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4.6萬億地方債集中到期 存違約風險

人氣 2

【大紀元2011年08月15日訊】(大紀元記者金靖報導)近日,有權威人士透露,今明兩年將是地方政府債務償還高峰期,預計這兩年債務將占總債務規模的43%左右,達4.6萬億元。業內人士指出,由於部份到期平台貸款出現違約跡象,及過去處理債務手法(通過通膨轉嫁到全體國民身上),加之政府公信力喪失,令地方債違約風險加劇,造成市場恐慌。

地方債金額巨大 違約風險加劇

據《中國證券報》報導,根據審計署數據,截至2010年底,全國地方政府性債務餘額10.7萬億元。

另據《中國經濟網》報導,國際大型評級機構穆迪日前發佈報告稱,中國地方政府性債務規模為14萬億元人民幣,大幅超出中國審計署在6月底公佈的10.7萬億。

上述權威人士對中國證券報透露,截至目前,部份到期平台貸款出現違約跡象,有些地方還出現了平台貸款「改頭換面、捲土重來」的勢頭。

分析人士表示,地方融資平颱風險一直被認為是銀行未來最大的風險隱患。

上述人士對中國證券報表示,去年銀行業金融機構有問題貸款2.23萬筆,共計2.21萬億元。

地方債 如何還

東航國際金融公司陳東海撰文指出,在上世紀90年代初,中國各地銀行出現了大量的地方不良貸款的資產,最後通過剝離各大銀行的不良貸款債權給予四大資產管理公司的事情。而對於銀行,則採取使用外匯儲備註資和銀行上市的辦法來解決其虧空及其資本金不足的問題。然後在較高的通脹環境裡,將過去看起來巨量的銀行不良資產問題解決。

旅美學者、美國賓州費城爵碩大學商學院教授謝田接受大紀元記者採訪時指出,中共上世紀90年代採取的剝離債務方式還是欺騙過一些西方機構,但實際上受損的還是老百姓。債務想要解決最終還是要通過增加貨幣發行量來解決,通貨膨脹就會越來越嚴重。

謝田認為,中共知道通脹可能危及自己的統治,但它也沒辦法控制,也沒有甚麼有效的解決辦法,只好走鋼絲、玩平衡。

地方債還有一條出路,從分稅制上下手,從新調整中央和地方的利益分配,讓地方有充足的錢好辦事,不用在地方融資平台上興風作浪、欠債不還。但是,中央會幹嗎?那些既得利益集團會答應嗎?

陳東海認為,至於發行新的地方市政債券來償還到期地方債務,或通過債務展期的辦法搞債務重組,都不是解決地方債務的最好辦法。前者只不過是借新債還舊債,沒有解決任何問題。而後者實際上是軟性違約,不應當成為政策的首選。如果在地方債務面臨還本付息的困難時,首先應動用地方國資委持有的資產來償還地方債務。

陳東海表示,如果在減持了A股等資產仍不能償還地方債務的話,則其缺口當由地方財政來解決。那麼,各地大力削減「三公」等財政開支則應屬必然。無論如何,地方債務最後的負擔,不應當由各地的普通民眾來承擔,當然更不應由全體國民來承擔。

政府公信力喪失 引市場恐慌

國際金融報認為,目前看來,中國地方債務問題卻造成了不少市場恐慌,形勢並不容樂觀。雲投集團的重組引發了債市的恐慌拋售,部份融資平台的舉動還遭遇了銀行的停貸。應該說,市場對地方債務問題反應過度,而這種過度反應實質上折射出市場對地方政府主導的部份行為的不信任。

從某種意義上說,中國地方債危機的根源不在債務本身,而是地方政府的公信力出現了某種程度的危機。正是對地方政府的某種不信任,才導致了市場對政府主導的市場行為充滿質疑和牴觸。

大陸市民李先生認為,按中國政府一貫的做法,像GDP增長、百姓工資上漲這些「好消息」只會多報,而災難死亡人數、失業率、銀行壞賬這樣的「壞消息」只會少報。所以他傾向於認為地方政府債務只會比14萬億多,不會比14萬億少。

謝田指出,美國也有地方債,聯邦政府也發行國債,美國的州政府和中央政府在債務上就沒有任何關係。如果地方政府想借錢發債,只取決於地方政府的信用度。如果地方政府負債太多,中央政府也沒辦法,這是美國政體決定的。

謝田認為,中國的地方債還是體制問題導致的。地方政府拿到了錢,根本不會想著還,這個債他們根本就不會認真管,反正實在不行就把爛攤子交給上面。

相關新聞
何清漣:中國地方債務的泥潭有多深?
首席經濟師:大陸地方債是最大定時炸彈
紐時:中國的繁榮出現裂痕
大陸官方首次承認地方債務10.7萬億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