊亡者姓名紀念碑

在太平洋戰爭期間,台灣有六千多名原住民接受政府號召,組成「高砂報國挺身隊」投入戰役,其中有三千多名戰死或病歿於南洋。

台灣原住民從軍,原本只擔任後勤任務,並不負責實際作戰,但由於能適應南洋叢林,後期甚至參與戰鬥,由於表現英勇,而贏得日本同袍軍人的尊敬。

戰爭結束後,台灣高砂義勇隊的英勇事蹟並沒有被日本人忘記。一位曾參與太平洋戰爭的日本人伊野政夫,後來在日本成立「台灣原軍人軍屬表明期成會」,在日本全國各地募捐,希望能在台灣設立高砂族義勇隊的慰靈及紀念碑等。這是今日烏來設置高砂義勇紀念園區的緣由。

而其實在民國八一十年(1992)時,在伊野政夫的奔走努力下,烏來就已設立了高砂族義勇隊的紀念碑,原址位於烏來雲仙樂園纜車站附近的私人土地內,規模較小,所以沒有受到外界的注目。由於紀念碑的捐建來自於日本民間,因此園內碑文及悼念文句,多出自日本人,自然都以日文撰寫。

後來因為土地問題,紀念碑將被迫遷移或拆除,此事經由日本產經新聞報導之後,在日本獲得迴響,日本民眾陸續捐款三千兩百多萬日圓,希望協助遷建。經由烏來鄉高砂義勇隊紀念協會與台北縣政府協商之後,而將原有紀念碑移置至環山路的烏來瀑布公園內。

民國九十五年(2006),高砂義勇隊紀念碑遷置完成,由前總統李登輝及日本交流協會會長共同主持重新揭幕儀式。不料卻因台灣媒體報導後,而引起上述的軒然大波。


紀念碑及原住民戰士雕像

如今烏來瀑布公園內的高砂義勇紀念園區,雖是經過相互體諒,重新改正後的面貌,但大抵仍保有原有的日本風味。原日本人題字稱頌高砂族義勇隊的碑文及詞句也多獲得保留,仍立於園內。

主體紀念碑刻著「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軍征赴海外殞命的台灣高砂義勇隊英魂紀念碑」,石碑正面有前總統李登輝題字「靈安故鄉」,碑座之上,立有台灣原住民戰士的雕像。

李登輝總統,出生於大正十二年(1923),成長於昭和時代,經歷過戰爭歲月。太平洋戰爭末期,李登輝曾以學生兵的身分被分發至高雄高射砲部隊受訓,他的哥哥李登欽則入伍於左營海軍基地當初等兵,後被派赴南洋作戰,而於昭和二十年(1945)二月十五日戰死於呂宋島馬尼拉市。戰後,李登欽以「海軍上等機關兵岩里武則」之名,入祀於日本靖國神社。

昭和二十年,時為民國三十四年,八月十五日,日本天皇宣佈無條件投降,戰爭終於結束。三萬多名原台灣籍日本兵從此沒有再返回到台灣故鄉。

最後一位返抵故鄉的原台灣籍日本兵是高砂義勇隊隊員李光輝(阿美族人,族名史尼育唔),他在印尼摩羅泰島(Morotai)叢林作戰時,在戰火中與部隊失去聯繫,獨自躲藏於叢林中,以躲避美軍的追殺。

戰爭結束了,但李光輝並不知道。他小心翼翼的躲藏,在蠻荒中求生存,從此獨自在叢林裡生活了三十年,直到1974年才被印尼當地的村民發現。李光輝被發現時,藏身處還有一枝舊式步槍及剩餘的幾顆子彈。第二次世界大戰最後一位離開戰場的士兵,是來自台灣的高砂義勇隊隊員,這一事實,震驚了全世界,也震撼了當時的台灣與日本社會。

李光輝,日本名字「中村輝夫」。回到台灣之後,過了四年,因肺癌而去世。

旅遊日期:2010.06.20


旅行地圖


——本文轉載自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http://www.tonyhuang.idv.tw/@


陡上的石階路,通往烏來瀑布公園內的高砂紀念園區。


一路陡上,爬往環山路。


烏來瀑布公園入口。


高砂義勇紀念園區入口。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軍征赴海外殞命的台灣高砂義勇隊英魂紀念碑。


高砂義勇隊亡者姓名紀念碑。


高砂義勇隊亡者姓名紀念碑。


伊庭野政先生紀念碑。原石碑立有伊庭野政銅像。 園區開幕之後,伊庭野政銅像遭竊,因此未再重新塑造。


日本人立的紀念碑石。


日本人立的悼念碑文。


悼念碑文(1)


悼念碑文(2)

相關新聞
台北坪林 .鬼子瀨尖(大尾山步道).水聳淒坑溪步道
坪林.台北坪林茶業博物館.虎字碑
台北八里.挖子尾自然保留區
台北烏來.加九寮步道.烏來瀑布風景區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