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英時:香港和緬甸選舉的對比

余英時

【大紀元2012年04月13日訊】這次香港特首選舉有點特別,這個特別之處在哪裏呢?就是過去兩次,第一任的香港特首是董建華、是個商人;第二次當選的特首是曾蔭權,他是香港公務員出生,是過去的政務司長。所以從這兩個人情況看起來,還算是港人治港,就是這些人跟共產黨沒有直接的關係,只有間接的關係。當然他們還是尊重共產黨中央的話,不過無論如何,他們也多多少少代表了一些香港地方人的利益。

這一次競選不同之處,就是當選的人是梁振英。梁振英是人人都知道的地下黨員,而且對於共產黨是言聽計從的,這就等於說共產黨雖然沒有直接派人到香港來統治,但是事實上已經是把共產黨員送來做香港的直接領導人。這是很大的變化,這是香港歷史上一個大轉折點。

《開放》雜誌的金鐘先生打長途電話告訴我,說在他們看來是很重要的變化。換句話說,鄧小平所說50年不變,完全是一句騙人的話。現在我們看來只有15年,已經開始有很大的變化了,香港政府已經開始進入共產黨的口袋裡面。這個變化當然不是馬上發生作用,可是,是很重要的一個變化。

同時我們可以看出來,雖然許多人都聽共產黨的話選舉了梁振英,但是香港最有勢力的李嘉誠是完全不贊成梁振英當選的。他認為梁振英當選就不能夠代表香港人的利益,所以他是支持唐英年的。唐英年是個商人背景,像唐英年早期能夠在香港立足,進入政府做到行政司,當然是有背景。這個背景是江澤民,可是江澤民現在已經力量很小了。唐英年的醜聞太多,因此失去機會。事實上不是如此,唐英年,我想他的作用早已過去了。所以共產黨完全是最現實的功利主義,過河就拆橋了,看你沒有用了,就要把你放棄的,何況唐英年好像在香港的評論中也不是一個很能幹的人。在這種情況之下,共產黨把他丟掉,而用自己的人。

所以這是共產黨特意地要把香港拿在手上,因此香港人反應也非常強烈。所以在4月1號,它是3月25號競選,就有1萬5千香港人在西環遊行(見圖),他們的口號就是:「香港是我主場」、我們香港人要自己做主體、做主場。西環是共產黨的辦事處,所以最後是說「反對西環治港」。西環就是代表中共。因為是在香港的關係,不好直接用「共產黨」,所以只能用「西環」代替。換句話說,香港人認為梁的當選明顯就是共產黨直接伸手到香港來統治一切,這是他們所不能接受的。

相反的,緬甸是另外一個情況。緬甸1990年民主黨就當選過,但是被軍人取消了不算了。到了去年,緬甸的軍人大概覺得完全靠與共產黨打交道也不行,至少之間有矛盾,所以開始改變態度,希望做一點開放的表示。

這次選舉只是有四十幾個地區,選大概只有四十幾個人,因為它整個的國會席位是600人,所以只是不到十分之一、十二分之一人選,不會影響大局。但是45個地區選舉的時候,民主黨取得了絕大的勝利,可以說是壓倒性的勝利。換句話說,他們拿到40以上的票。雖然這四十幾個人進到國會裡面並不能影響大局,但是從完全的壓制性的政權控制、專制的控制,到有一點點的新的開始,有點開放了,所以美國、歐洲,都非常興奮。美國的國務卿就說,這是給我們一點鼓勵,好像再壓迫性的政權也還有開放的可能;再封閉的社會,也可以有打開的一天,這對於緬甸的經濟跟社會,會有很大的改進。

所以從這個方面來說,這也是一個新的開始,當然這是一個比較好的開始,跟中共來比,剛好相反,所以跟香港的例子是一個很鮮明的對比。一個是從極端專制、軍人專制到有限度的開放,一個是從比較有點法治跟開放的社會,要進一步加以控制,變成由共產黨直接伸手統治香港,香港人所謂「西環治港」,這個可以說是一個逆轉、逆著世界潮流而動的。

所以,中共本來是拿住了北韓在北方、緬甸在南方,都是它囊中之物,聽它的話的。現在緬甸因為種種原因至少開始有一點改變,希望經濟上也跟西方溝通,不完全靠中共一個專制國家的支持,所以才有這個改變。

所以我們看到這兩個對比,不能沒有一種很深的感慨。我希望中國也可能有一天會發生像緬甸這樣的變化。

相關新聞
香港四一將遊行 抗議中共亂港
5千餘人示威 抗議港特首選舉
1萬5千人遊行 中共黨徒梁振英亂港
經濟學人:最糟糕的香港特首選舉制度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