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寧:伊朗若選擇封鎖霍爾木茲海峽害了誰?

楊寧

人氣 136
標籤:

【大紀元2012年01月04日訊】2011年11月,聯合國武器核查專家的報告顯示,有確鑿證據證明伊朗正在研製核武器,是以美國、歐盟等國家擬決定對其實施新一輪的經濟制裁。伊朗對此反應強烈,伊朗第一副總統拉希米隨後發出了如下警告:「如果伊朗石油出口被封鎖,那麼我們不會讓一滴油流出霍爾木茲海峽。」為了表示自己強硬的態度,伊朗還從12月24日起開始了為期10天的海軍軍事演習,並試射了中程導彈。而美國也回以強硬的態度,並放言「已經做好戰鬥準備,不會容忍伊朗封鎖霍爾木茲海峽」,同時美國航空母艦約翰•斯坦尼斯號及莫比爾灣號導彈巡洋艦在伊朗軍演期間還兩次穿越海峽,回應伊朗的軍事演習。

霍爾木茲海峽究竟有著怎樣重要的地位,讓伊朗敢於以此為要挾,讓美國寸步不讓?

霍爾木茲海峽介於阿曼的穆桑達姆半島和伊朗之間,東西長約150千米,最寬處達97公里,最狹處只有38.9公里;南北寬56到125千米,平均水深70米。它正扼波斯灣出口,是盛產石油的波斯灣的門戶,在戰略上和航運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素有「海灣的咽喉」之稱。波斯灣沿岸盛產石油的國家,如伊朗、伊拉克、科威特、卡塔爾、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巴林和沙特阿拉伯的石油絕大部份要通過這個海峽運往美歐、日本、澳大利亞、中國等國。據說每天有200條油輪運載400萬噸石油通過海峽運往世界各地,約占世界石油出口量的1/3,平均每8到10分鐘就有1艘海輪駛過海峽。

毫無疑問,被視為「生命線」的霍爾木茲海峽一旦被切斷,將會直接影響世界經濟。這也就可以解釋為何美國唯一沒有部署在本土的中央司令部就設置在霍爾木茲海峽出口的阿曼,其主要職責就是保護這條國際航道以及監控中東地區;也就可以解釋為何美國出動航空母艦和導彈巡洋艦來向伊朗傳遞自己決不退讓的態度。

並不出乎人們意料的是,對於美軍的「示強」,伊朗軍方並未做出任何強硬反應,反而讓美國航空母艦和導彈巡航艦均順利通過海峽,用專家的話講,就是雙方都「避免走火」。

對美國等而言,海洋一直被視為流動資源,並強調海洋作為運輸媒介的作用,所以十分關注航海自由。因此對於伊朗無論口頭還是行動上的威脅,美國都選擇了強硬姿態應對,不過卻始終避免給伊朗以「開第一槍」的口實。

而對伊朗來說,若想封鎖海峽,必然要面對美國強大的軍事力量,在海軍和空軍均處於劣勢的情況下,可選擇並在短期內的有效手段是在海峽水域內佈置水雷。在美軍掃雷艇部隊大規模集結到位並清除水雷前(大概需要一個月左右),世界石油市場會引起一系列動盪,對於嚴重依賴石油出口的伊朗等波斯灣國家而言這是個沉重打擊,而美歐、日本等國則可以通過釋放石油儲備其儘可能減少損失。

顯而易見,伊朗若選擇如此行事,必是失道寡助。因為霍爾木茲海峽是國際水道,伊朗封鎖海峽是嚴重違反國際法的行為,它將不僅受到海灣石油國家的責難,也將選擇與世界眾多國家為敵,亦為美歐進一步實施經濟制裁乃至實施軍事打擊提供了充足的理由。美國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研究員柯狄斯曼(Anthony Cordesman)則認為,在海峽佈雷乃是明確的戰爭行為,將使伊朗面對美國大舉軍事回應。伊朗將因陷入直接對抗,而使其軍力和經濟面臨風險,因為「伊朗是個缺乏現代化空軍和海軍的國家」。他還認為,如果伊朗敢冒這樣的風險,美國領導下的軍事行動將可能包括「攻擊核設施與軍事生產設施,或對伊朗空軍發動更加全面的攻擊」。

儘管伊朗表現的信心滿滿,但對於上述後果伊朗也是心知肚明。可見,封鎖霍爾木茲海峽對伊朗是得不償失。就在美國總統奧巴馬於12月31日簽署了對伊朗石油禁運制裁案後的第三天,伊朗也結束了軍演。伊朗的口氣開始軟化,改口稱封鎖海峽只是「模擬演習」,伊朗並不打算真正封鎖。

最新消息稱,歐盟繼美國後也在考慮跟進對伊朗的制裁,未來可能進一步出台金融制裁措施,嚴格限制伊朗央行的交易等。不知歐盟的制裁出台前後,伊朗是否會故伎重演,威脅封鎖霍爾木茲海峽。只是這樣的選擇不是伊朗的「王牌」,而是加速伊朗獨裁政權垮臺的催化劑。

相關新聞
美軍剛撤走 伊拉克再陷政治內鬥
美情報機構:撤軍使伊陷入混亂
美國:伊拉克能克服惡意攻擊
駐伊美軍返家 趕上共度平安夜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