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公益服務數十載 扶輪人行善天下

專訪國際扶輪3480地區西北區社前總監汪國恩及前總監張廼良

人氣: 34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1年07月06日訊】(大紀元記者陳予善台灣台北報導)曾於1992-93年擔任國際扶輪3480地區總監的汪國恩先生,也是東盈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參與扶輪社逾50年,也曾擔任國際扶輪中華民國總會理事長,曾首先開啟台灣對蒙古的公益服務,參與過數百項社會公益,今年已經高齡88歲,但對社會公益服務仍不遺餘力。

他在1981年5月曾率團赴巴拿馬,代表台北市各扶輪社贈送巴拿馬大衛孤兒院各種器材及設備,受到當地媒體以『來自中華民國—台灣友誼』為題熱烈報導。同年六月,率團參加巴西聖保羅的國際扶輪世界年會,攜帶蔣經國總統賀電前往,主席團並於開幕典禮時,在參與120多國中僅宣讀中華民國總統賀詞,在場社友深感榮幸,透過扶輪社活動也成功推展國民外交。

而汪總監也曾首度開啟台灣對蒙古的國際服務,在2000年8月擔任國際扶輪第四地帶 WCS特別工作小組協調人時,他帶領扶輪社友一起訪問蒙古,並透過烏蘭巴托扶輪社捐款五千美元補助當地在寒冬時的救濟,回國之後還發起獎學金,獎勵蒙古當地學畜牧及獸醫的大專學生15名,以期學成能幫助當地的畜牧發展。


國際扶輪中華民國總會「建國百週年扶輪表揚大會」,副總統蕭萬長頒獎給前總監汪國恩。(扶輪社)

1993年於孟加拉首都達卡舉行亞洲第四地帶扶輪研習會時晚孟加拉總統也親臨會場,他代表3480地區捐款支援孟加拉三萬美元改善當地畜牧及環境衛生,捐助菲律賓一萬美元救濟水災,捐助印尼五千美元修建國民學校教室,發揮愛心善盡扶輪人的世界社會服務精神。2006年他也曾跟西北區扶輪社社長及友社社友們,到達柬埔寨做國際援助服務,幫助他們挖水井546井、建簡單房屋二間(內一間是汪國恩,另一間是西北區建造),解決他們住的問題及飲水問題,改善他們的生活環境。


台北西北區社前社長李吉祥、前總監汪國恩伉儷、前社長陳廷芬伉儷代表西北區社前往柬埔寨做世界社會服務(WCS),捐贈抽水機幫助居民解決用水問題。(扶輪社)

汪總監提到,他覺得人是受天地神佛之庇護,所以才能保持身體健康、家庭平安、公司事業順利。也因早年台灣家庭普遍清寒狀況不好,所以在自己生活條件改善之後,想到的是很多國家還處在饑餓、落後的生活,所以若有機會能幫助別人,就應該要多多協助,他也以擔任總監時的扶輪年度主題『助人真快樂』為勉,並覺得從扶輪社學習收穫很多,所以要懂得飲水思源,回饋社會。

他認為當一位扶輪社社員要言而有信,所謂言不信則人不立,也呼應扶輪社四大考驗中以真實誠信為先,而且也要能做好自律。並希望扶輪社要注重質與量同時提昇,能發掘更多優秀的人才,並好好哉培以傳承扶輪精神,做好各項社會服務,讓社會更合諧,這樣也能拋磚引玉,吸引更多社會賢達人士加入扶輪社,讓善心循環。

訪前總監張廼良律師


國際扶輪中華民國總會「建國百週年扶輪表揚大會」,副總統蕭萬長頒獎給前總監張廼良。(扶輪社)

張廼良律師、法學博士,參加扶輪社將近三十年,也做過數百項社會公益服務,現任國際扶輪中華民國總會副理事長。曾經擔任過台北地方法院庭長、台灣高等法院法官等職,當他還是一個不到三十歲的年輕檢察官時,曾屢破轟動社會的大案,榮膺當時司法行政部全國特褒最優司法官,並獲頒總統榮譽獎章。在台灣首次扶輪社舉辦第一屆團體研究交換計畫( GSE )中,他通過考試並獲錄取前往美國。

前往美國的研究主題為介紹美國交通法庭的制度與生活,當時國內尚無交通法庭的設置,也引起國家的重視。訪美期間他感受扶輪社友熱情溫馨的接待和無私的關懷,所以決定有機會一定要參加扶輪社。1983年他加入扶輪社,展開參與公益的生涯,1990年擔任台北西北區扶輪社社長,經過了各項職務工作的歷練,2005年他擔任國際扶輪3480地區總監,以國際扶輪『超我服務』的主題目標,展開各項社會服務工作。

他在擔任總監時成立第一個地區法治教育委員會,大力推廣法治教育,協助由民間司改會、中華扶輪教育基金會、台北律師公會所共同設立的『法治教育向下紮根特別委員會』,將2003年獲得美國公民教育中心授權翻譯的『民主基礎』系列叢書『責任、正義、權威、隱私』,逐步推廣印書送到各個學校,並培訓種子教師,從幼稚園、中小學、高中、大學,一直到成年,有越來越多的學校將它列入『校本位課程』,他相信逐步努力去做,在台灣會紮根建立正確的公民觀念。

張總監參加扶輪社近三十年來,參與過數百項各種社會服務工作,其中讓他覺得感動的,除了能幫助到許多人之外,還看到扶輪社友『親手做服務』的精神。在他要擔任總監之前,先在美國加州橙縣參加為期一週的訓練課程,在2005年2月23日剛好是國際扶輪百週年的慶祝日,而當天卻安排大家都不吃午餐,把午餐錢省下來買罐頭及日用品送給貧窮的人。

所以來自全球各國扶輪社的534個準總監,大家都到工廠裡捲起袖子做罐頭產品的分類包裝,每個人都在輸送帶前忙碌的貼膠帶、裝箱,而其夫人們也到圖書館裡做書籤,準備分送給小孩子。感受到扶輪社的教育與傳承,讓一個地區最高領導人能瞭解親手服務的重要性,才能有正確的心態去做公益,體會為善最樂的感受。

參加扶輪社他感覺收穫非常多,讓自己的人生變更得多彩多姿,不但結交很多好朋友,也有機會做公益服務,特別是他在一次國際的扶輪場合中,聽到一位國際扶輪總社前社長Bhichai Rattakul在演說時提到:扶輪社不單是為了愉快而成立的社交俱樂部,也不只是一個慈善組織,扶輪社是一種生活方式、一種思維態度、也是一種心靈境界。他對這句話的感觸很深,也覺得這是扶輪精神的傳承,讓大家可以更提升心靈層次,期盼大家進來學習,出去為社會服務。而每年七月都是扶輪社新年度的開始,也期待新任社長能帶領社友向前進,為社會更盡一份心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