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丹】:「播」新聞、「說」新聞與脫口秀

顏丹

人氣 2

【大紀元2012年10月02日訊】大眾傳媒是一個深遠、廣博而極具挑戰性的領域,作為這個領域最外化的一個角色——主持人應具備著較高的綜合素質和業務能力。有人說,主持人是媒體與受眾之間最重要的紐帶。一方面,他必須把媒體蒐羅挖掘到的第一手信息真實的傳達給受眾;另一方面,他必須站在受眾的角度上,感百姓之所感,思百姓之所思,在傳遞信息、解讀新聞的同時,以一種普世價值引起萬千百姓的共鳴。

然而,就是這種基本的素養和職能,中國大陸的眾多主持人中所能做到的寥寥無幾。以中共喉舌「央視」為例,所謂的新聞播音員不過是照稿念字,見字出聲而已,好似一部錄音機,絲毫沒有人的思考和感受。儘管如此,中共媒體還大肆褒獎,認為「這樣的播音員幾十年如一日奮戰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沒有誤讀和錯讀,工作精神可嘉」。可以看出,中共對新聞主持人的要求只是無一錯漏而已。這本身對於主持人必須具備獨立思考和分析能力的條件是相違背的。於是,按照這樣的標準,在中國大陸的各家電視台、電台中,「繡花枕頭」一類的新聞播音員越來越多,他(她)們只要說話利索,漂亮的臉蛋深受領導賞識,就可以出現在屏幕上、話筒前,充當「點讀機」的角色。

這種「播新聞」的方式在中國大陸運作了幾十年,直到2005年之後,出現了一些受到西方「脫口秀」節目影響的「說」新聞節目。與「播」的感覺不同,「說」新聞脫離了原來書面化的新聞語體,用一種近似口語的講故事的方式,把新聞內容傳達給受眾。然而,仔細聽來,這種「說」新聞的方式也不過是換湯不換藥。從表面的語言風格來看,似乎改變了「播新聞」的那種刻板、過於規整的感覺,而換上了一種輕鬆、侃侃而談的說話聊天式的感覺。但是,主持人通過媒體所陳述的觀點卻未能增添一絲新意,或者說,不敢「越雷池一步」。新聞的主體部份常常佔有十分之九的篇幅,而直到最後的一兩句才添上一些評述。而這樣的評述也不過是隔靴搔癢,說了等於沒說,或者表意模糊,讓人聽不出到底想說甚麼。

需要指出的是,即使「說新聞」的模式開始應用於各大媒體,然而並非所有的節目都可以「按其道而行之」。比如說,央視幾十年雷打不動的《新聞聯播》,儘管主播們都快老掉牙了,儘管所謂的專業水準頗高的「冷峻小生」羅京也已經去了,但是《新聞聯播》的照稿念字的傳統依舊沒有改變,完全符合中共灌輸的「說一不二」的專制思維。

而不再播讀的新聞節目實際上也沒有發生根本上的改變。央視以前有一檔特火的讀報節目,其主持人可謂是將「說」的語氣和口吻發揮的淋漓盡致。而筆者認為,這個節目就算是豎起耳朵,仔細傾聽,到最後還是不明白主持人想要表達的觀點和思想。或者,人家根本就不想表達甚麼觀點,也壓根兒沒有甚麼想法。不然又何必在節目中只是一味羅列各家喉舌報紙上的句子和段落呢?這樣的「說新聞」的確比「播新聞」多了一道整合的工序,然而,脫離了「點讀機」的他們,卻又不幸淪為了「加工廠」,除了進行一些簡單重複的加工整理的勞動,再無半點思想的火花。而且,此節目的播音台前仍然有提字器,主持人並非脫稿。

甚麼樣的土壤會盛開甚麼樣的花朵。專制土壤上不可能產生自由的思想和普世的價值觀。在自由和民主思想的基礎上,西方媒體的各類節目以及新聞節目主持人的定位是截然不同的。「脫口秀」節目就是在這樣一種甚為寬鬆和自由的環境中應運而生的。節目中的主持人以其獨特的視角和開放的思維來解讀社會方方面面的事件和問題,無論是涉及政治經濟領域的利益角逐,還是會觸及到人性和道德的深層次問題,都會無所顧忌的暢所欲言,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儘管這樣的一家之言會招來非議和質疑,然而允許質疑的開放態度使得西方的媒體得以百花齊放,爭香鬥艷。而身處其中的受眾也能通過不同的途徑獲取自己想要瞭解的事件實情,以便更為客觀、更為理性的來審視社會中發生的問題。因此,這類「脫口秀」節目的主持人往往深受老百姓的喜歡和追捧,擁有著眾多的粉絲和工作報酬。

很多西方媒體人說,在中國,沒有真正的新聞節目主持人。他們把中國的「播音員」翻譯成News Reader(讀新聞的人),把「新聞主持人」翻譯成News Presenter(描述新聞的人)或News Anchor(現場新聞報導的人)。這樣的翻譯和劃分讓他們可以更好的瞭解中國的媒體以及在媒體中工作的人。對他們來說,News Reader和News Presenter、News Anchor有著本質上的區別。作為一個中國人,我期待著有一天能有真正的新聞主持人出現在中國大地上。

相關新聞
打假波女將叫官媒新華社「積口德」
人民日報借宋朝「福壽溝」批「浮躁膚淺」
央視報導新疆于田6.2級地震 當地人稱誇張
揭秘:中共黨媒評論員筆名的政治密碼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