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上游狂建水電站 專家:圈水白熱化

人氣 17
標籤: ,

【大紀元2011年06月25日訊】(大紀元記者方曉報導)「長江三峽集團」 發佈社會責任報告,披露其正加快推進長江上游金沙江4座巨型水電站的建設,規劃裝機規模相當於2個三峽工程。水利工程專家王維洛先生指出,中國的河流已經被中國水電巨頭瓜分了;建水庫大壩攔截泥沙是貽害子孫後代的禍事。中國在1949年之後已經建造了如此多的水庫大壩,但是乾旱和洪澇災害並沒有減輕和減少,反而越來越嚴重,越來越頻繁。

有媒體稱,三峽集團「跑馬圈水」讓中國水電開發之爭再次白熱化。中共體制內官員和學者也指出,中國水電開發無序、幾乎是瘋狂之舉。

「跑馬圈水 中國河流被瓜分完」

日前,「長江三峽集團」首次發佈「2010年社會責任報告」。報告稱,金沙江是中國最大的水電基地,居「中國十三大水電基地規劃」首位。三峽集團正在加快推進金沙江上的溪洛渡、向家壩、烏東德、白鶴灘4座巨型水電站建設。這4座電站總規劃裝機規模近4300萬千瓦,相當於三峽工程的2倍。是實施「西電東送」的骨幹電源。

6月20日,三峽集團與建行簽署合作協議,後者將提供610億元的綜合授信額度,支持金沙江4大巨型水電站建設。事實是,在完成三峽水電站建設之後,三峽集團已將金沙江作為新的主戰場。按其規劃,金沙江四大電站2020年左右全部投產。據瞭解,三峽集團迄今已獲得國內外銀行提供的3300億元綜合授信,作為資金保障。

近期三峽集團一直處於輿論的風口浪尖:中共國務院首次有條件承認三峽工程存在一些不利影響;今年長江中下游旱情告急,外界對三峽工程「加劇乾旱」的質疑;而後南方多省旱澇急轉、三峽工程的汛期防洪又成為焦點。

有媒體稱,三峽集團加快推進4座水電站建設,讓中國水電開發之爭再次白熱化。據不完全統計,長江全流域已建和在建的水電站達2441座。環保人士和學者擔心,無序開發將嚴重破壞河流生態系統,同時增加地質等災害的隱患。

對此,旅德水利工程專家王維洛表示,中國現在是「跑馬圈水」。中國的河流上能建水電站的地方都被瓜分了。中國的五大電力公司加上三峽集團已經把中國的水電資源分完了。在長江上一道一道的建,基本到2020年,除西藏以外,所有能建壩的地方基本都被他們分完了。而西藏的建壩也已經開始。

王維洛還指出,中國的發電裝機容量很大,而發電機的使用效率卻很低。

日前,時代週報報導稱,對金沙江項目建設征地和移民安置工作來說,三峽集團無異於背水一戰,而其背景是整個金沙江已掀起了水電站建設熱潮。除三峽集團的4大電站外,中國華電集團與西藏合作,瞄準金沙江上游規劃了8個梯級電站。

金沙江是長江的上游河段,流域面積47.32萬平方公里,約占長江流域面積的26%。金沙江由於流經山高谷深的橫斷山區,落差達3300多米,蘊藏著近1億千瓦的水力資源,幾乎要占長江水力資源的40%以上,一直被水電部門覬覦。

長江流域大大小小電站的開發主體分別是華電集團、華能集團、大唐集團、漢能控股集團等。「長江干支流,到金沙江,要不搶就沒了!」在新一輪「跑馬圈水」中,各大電力巨頭磨刀霍霍。

據稱,三峽集團2002年正式獲得國家授權,溪洛渡水電站於2005年正式開工,計劃於2013年投產發電,裝機總量為1386萬千瓦,是中國第二大、世界第三大水電站。向家壩水電站於2006年正式開工,計劃於2012年投產發電,總裝機總量為640萬千瓦。

「泥沙淤積問題貽害子孫後代」

王維洛表示,金沙江上的4個大壩每個都比三峽工程規模小,它們和三峽工程一樣,都位於地質條件很差的地方,將來的地質災害是很要命的問題。它們還會遇到和三峽工程一樣的其它問題——對生態、動物、植物種類的破壞,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王維洛指出,建溪洛渡、向家壩兩個水電站,「三峽集團」所稱的目標之一是解決三峽水庫不要被泥沙礫石所淤死。「中國的河流水土流失很大、泥沙礫石很多,建了水庫泥沙礫石淤積在水庫裡,用不了多少年水庫就會被淤死了。在上游建水庫大壩來攔截泥沙礫石,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而是貽害子孫萬代的事情。這是對生態環境最嚴重的影響。」

他說:「三峽工程上馬的時候,創造了一個『排渾蓄清』的辦法,說是能解決三峽工程的泥沙問題。其實『排渾蓄清』並不能真正解決問題。最後的辦法就是在上游再建水庫,把進入三峽水庫的泥沙礫石攔下來。上游建水庫,可以把泥沙礫石問題推後幾年,但上游的水庫也有泥沙礫石淤積的問題,這怎麼解決?再上游再建水庫?那中國就是永遠建壩不止了?但是上游能加的水庫大壩總是有限的,這個辦法終有不靈的一天。

「為何擴展國土 不要干涉自然?」

王維洛指出:「河流攜帶泥沙進入大海,這是自然的規律,是滄海變良田的一個過程,是自然界平衡的一個過程。把泥沙礫石淤都攔截在上面的河道裡,下面的河流泥沙量減少了,可能會產生海岸線的大量侵蝕,國土要被侵蝕。中國最富饒經濟最發達的長江三角洲,就是來自長江中上游的泥沙淤積而成的。如果三峽工程早400年建的話,把泥沙礫石都攔截在上游的水庫中,中國不會有今天的上海市。」

「上海就是長江的泥沙淤出來的,長江口是越來越往外推的。每推一平方公里土地,那都是國土。自然地擴大國土,他不要。非要把泥沙堆積在上游。這是一個常識,不是甚麼很難的問題。這也是自然的一個過程,非要干涉自然的過程,認為這個或那個措施起作用,首先要看看後果是甚麼。為甚麼自然界是這樣的規律,而你非要擰著干?」「這些攔截在水庫中的泥沙礫石,子孫後代還要挖出來,因為這泥沙是屬於大海的泥沙。」

中國水電開發無序 近乎瘋狂

時代週報的報導指,在長江水利委員會水資源保護局前局長翁立達看來,中國水電開發是無序的。他說,目前西南諸河上的水電站建設太密集了,幾乎讓河流喘不過氣來。

他說,岷江、雅礱江、金沙江、嘉陵江、烏江、瀾滄江、紅水河、大渡河等壯麗河流,正在被一座座大壩攔腰截斷。這些河流上在建和規劃的水電站裝機容量近1.4億千瓦,接近8個三峽工程的裝機規模。

四川省地礦局區域地質調查隊總工程師範曉認為中國水電在局部流域已過度開發:「按照目前的梯級開發模式,即是全江全流域一級接一級地整體開發,這幾乎就是瘋狂之舉。」

在范曉看來,目前的水電開發更像是上世紀50-90年代追求經濟發展導致森林遭到大面積砍伐的翻版。他認為,長江生物基因庫已經開始出現嚴重缺陷,生物多樣性正在破損。

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保護研究所研究員陳國階憂心忡忡:如果長江上游水電站梯級開發按照規劃圖紙全部完成,包括虎嘉魚、娃娃魚、水獺、水口裂腹魚,長江上游100多種魚,將全部滅絕。

王維洛的質疑是:中國建了那麼多水庫和大壩,洪澇乾旱是越來越輕了呢,還是越來越重了?是越來越頻繁了,還是越來越減少了?

相關新聞
長江流域氣候異常  疑與三峽大壩有關
三峽工程毀生態 院士:大壩建成地震多
三峽工程36計(四十四)
翡翠水庫發電 北市年賺3億多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