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公益服务数十载 扶轮人行善天下

专访国际扶轮3480地区西北区社前总监汪国恩及前总监张乃良

人气: 34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2011年07月06日讯】(大纪元记者陈予善台湾台北报导)曾于1992-93年担任国际扶轮3480地区总监的汪国恩先生,也是东盈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参与扶轮社逾50年,也曾担任国际扶轮中华民国总会理事长,曾首先开启台湾对蒙古的公益服务,参与过数百项社会公益,今年已经高龄88岁,但对社会公益服务仍不遗余力。

他在1981年5月曾率团赴巴拿马,代表台北市各扶轮社赠送巴拿马大卫孤儿院各种器材及设备,受到当地媒体以‘来自中华民国—台湾友谊’为题热烈报导。同年六月,率团参加巴西圣保罗的国际扶轮世界年会,携带蒋经国总统贺电前往,主席团并于开幕典礼时,在参与120多国中仅宣读中华民国总统贺词,在场社友深感荣幸,透过扶轮社活动也成功推展国民外交。

而汪总监也曾首度开启台湾对蒙古的国际服务,在2000年8月担任国际扶轮第四地带 WCS特别工作小组协调人时,他带领扶轮社友一起访问蒙古,并透过乌兰巴托扶轮社捐款五千美元补助当地在寒冬时的救济,回国之后还发起奖学金,奖励蒙古当地学畜牧及兽医的大专学生15名,以期学成能帮助当地的畜牧发展。


国际扶轮中华民国总会“建国百周年扶轮表扬大会”,副总统萧万长颁奖给前总监汪国恩。(扶轮社)

1993年于孟加拉首都达卡举行亚洲第四地带扶轮研习会时晚孟加拉总统也亲临会场,他代表3480地区捐款支援孟加拉三万美元改善当地畜牧及环境卫生,捐助菲律宾一万美元救济水灾,捐助印尼五千美元修建国民学校教室,发挥爱心善尽扶轮人的世界社会服务精神。2006年他也曾跟西北区扶轮社社长及友社社友们,到达柬埔寨做国际援助服务,帮助他们挖水井546井、建简单房屋二间(内一间是汪国恩,另一间是西北区建造),解决他们住的问题及饮水问题,改善他们的生活环境。


台北西北区社前社长李吉祥、前总监汪国恩伉俪、前社长陈廷芬伉俪代表西北区社前往柬埔寨做世界社会服务(WCS),捐赠抽水机帮助居民解决用水问题。(扶轮社)

汪总监提到,他觉得人是受天地神佛之庇护,所以才能保持身体健康、家庭平安、公司事业顺利。也因早年台湾家庭普遍清寒状况不好,所以在自己生活条件改善之后,想到的是很多国家还处在饥饿、落后的生活,所以若有机会能帮助别人,就应该要多多协助,他也以担任总监时的扶轮年度主题‘助人真快乐’为勉,并觉得从扶轮社学习收获很多,所以要懂得饮水思源,回馈社会。

他认为当一位扶轮社社员要言而有信,所谓言不信则人不立,也呼应扶轮社四大考验中以真实诚信为先,而且也要能做好自律。并希望扶轮社要注重质与量同时提升,能发掘更多优秀的人才,并好好哉培以传承扶轮精神,做好各项社会服务,让社会更合谐,这样也能抛砖引玉,吸引更多社会贤达人士加入扶轮社,让善心循环。

访前总监张乃良律师


国际扶轮中华民国总会“建国百周年扶轮表扬大会”,副总统萧万长颁奖给前总监张乃良。(扶轮社)

张乃良律师、法学博士,参加扶轮社将近三十年,也做过数百项社会公益服务,现任国际扶轮中华民国总会副理事长。曾经担任过台北地方法院庭长、台湾高等法院法官等职,当他还是一个不到三十岁的年轻检察官时,曾屡破轰动社会的大案,荣膺当时司法行政部全国特褒最优司法官,并获颁总统荣誉奖章。在台湾首次扶轮社举办第一届团体研究交换计划( GSE )中,他通过考试并获录取前往美国。

前往美国的研究主题为介绍美国交通法庭的制度与生活,当时国内尚无交通法庭的设置,也引起国家的重视。访美期间他感受扶轮社友热情温馨的接待和无私的关怀,所以决定有机会一定要参加扶轮社。1983年他加入扶轮社,展开参与公益的生涯,1990年担任台北西北区扶轮社社长,经过了各项职务工作的历练,2005年他担任国际扶轮3480地区总监,以国际扶轮‘超我服务’的主题目标,展开各项社会服务工作。

他在担任总监时成立第一个地区法治教育委员会,大力推广法治教育,协助由民间司改会、中华扶轮教育基金会、台北律师公会所共同设立的‘法治教育向下扎根特别委员会’,将2003年获得美国公民教育中心授权翻译的‘民主基础’系列丛书‘责任、正义、权威、隐私’,逐步推广印书送到各个学校,并培训种子教师,从幼稚园、中小学、高中、大学,一直到成年,有越来越多的学校将它列入‘校本位课程’,他相信逐步努力去做,在台湾会扎根建立正确的公民观念。

张总监参加扶轮社近三十年来,参与过数百项各种社会服务工作,其中让他觉得感动的,除了能帮助到许多人之外,还看到扶轮社友‘亲手做服务’的精神。在他要担任总监之前,先在美国加州橙县参加为期一周的训练课程,在2005年2月23日刚好是国际扶轮百周年的庆祝日,而当天却安排大家都不吃午餐,把午餐钱省下来买罐头及日用品送给贫穷的人。

所以来自全球各国扶轮社的534个准总监,大家都到工厂里卷起袖子做罐头产品的分类包装,每个人都在输送带前忙碌的贴胶带、装箱,而其夫人们也到图书馆里做书签,准备分送给小孩子。感受到扶轮社的教育与传承,让一个地区最高领导人能了解亲手服务的重要性,才能有正确的心态去做公益,体会为善最乐的感受。

参加扶轮社他感觉收获非常多,让自己的人生变更得多彩多姿,不但结交很多好朋友,也有机会做公益服务,特别是他在一次国际的扶轮场合中,听到一位国际扶轮总社前社长Bhichai Rattakul在演说时提到:扶轮社不单是为了愉快而成立的社交俱乐部,也不只是一个慈善组织,扶轮社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思维态度、也是一种心灵境界。他对这句话的感触很深,也觉得这是扶轮精神的传承,让大家可以更提升心灵层次,期盼大家进来学习,出去为社会服务。而每年七月都是扶轮社新年度的开始,也期待新任社长能带领社友向前进,为社会更尽一份心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