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思敏:洶湧裁員潮 華爾街金童的美麗與哀愁

陳思敏

人氣 11

【大紀元2011年08月26日訊】夏日炎炎,華爾街卻冷風颼颼。隨美股本月一波崩盤,退回金融海嘯低位,市場疲軟,「錢」景不佳的華爾街刮起裁員冰風暴。而改用物美價廉的實習新人,也加速排擠效應,預計超過三萬人飯碗不保。而選在年底前砍人,引發諸多抱怨:「在華爾街工作,最重要的收入來自年底分紅。」正是資方省下大筆紅利費用的盤算,以薪水換資金,為明年定位做準備。

在華爾街上一次出現如此大規模裁員是2009年初,而從2008年金融海嘯,2009年曇花一現的牛市,到2010年的人造榮景,前後約29.4萬人失去金飯碗。而本輪動輒數千人以上的「裁員滾滾」,幾乎覆蓋華爾街所有主要的金融機構,包括瑞信、匯豐、美銀、高盛、巴克萊等,而駿懋更是大砍15000人。即便略有佳績的富國銀行也有憂患意識,在接下來一兩個月,各業者瘦身行動將進一步提速,美銀再減數千人,而匯豐於2012年前要解聘25000名員工。

日出日落,全盛時期紐約86萬餘名金融業員工,每天有16萬多人在全長不過1/3英里的華爾街工作,行色匆匆走在這個被金錢支配昏天暗地的「人造大峽谷」。如今,還在為殘局「埋單」而無創新獲利的華爾街,交易量萎縮及監管從嚴導致獲利空間收窄,金融帝國的黃金年代就這樣一去不復返。影響所及包括以金融為主要稅收的紐約市,靠銀行家光顧的當地餐廳,還有苦苦掙扎的美國經濟。

著名分析師惠特尼務實的悲觀預言:「在2012年前將再削減4至8萬人。」所以,即便不在此波裁減名單,但面對日後經常性及永久性(遇缺不補)的裁員,慣於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的華爾街金童,也不免人心惶惶。

而此波裁員近半數為有印鈔機之稱的投資銀行部門,在貪婪高速發展下,投行偏離融通資金的初衷,僱用一批頂尖數學或物理學家,將暇疵不良債權,精算打包成各種讓投資人眼花心亂,但連交易員自己也搞不懂的金融衍生商品:CDO(債務抵押債券)、ABS(資產抵押證券)、CDS(信用違約掉期)……等。

接著投行以高薪鼓動危險的金錢槓桿遊戲,而明星經理人、基金操盤手在重賞之下,分秒必爭,搶進搶出,無視風險以小博大,拿別人的錢豪賭一把。當金錢催化巨大的權力、名聲和歡娛,驅策芸芸眾生為這些假相投注所有,一夜暴發,一日破產,投資人血本無歸,代操手卻全身而退。

成也金童,敗也金童,製造揮金如土的金錢奴隸是華爾街的不歸路。金童表面坐擁帝國財富、錦衣玉食,背後卻是患得患失與不如歸去的高壓代價。無論買多少保險,都無法阻止各種突如其來的變故,可能是意外、疾病、家庭破碎、精神耗弱、失去利用價值。金錢的萬能與不能,在現實華爾街矛盾不已。

環境皆是人心造成,不論金融海嘯、泡沫、股災,都是人心彼此貪婪的總結。而物換星移,人心總是在,貪婪依舊氾濫華爾街,危機也將一再上演,只是形式或有不同。世界沒有萬無一失的經濟定律,所以,股票會漲,就在你賣掉的隔天,股票也會跌就在你買進的下一分鐘,因為人算不如天算。

有時候人們真的需要一點打擊,才能看清物慾的迷亂,生命才能騰出一些空間,讓更美好的事物出現,也許抬頭看看好久不見的天空,去欣賞一場與眾不同的藝術洗禮,或走進公園,也許偶遇真正改變生命的人事物。

當華爾街上打包紙箱開始多起來,當辦公桌上蹺著的二郎腿能放下來腳踏實地,當電影《華爾街》過盡千帆的老鳥告誡菜鳥:「夠用就好」(just enough is good),那是不在賺更多或放棄,而是「得之我幸,不得我命」的不執著。

@

相關新聞
亞洲華爾街日報重要新聞
美國就業前景堪憂
專利到期削減開支 默克擬裁員13000人
股市大玩過山車 在美華人沉穩不驚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