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移民失業3大原因 加華裔談找工經驗

人氣 18

【大紀元2011年05月13日訊】(大紀元記者周月諦加拿大多倫多報導)多倫多移民就業研究項目(TIEDI)最新報告顯示,今年4月與去年同期相比,新移民失業率雖然有些微下降,但仍高於加拿大本土人士及一般移民失業率。專家認為,新移民就業環境沒有太多起色,與政府政策、經濟轉型、裁員方式有關。即便如此,一些大陸移民憑藉良好英文水平與豐富專業知識,逆流而上,在短期內也找到理想工作,繼續從事本行。
  
報告稱,自2006年以來,加拿大本土人士失業率持續下降,而新移民失業率卻一直居高不下,自2009年以來,一直持續在12%以上。
  
報告數據顯示,今年4月新移民(5年內裡登陸的)失業率為13.9%,一般移民為8.8%,本土人為6.2%,和去年4月差別不大,但比前幾年高。 2010年4月,新移民失業率達14.3%,一般移民9.9%,本土人士為6.7%。而2007年4月、2008年和2009年期間,本土人士失業率介於 4.8%和6.9%之間,一般移民介於6.7%和9.4%之間,新移民失業率則在10.4%和14.0%之間。

大陸移民找工成功案例

雖然目前新移民就業市場不景氣,但一些大陸移民卻逆流而上,在短期內找到理想工作,繼續從事原來行業。
  
來自大陸杭州的技術移民周(Paul Zhou)於2008年7月,與妻子兒子首次登陸加拿大,隨後一直住在大多地區。他來加拿大後,第一次參加面試就通過了,從下飛機到被聘用只用了6天時間。他的第一份全職工作是電子技術開發,公司位於安省紐馬特(New Market),絕大部分員工是白人。之前他在大陸從事電子工作8年。他認為積累北美工作經驗最重要。
  
周先生表示,當時公司面試其中一個考題是,當場說出該公司生產的一些電子元件用途。他回答正確後,老闆立即同意僱他。
  
周先生告訴記者他的3大求職成功秘訣:「第一,他在大陸時,通過網絡找到這間New Market電子公司,通過電話、電郵與該公司聯繫。第二,面試前,他瀏覽了該公司的所有網頁,詳細了解公司的特點。第三,他參加面試時,穿很正式的西服,攜帶自己以前在中國研製的電子產品,回答問題時英文發音比較準。第四,在大陸學習了一些英文技術詞彙。」
  
比較中國與加拿大的工作環境時,周先生表示:「在加拿大工作,人際關係比較簡單;每天幹完8小時後,我想加班,老闆都不讓我加班;每人的工作範圍很明確,公司有完整的質量檢測體系,如果產品壞了,員工不會被處罰。在國內工作時,老闆拚命叫我加班,巴不得我一天24小時工作;研發不出產品時,我感覺壓力很大;設備出問題後,我必須到現場去調試,還要看客戶的臉色。」
  
另一位大陸移民移居多倫多一年後,成為零售業大公司Hudson’s Bay的生產部經理,之前他在中國當過6年的工程師,還擔任過物流與工廠經理等職務。
  
現年40歲的沈勇(Yong Shen,音譯)於2005年首次來加拿大,進行商務訪問。他與妻子在2008年移居多倫多。為了儘快適應環境,他於2009年5月參加了多倫多就業服務機構的2項培訓(市場營銷與英語對話)。課程結束3個月後,他被Hudson’s Bay 公司聘用。

專家剖析新移民失業原因

多倫多移民就業研究項目(TIEDI)首席研究員兼約克大學教授凱利(Philip Kelly)告訴大紀元,新移民失業率高有3大原因。他說:「第一,最近幾年裡,政府刺激經濟時,經常給建築業撥款,鼓勵建新樓與其他設施,也是對本國經濟的長期投資。然而,新移民較少從事建築工作,沒能從撥款中受益。」
  
「第二,無論新移民(過去5年裡登陸的)的僱主是誰,他們都是近期找到工作的,也是資歷最低的。單位需要裁員時,通常先從新職員下手。」
  
凱利表示,第三,移民傾向於從事製造業。目前加元強勁,本國製造商出口產品比較難。經濟蕭條時,製造業受重創。相比之下,本土人傾向於從事服務業。
  
目前政府政策傾向於照顧服務業,例如像金融機構可以少繳稅,從而使加國經濟從製造業向服務業轉型。經濟不景氣時,服務業也比較穩定。
  
TIEDI報告稱,今年4月與去年同期相比,從事製造業的移民增加了1.6萬人,達到22.5萬人,幾乎是本土人的2倍。今年2月至4月,聘用更多移民的行業包括醫療、保健、文化及娛樂。裁掉更多移民的行業包括酒店、食品及貿易。
  
凱利補充道:「新移民就業情況依然嚴峻,目前,移民與土生土長的人之間的就業差距拉大。」今年4月,新移民失業率比本土人高7.7%;兩年前,這項指標是5%。新移民的失業率為13.9%,同時打算出去上班的人減少,所以實際失業人口超過13.9%。還有一些促使移民不想找工作的原因,例如去學校讀書、在家裏照顧小孩。
  
加國經濟蕭條時,移民的失業率大幅上升,尤其在2008年底與2009年初。經濟復甦後,大部分新移民沒能找到理想的工作。
  
加拿大另類政策中心(CCPA)去年根據一份2005年人口數據,對亞洲移民、拉美移民與阿拉伯移民和黑人等少數族裔與本地白人進行的調查顯示,在所有少數族裔移民中,華人社會參與程度偏低,失業率居中,收入相對而言不差。
  
在就業方面,華人失業率為8.0%,均低於東南亞移民的9.1%,拉美的8.4%以及韓國移民的8.5%,但高於菲律賓移民和人口比例極少的日本移民的5.5%。
  
在收入方面卻又是另一番景象,2005年,華人移民男性平均收入41,283元,女性移民30,129元,均高於菲律賓移民的35,323元和28,798 元,東南亞移民的36,506元和24,549元。但遠遠低於人口比例極少的日本移民的73,079元和40,572元。

相關新聞
【新紀元】出中國記 投資移民潮湧
加拿大保守黨組多數政府  哈珀三次連任
保守黨是否兌現承諾 加拿大人拭目以待
投書:我在加拿大大選中當監票員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