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馬英九:完美審判應結合專業民意

人氣: 5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6月4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黃名璽台北4日電)總統馬英九在治國週記和法官談觀審制度,總統表示,完美的審判結果,應結合「專業」跟「民意」,貼近民眾合理期待的公義,盼司法院建立配套,提升司法風紀、品質、效率。

總統最新一期治國週記,以「構思人民觀審制度,揭開法庭神秘面紗」為題,邀請曾任律師、法庭觀察志工的法官陳美彤現身說法,揭開審判台後的神秘面紗。

陳美彤表示,司法院研擬的觀審制,叫做「構思中」的觀審制,為什麼叫做「構思中」呢?也就是說完全沒有預設立場;這是一個開放性的制度,最基本的意義就是審判過程透明化,從人民當中來產生觀審員。

總統說,大家對司法改革的期待,大致來自於3方面,一方面是紀律,就是操守;第二就是效率,希望速度不要太慢,讓大家等太久;第三就是品質,就是要公平公正,觀審制如果實施的話,對於民眾對司法的期待,會不會有幫助?

陳美彤表示,關於「結案速度」的問題,觀審制的推動確實會讓法官多增加一些工作負擔,但總體來說,觀審制的施行對有效率的審判其實是有幫助的,在第一審進行觀審制之後,也許會提高人民對司法的信賴;人民信任這個判決,當然就會服氣,上訴率會降低,上訴審的案件量就會減少,所以就案件的整體來講,其實會更快地結束。

總統說,在一個比較完美的審判結果,應該是結合「專業」跟「民意」,審判結果出來,民眾覺得這個符合他所合理期待的正義跟公平,現在這部分如果透過觀審制來加強民意,專業的部分,也要有些配套的改革,包括以前通過的速審法,加上審級制度能夠有一些改革的話,也許會使得大家在第一審就把該提出來的所有問題都做一個總結。

總統表示,在這樣的情況來看,如果不做這樣的改革,他真的很擔心法官的負擔會太重。中華民國的法官可能是全世界最案牘勞形的,他在法務部服務的時候,不管是檢察官、法官,那時候還沒有電腦、要用手寫,會寫到手長靜脈瘤,還有人過勞,發生意外的都有,這實在不是一個很正常的現象。

司法院正在評估人民觀審制度,推動民眾參與法院審理過程,表達法律適用、量刑等意見,給予法官審判時的參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