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人節 搞惡作劇的傳統正在消失

人氣 20
標籤:

【大紀元2012年04月02日訊】隨著四月一日愚人節的到來,許多人因為愚人而開心了一把,也有人因為成為被愚的對象而哭笑不得。然而遺憾的是,這一源於歐洲並已廣為流傳的風俗正在慢慢退出現代人的生活。近年來,無論是在家中還是在公司,在這一天搞惡作劇的人越來越少。

愚人節風俗的起源之迷

曆法變革說

愚人節的起源一直是個謎。最普遍的一種說法是,為了與羅法曆法匹配,法國人於16世紀改革他們的曆法,以便讓新年從一月份開始,而不是春天(三月末或四月初)開始。然而,這個曆法變革傳播得很慢,許多不知情的鄉下人仍然在四月一日這天互送禮品,慶祝新年。因此,有人就把這些慶祝新年的鄉下居民稱為「四月愚人」或「上鉤的魚」。在法國,愚人節被稱為「le poisson d’Avril」,直譯就是「四月的魚」,最常見的惡作劇就是趁路人不注意時在其背後粘上一張紙做的魚。因此人們在四月一日便互相愚弄,成為法國流行的風俗。18世紀初,愚人節習俗傳到英國,接著又被英國的早期移民帶到了美國。

小丑說

還有一種說法,愚人節是來自公元三到四世紀羅馬君士坦丁一世時期的羅馬小丑。據說,當時小丑們向統治者請願成功,統治者允許他們推舉一名成員在某一天中能夠成為國王。因此,在四月一日當天,君士坦丁一世將羅馬帝國的統治權交給了他的一個小丑──庫吉爾。庫吉爾隨即頒布法令,將四月一日永遠定為荒謬的一天。

媒體成為搞笑的主角

現代社會,愚人節這一天傳播謊話消息和假新聞的主要是媒體。經典新聞之一是BBC在1957年4月1日播出的一段有關瑞士人「收穫麵條」的消息。觀眾在畫面上看到,瑞士農民從樹上摘下一把把長長的意大利麵條。

2007年4月1日德國媒體的一條報道曾引起強烈反響,消息稱「混沌電腦俱樂部」在一款個人稅務軟件中發現了一種木馬程序,可以將私人數據傳到聯邦刑事局。

中國青年報在90年代中期曾登過一則消息,稱政府決定允許擁有博士頭銜的人生二胎。在中國政府看來,這已越過了紅線,該報相關版面主編因此而被「下課」。

遭遇現代高科技的整蠱

「一些方法已經老土過時了,看看我們的新玩法。」如今iPhone手機等高科技電子產品大行其道,愚人節整蠱的方法也及時更新。

「屏幕碎裂啦!」對於iPhone一族而言,這幾個字的殺傷力遠遠大於短信通知欠費或是流量用盡。iPhone手機上的某一客戶端就在近日加入了這場愚人節整蠱「混戰」,適時推出了「愚人節」黑色界面手機屏幕主題。

這個「愚人節」主題選擇刷新界面時,背景的黑色圖案上會有「劃痕」出現,右上角還會顯示出被撞擊後屏幕的「碎片」痕跡,遠遠看去,該手機屏幕就像被摔碎了一樣。點擊左上角的「寫微博」界面,依然是熟悉的白色輸入框,框中卻莫名奇妙多了一條「墨跡」,屏幕不光被「摔碎」,還被墨跡「污染」。當然,只要一摸屏幕,你就會發現上當了,屏幕完好無損。

在日常生活中熱度降低

近年來,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愚人節反而聽不到什麼笑話了。民俗學家赫施費爾德(Gunther Hirschfelder)認為,現代社會緊張的節奏和壓力使得人們沒有時間開玩笑。此外,愚人節的把戲需要面對面的接觸和直接的反應,「可是我們的大部分聯絡是通過網絡、電話完成的,你無法看到對方不知所措的表情,也聽不到笑聲。」

中國民眾每天都過愚人節

有記者在河北省內幾所高校打探愚人節活動,竟是一片冷清,各大高校論壇關於愚人節討論的帖子亦是寥寥。往年慣見於報端的愚人節「整人攻略」、「整蠱玩具熱賣」之類的報道今年也銷聲匿跡。對於愚人節,很多中國民眾是不關心的,因為對於國內民眾而言,愚人節每天都過。

早晨起來,買幾個饅頭,可能是染色的。端一杯原磨豆漿,可能是沖兌的。開車上班,加油的時候,油裡面可能摻了水。給孩子買奶粉,可以喝出避孕套;吃味千拉麵,還有「昆蟲醬」。皮革奶、地溝油、怪味肉、瘦肉精、假雞蛋等「美味」食品層出不窮,花樣翻新。在這樣的環境下生活,哪天不是「愚人節」?國內民眾對「愚人節」這個概念產生了天然的抗體,覺得每天都被愚弄,又何必再過「愚人節」。」

責任編輯:簫秋葉

相關新聞
愚人節網易創刊幸福時報  「玩大了」遭封殺
愚人節經典惡搞騙局 名人年年被整
紀佳松發表「魚人」 愚人節被整
德國愚人節新聞真真假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