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乌来.高砂义勇纪念园区

Tony 撰文、图、摄影

人气 13
标签:

今天与家人同游乌来,走完加九寮步道之后,来到乌来老街用餐,然后搭乘观光台车,来到了乌来瀑布风景区。

我趁着家人停留于观瀑平台附近游憩及聊天休息的空档,独自前往探访乌来一个新的景点-“乌来瀑布公园”。瀑布公园的位置并不在台车站附近商家游客云集的瀑布风景区,而是在更上方的环山路旁的山坡上。

若开车前来乌来,停车于环山路的停车场,就可以轻松造访乌来瀑布公园,园内有樱花大道、林荫步道、蛙之谷等步道及生态环境。不过若是搭台车来到乌来瀑布,那就得再爬几百级陡上的石阶路,才能达到这座瀑布公园,过程就像在辛苦爬一座山了。

我对乌来瀑布公园产生兴趣,是因为公园内有一座高砂义勇纪念园区。园内有日本民间捐款设置的台湾高砂义勇队慰灵纪念碑。几年前,开园揭幕时,由于园内纪念碑文多为日本人以日文题字,现场并竖起十余面太阳旗的高砂义勇队队旗,引起部分民众反感。经媒体报导,引起轩然大波,台北县长亲至现场勘察后,立即要求工务单位拆除不妥的旗帜及纪念碑。

乌来乡高砂义勇队纪念协会为此与台北县政府互打行政官司,两造事主各有坚定立场,最后在双方协商,彼此尊重,各有让步的情况下,一座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台湾原住民参战阵亡英魂纪念碑,终于设置于台北县乌来乡的国有土地上。

石碑主文写着“灵安故乡”,园区揭幕的这一天,距离二次大战结束,已超过了六十年。


高砂义勇纪念园区

虽然过程有纷扰,但总算圆满解决,高砂义勇纪念园区终于再次重新揭幕,这也象征了台湾社会对于不同族群的历史记忆有了更多的包容精神。

回顾从古至今,世界各国对于为国作战阵亡的将士,无不对给予极高的荣誉,视其亡魂为国魂,或荣葬国家墓园,或立碑永久纪念,或祭祀于忠烈祠,或奉安于靖国神社;战亡将士的遗属则受到国家的礼遇与优渥抚恤。

即使是曾发动侵略战争的日本政府,历年来的日本首相总不顾亚洲各国的舆情反应与人民感受,甘冒外交生波的风险,公然或低调前往参拜日本靖国神社。其心情并不难理解,总是认为发动战争的日本政府及战争期间滥杀无辜的个别军人固然应该为犯下战争罪行而负责受惩,然而对于大多数因奉召入伍,为国作战而牺牲的将士则应得到尊崇与感念。

二次大战末期,日军在南太平洋的作战逐渐陷于不利处境,本国兵源不足,于是扩大在台湾召募志愿兵,后来更采征兵制,动员兵源以投入战场。数万名台湾籍日本兵因入伍参战而战殁或失踪于南洋战场。战后,由于政权移转,国籍改变,原台湾籍日本兵参加的这场太平洋战争,却变成为一件极不荣誉的往事。伤亡者及其家属,不仅无法得到国家的认同及抚恤,而服役期间所储存的薪饷,随着日本战败投降,军人邮政储金、军人保险等受益凭证,一夕之间,皆为废纸。

唯一仅存的荣誉,却不在台湾的土地上,而在日本的靖国神社里。


乌来乡高砂义勇队亡者姓名纪念碑

在太平洋战争期间,台湾有六千多名原住民接受政府号召,组成“高砂报国挺身队”投入战役,其中有三千多名战死或病殁于南洋。

台湾原住民从军,原本只担任后勤任务,并不负责实际作战,但由于能适应南洋丛林,后期甚至参与战斗,由于表现英勇,而赢得日本同袍军人的尊敬。

战争结束后,台湾高砂义勇队的英勇事迹并没有被日本人忘记。一位曾参与太平洋战争的日本人伊野政夫,后来在日本成立“台湾原军人军属表明期成会”,在日本全国各地募捐,希望能在台湾设立高砂族义勇队的慰灵及纪念碑等。这是今日乌来设置高砂义勇纪念园区的缘由。

而其实在民国八一十年(1992)时,在伊野政夫的奔走努力下,乌来就已设立了高砂族义勇队的纪念碑,原址位于乌来云仙乐园缆车站附近的私人土地内,规模较小,所以没有受到外界的注目。由于纪念碑的捐建来自于日本民间,因此园内碑文及悼念文句,多出自日本人,自然都以日文撰写。

后来因为土地问题,纪念碑将被迫迁移或拆除,此事经由日本产经新闻报导之后,在日本获得回响,日本民众陆续捐款三千两百多万日圆,希望协助迁建。经由乌来乡高砂义勇队纪念协会与台北县政府协商之后,而将原有纪念碑移置至环山路的乌来瀑布公园内。

民国九十五年(2006),高砂义勇队纪念碑迁置完成,由前总统李登辉及日本交流协会会长共同主持重新揭幕仪式。不料却因台湾媒体报导后,而引起上述的轩然大波。


纪念碑及原住民战士雕像

如今乌来瀑布公园内的高砂义勇纪念园区,虽是经过相互体谅,重新改正后的面貌,但大抵仍保有原有的日本风味。原日本人题字称颂高砂族义勇队的碑文及词句也多获得保留,仍立于园内。

主体纪念碑刻着“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军征赴海外殒命的台湾高砂义勇队英魂纪念碑”,石碑正面有前总统李登辉题字“灵安故乡”,碑座之上,立有台湾原住民战士的雕像。

李登辉总统,出生于大正十二年(1923),成长于昭和时代,经历过战争岁月。太平洋战争末期,李登辉曾以学生兵的身份被分发至高雄高射炮部队受训,他的哥哥李登钦则入伍于左营海军基地当初等兵,后被派赴南洋作战,而于昭和二十年(1945)二月十五日战死于吕宋岛马尼拉市。战后,李登钦以“海军上等机关兵岩里武则”之名,入祀于日本靖国神社。

昭和二十年,时为民国三十四年,八月十五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战争终于结束。三万多名原台湾籍日本兵从此没有再返回到台湾故乡。

最后一位返抵故乡的原台湾籍日本兵是高砂义勇队队员李光辉(阿美族人,族名史尼育唔),他在印尼摩罗泰岛(Morotai)丛林作战时,在战火中与部队失去联系,独自躲藏于丛林中,以躲避美军的追杀。

战争结束了,但李光辉并不知道。他小心翼翼的躲藏,在蛮荒中求生存,从此独自在丛林里生活了三十年,直到1974年才被印尼当地的村民发现。李光辉被发现时,藏身处还有一枝旧式步枪及剩余的几颗子弹。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一位离开战场的士兵,是来自台湾的高砂义勇队队员,这一事实,震惊了全世界,也震撼了当时的台湾与日本社会。

李光辉,日本名字“中村辉夫”。回到台湾之后,过了四年,因肺癌而去世。

旅游日期:2010.06.20


旅行地图


——本文转载自Tony的自然人文旅记http://www.tonyhuang.idv.tw/@


陡上的石阶路,通往乌来瀑布公园内的高砂纪念园区。


一路陡上,爬往环山路。


乌来瀑布公园入口。


高砂义勇纪念园区入口。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军征赴海外殒命的台湾高砂义勇队英魂纪念碑。


高砂义勇队亡者姓名纪念碑。


高砂义勇队亡者姓名纪念碑。


伊庭野政先生纪念碑。原石碑立有伊庭野政铜像。 园区开幕之后,伊庭野政铜像遭窃,因此未再重新塑造。


日本人立的纪念碑石。


日本人立的悼念碑文。


悼念碑文(1)


悼念碑文(2)

相关新闻
台北坪林 .鬼子濑尖(大尾山步道).水耸凄坑溪步道
坪林.台北坪林茶业博物馆.虎字碑
台北八里.挖子尾自然保留区
台北乌来.加九寮步道.乌来瀑布风景区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