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蟑螂耳內long stay 引發耳鳴

人氣: 43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1年05月09日訊】(大紀元記者陳欣怡台灣台北報導)一名年約50歲的男子,連續三天發生陣發性耳鳴,致馬偕醫院接受內視鏡檢查,竟發現外耳道約1.5公分處有一隻乳白色的活蟑螂幼蟲。所幸及時就醫取出,才沒有造成耳膜受傷。

由於該蟲外觀呈現乳白色,尾端還有一條長長的觸鬚,身長約0.9公分,一度懷疑是長大的書蟲,所幸經由中興大學昆蟲系副教授唐立正的辨別,才得知原來是一隻剛脫殼,外觀尚未變成咖啡色的蟑螂小幼(若)蟲。

唐立正表示,蟑螂是居家環境中常見的昆蟲,喜歡陰暗潮濕環境。由於病人從商,雖然工作環境中有倉庫,但並沒有常常進入,推測應該是在家中休憩時在床上遭蟑螂鑽進耳中,而病人家中環境也確實較為陰濕。

當異物(如小昆蟲)進入耳道時的耳鳴症狀表現,會因小動物活動造成陣發性耳鳴。馬偕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生周家儀表示,活生生的幼蟲棲息在耳道內長達三天,卻只有耳鳴症狀的例子是很少見的。民眾若有耳鳴困擾,應盡快找醫師求診。

造成耳鳴的原因很多,嚴重程度不等,周家儀指出,外至外耳道異物,耳垢坎塞,乃至於中耳異常,聽神經退化,聽神經瘤等都是可能原因。有些原因可立即排除,舉例來說,耳咽管短暫性受阻造成的暫時性耳鳴,可透過打哈欠或是吞口水等方式改善,有些耳鳴則需要做進一步詳細檢查找出真正原因,另外由於耳鳴剛開始症狀輕微,若不加以注意,民眾反而容易錯過黃金治療時機。

耳朵結構由外向內可分為外耳、中耳及內耳,周家儀表示,蟲入侵人耳的地方是長約2.5公分的外耳道。許多人希望採取一些措施來避免蟲類入侵耳朵,其實人體本來就有這樣的防衛功能,在外耳道1/3處會分泌耳垢,防止異物進入。

許多民眾習慣用掏耳棒或棉化棒清潔耳朵,馬偕醫院耳鼻喉科主任林鴻清表示,民眾其實不需要刻意去清理耳道,人體自然會清出這些耳垢。且耳垢屬酸性不利細菌生長,故有減少細菌滋生的功用。但民眾若還是習慣使用棉化棒清潔耳朵,棉化棒深入耳中的深度應保持在1.5公分以內,以免傷害到耳朵。

許多人認為耳垢多本來就應該要常常清理,但周家儀指出,越常清理耳朵反而會刺激耳朵分泌更多耳垢。若清潔方式不正確,還容易引起耳朵發炎。許多民眾在發現蟲蟲入侵耳道時,也會習慣性的以外力掏耳朵,這樣的做法只會讓蟲愈鑽愈深,甚至衝破用以保護中耳之耳膜,日後得靠修補耳膜才能改善聽力。

臨床上不時會看到有螞蟻、小飛蛾等異物侵入耳道的例子。周家儀表示,此時可利用動物的趨光性,讓蟲蟲找到出口。另外若是在確保耳膜沒有破裂的情況下,可從耳道內滴嬰兒油或是沙拉油使小蟲窒息死亡再到醫院取出。

林鴻清表示,一般異物進入耳道中的疼痛度很高,過去曾有民眾因騎機車時突然遭蜜蜂直接飛入,病人痛到不能再騎車只能立刻到急診,並緊急會診耳鼻喉科醫師,先將小蜜蜂迷昏再取出,避免因觸角(肢)倒勾傷了耳道,花了好一番功夫才解決問題。

由於耳道內的陰濕環境常是某些小蟲很好的避風港,林鴻清醫師提醒民眾務必保持居家及工作環境的乾燥通風,避免堆放雜物,若發現有異物入侵耳朵,可以手電筒探查,使小動物可以有機會找到出口,但若是小動物體積較大,無法從耳道中爬出,則務必及早就醫,以避免造成耳膜損傷,影響日後聽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