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理財亂象多 賺錢睜大眼(二)

人氣 8
標籤:

【大紀元2012年11月16日訊】(大紀元記者李歐採訪報導)「孤兒帳戶」這是金融投資產業的普遍現象,英圖財富首席財務規劃師楊文軍(Will Yang)博士坦言,這個現象無可避免,很多民眾的確買了金融產品卻沒有後續服務,導致資產停滯甚至倒退,原因就在於這些公司或個人的理財人士,缺乏基礎規模和專業性,引發服務斷層。

在上一次的文章中提到「金融孤兒」這一名詞,這也就是「孤兒帳戶」。楊文軍解釋,所謂孤兒就是民眾在選擇向某位理財人士購買某一金融商品後,結果這位理財人士因不明原因離職或已經不再為其服務,造成應有的後續服務不再延續,使得改民眾成為這項產品的孤兒。

學學魯賓遜 種好玉米

服務斷層發生,難道所屬金融公司不會延續其服務嗎?楊文軍說,有制度的公司還是會有人接替,但是在佣金體制底下,這名接替的人不會有任何利益所得,除非民眾又購買新的產品,不然接替者只能純粹地付出,也就不可能有好的服務產生。

魯賓遜漂流到荒島,就是因為撿拾了幾顆珍貴的玉米種子,而存活下來。楊文軍表示,如果魯賓遜沒有好好種植這些種子,他可能就餓死荒島上。同樣道理,中產階級的民眾所結餘的一點資金,如果因為沒有好好管理,就會如同死掉的玉米種子,不再繁衍出更多玉米,乃至一大片玉米田。

機會不再多 慎選理財對象

為何孤兒帳戶很多?楊文軍點出一個很主要的原因,不管是公司還是個人都是以販售產品為主,而注意在後續服務上的卻寥寥可數。楊文軍一再強調,金融商品不似買大米,民眾買完大米,商店不需要再為大米負責,好吃不好吃那是個人的事。但如今金融商品是需要長時間的管理和運用,才能使民眾的資產上漲。

因此選擇一個好的金融理財公司和理財人士,對每個人來說相當重要。楊文軍提醒,每年都有很多人進入金融理財業開始賣產品,但是卻有90%的人在兩、三年後離職,也就是說,這些曾與他們交易的民眾都將成為孤兒。然而民眾花了幾十萬或更多錢買的產品一下沒有了照顧,還可能再買一個嗎?相信至少短時間內不會。

楊文軍舉例,就像把孩子送到托兒所去照顧,身為父母一定會關切托兒所到底有沒有真正運作,孩子有沒有得到教導或保護,否則絕不會送到那間托兒所。每個人的資金也是一樣,把錢送到哪裡很關鍵,如何慎選合作的對象,一定要找到經驗豐富的公司,多了解其背景,背後的基礎建設是否穩固,這包括公司的資本、硬體設施、運作系統、年資、項目執照等等。

孤兒帳戶其實是金融業界的通病,所有以佣金制度或銷售經紀制度運作的金融產業都會產生這種必然的孤兒,想要避免自己成為孤兒之一,只有睜大眼睛,慎選合作對象才是上策。(下週一待續)。

相關新聞
台投資機構:金兔年投資理財 宜股債兼具
金兔年投資理財  黃金仍具魅力
華商經貿會將舉辦投資理財講座
投資理財亂象多 賺錢睜大眼(一)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