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不滿土徵修法進度 台農民返凱道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7月16日報導】(中央社記者蔡和穎台北16日電)為了政府一張未完全兌現的土地徵收條例修法支票,約2000名台灣農民在1年後的今天,決定重返凱達格蘭大道。

台灣各地的土地徵收爭議非一日之寒,去年苗栗大埔農地事件,讓土地徵收條例長年存在的公平正義議題浮出檯面。

台灣農村陣線等民間團體去年7月17日發動抗議,走上凱道種「凱稻」,與來自大埔、相思寮、灣寶、二重埔、璞玉、土城等面臨土地徵收的各地農民肩並肩,要求政府在二期稻作收成前提出因應,還地於農。

1年過去,面對土徵爭議,內政部6月下旬終於審查通過「土地徵收條例部分條文修正草案」,草案明定由市價補償地價;關鍵的第40條「大埔條款」也獲修正,未來實施區段徵收時,已領現金補償者,得再申請改為領抵價地,盼從法制面對農民釋善意。

政府高層感應民情,總統馬英九接連數日深入農村,關心香蕉、稻米、高接梨、青蔥等農產狀況,並與農民座談,聽取農民心聲;行政院7日、14日二度聽取內政部報告大埔等農地徵收爭議及因應,並撤銷苗栗縣後龍科技園區開發案,將徵收的土地還給灣寶居民。

農民重返凱道前夕,營建署長葉世文昨天終於承諾,土地徵收條例修正草案將與民間版本整合後,在3個月內,將修正草案送入立法院審查。

台灣農村陣線發言人蔡培慧表示,去年上凱道後,行政院長吳敦義、內政部長江宜樺陸續接見農民,內政部承諾今年5月會將修正草案送立院。農民已給過政府緩衝期,但政府的承諾跳票,於是決定今天重返凱道。

她表示,政府強調個案解決,不過大埔還有4戶、相思寮3戶未完全解決。內政部修法版本在市價補償上已近民間訴求,但更殷盼政府在徵收上的公共利益界定及徵收程序,能有更明確透明的改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