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基測變會考 家長教師多跳腳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6月14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林思宇台北14日電)教育部取消基測,卻拋出國一、國二生要參加診斷性測驗,國三生要參加國中教育會考的議題。消息一出,不少教師和家長跳腳,直呼基測變會考,換湯不換藥。

依教育部規劃,103學年度起,免試入學不採計在校成績。為確保國中學生學力品質,國一及國二階段進行「診斷性測驗」,適時進行補救教學;另於國三階段辦理「國中教育會考」,以瞭解國中學生學習成效。

教育部一面說取消基測,一面又要「測驗」、「會考」,馬上令全台灣家長、學生睜大眼睛。教育部官員和執行單位在記者會上,對於會考的用途,僅說是做為升學的參考因素之一,不願多說。

全國家長團體聯盟理事長謝國清說,原本很高興不用採計在校成績,但是又新加入會考,教育部是在「玩文字遊戲」。

他說,先前教育部說基測是測驗基本能力,但執行結果是做為升學依據,現在這樣做是「換湯不換藥」。

新北巿中小學家長協會教育議題委員會總召集人陳麗雯說,診斷性測驗如果要考5科,學生要花很多時間在不喜歡的科目上;會考則讓人擔心成為基測的翻版。

全國教師會理事長劉欽旭說,已經「失去耐心」,十二年國教來了2種測驗,實在是「莫名其妙到了極點」;教育部進行診斷性評量,是得罪全台灣的國中教師,難道「教師都是白癡,平常教學時無法知道學生狀況?也不能進行補救教學?」

劉欽旭認為,教育部這樣的做法是走回頭路,是老派教育的教育思維;如果真的這樣做,只會看到更多學生頭上綁著白布條寫著「會考必勝」,他不相信這樣的做法可以說服家長和教師。

陳姓國中教師說,教育部官員不曉得教學實際情況,診斷性測驗和會考實行下去,只會讓國中考試更多而已,就算老師不想考,家長也會要求老師要考,學生壓力並沒有減輕。

不過,教育部次長陳益興說,全國性的「國中教育會考」屬於學科能力門檻的檢定,評量不再是分分計較,而是分成精熟、基礎和待加強,舒緩學生競爭壓力,同時也能了解學生的學習成效。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