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思敏:「姚」傷無期 「明」謝惠顧

陳思敏

人氣 2
標籤: ,

【大紀元2011年07月21日訊】現年30歲,曾效力中國男籃6年的姚明,20日上海記者會親口證實告別9年NBA生涯。對記者有關職業生涯是否也結束的多次追問,他強調:「從職籃角度,已經完全退役」,但是:「籃球生涯還有很多種方式去延續。」

在7月1日恢復自由身時,各界就揣測姚明是否續約火箭隊。而5月底返回上海的他,對外仍言之鑿鑿要續留休斯敦打球。這當中姚明盼的是:醫生「下半生將離不開枴杖和輪椅」的警告,會有奇蹟降臨在他身上。但事與願違,再加上美媒於7月9日搶先曝露訊息,讓原本8月對外的說明提早至7月20日。

因傷卸下球衣、高掛球鞋的姚明記者會,完全是北京官方主導的「金盆洗手」現場直播秀。在「姚之隊」提前11天的採訪通告,不提「退役」二字,只說「介紹姚明未來個人事業發展規劃」的吊足胃口,聚集近百媒體及千名記者,到央視破天荒5小時全程直播的高潮營造。

姚明曾說如果有一天退休,他要傚法偶像,聯盟大腕的「俠客」奧尼爾,不透過媒體或官方,而是在自己的Twitter告知球迷。但姚明的職籃生涯不但比奧尼爾短命十年,而由人不由己的退役記者會,更是被當成一場世紀球賽在轉播,這樣的陣仗真有說不出的誇張與荒謬。

年齡與運動傷害本是球員無可迴避的宿命,但對姚明似乎來得太早。2002年進入NBA只是賣高而球技平平的不被看好,甚至遭批速度慢到令人想睡覺。老天作弄嗎?在個人戰績開低走高漸入佳境後,2005年起卻腳傷不斷,此後舊疾頻頻復發,終於2010年動了手術。但9年NBA,有一年只打五場,有一年全休未上場,完整出賽只有前三年。

而就在身心與技巧成熟的黃金時期,2010年11月11日的球場上,姚明先發上場5分鐘就腳痛退場,成為他在NBA的絕唱。

明星需要舞台,恐懼散場後的落寞。曾說最害怕孤獨的姚明,籃球場上畢竟是掌聲最大來源,而他職籃生涯最看重的總冠軍也還未實現。但即便是「移動長城」也終不敵腳傷,心有餘而力不足的他,也許只能把握另一個,可以跟女兒一起玩遊戲,而不是穿著厚重矯正鞋在旁邊看的人生階段。

比起其他運動員,姚明有著「國家級」的幸運。當然,首先你得對北京當局高度配合。

同被譽為「移動長城」的王治郅和巴特爾,因違反中國籃協規定,一個停賽五年,一個一度被國家隊除名,而最近媒體披露的張尚武,則是冠軍變乞丐的命運。

但姚明不但被追捧為連接中國與NBA的橋樑,更有專屬的經濟代理兼智曩團的「姚之隊」,將他的名字經營成一個可以隨時變現的品牌。

而姚明打進NBA,也替NBA打入中國大陸市場,不過是各取所需、各謀其財的商業結合;球技褒貶不一,但絕對是彼此的成功超級吸金機。根據福布斯的統計,從2002年進入NBA,到2010年止,姚明為自己賺得超過20億人民幣的收入,並在2011連續第八年蟬聯明星首富。

有這樣的財富後盾,職籃生涯謝幕後的姚明,也許更進一步是當官,像劉翔的政協委員。當然也可以像法網女單冠軍李娜婉拒任職湖北網球管理中心一樣,投資廣泛的他,有不少後路可以退。

對籃球選手來說,如果高人一等的體型是老天爺賞飯吃,那球技在後天努力求進步之外,需要一顆只問耕耘的心。但隨名而來的利,似乎很少人能去抗拒,於是走秀、代言、廣告、商演、邀約等活動不請自來。鎂光燈下,練習的時間少了,不務正業的機會多了。

如果當初是一身球藝才帶來財富,怎能捨本逐末。一旦心有旁騖於週遭的喧華與熱鬧,失去純粹的動機,充滿慾望的心再多訓練也無法提升任何球技。

在一切向錢看的中國社會,體育思維崇拜金牌,拿冠軍頭銜換巨額獎金,然後終身無憂。姚明回憶拿到NBA第一筆薪水一張10萬美元的支票時,難掩興奮說:「我確實很幸福,但是幸福之後,有無止境的慾望,而我想學會控制自己……」

但是,面對物慾與利誘,能如如不動的價值依靠,在目前道德淪喪與信仰缺失的中國,實在不那麼容易找到。

@

相關新聞
何亞福:姚明為何把女兒生在美國?
鄭善:一廂情願的姚明粉絲和姚明的選擇
李天笑:為何古月走的急 姚明傷的慘?
陳思敏:暴雨壓京  天怒人怨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