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土變「毒土」 中國北大倉拉警報

人氣 467
標籤:

【大紀元2012年06月12日訊】東北黑土區是中國重要的糧食產區,不過,這塊中國最大糧倉正面臨空前危機,黑土層在過去的50年裡減少了50%,並在繼續變薄,幾百年才形成一釐米的黑土層正以每年近一釐米的速度消失。照此速度,部分黑土層或將在幾十年後消失殆盡,屆時「北大倉」恐成「北大荒」,而且大江南北都可能大鬧糧荒。

「一兩黑土換二兩油」的日子不再

據《經濟參考報》報導,中國東北黑土區總面積約3523.3萬公頃,分佈在黑龍江、吉林、遼寧省和內蒙古自治區境內,糧食年產量約佔全國五分之一,是重要的玉米、粳稻等商品糧供應地。近年來,大地污染現狀嚴峻,形成令人扼腕的「大地之殤」。

所謂黑土,乃指有機物質平均含量在3%至10%之間,特別利於包括水稻、小麥、大豆、玉米等農作物生長的一種特殊土壤,主要分佈在溫帶混交林。而中國東北黑土厚度則達到了1米,以至於當地有俗諺稱「捏把黑土冒油花,插雙筷子也發芽」。而人們常說的「北大荒」,是指黑龍江省嫩江流域、黑龍江流域和三江平原的廣大荒蕪地區。半個多世紀以前,這裡荒野茫茫,人煙稀少,森林茂密,沼澤遍佈。

專家指出,形成1釐米的熟化黑土層大約需要50年,半米就得上千年,而現在東北黑土區平均每年流失0.3至1釐米的黑土層。50年代,黑龍江的黑土層大部分達1米厚,多厚,現在半米都不到,水土流失嚴重地區只剩下表皮薄薄一層,顏色也由黑變黃。

「以前挖兩鍬深還是黑土,現在一鍬後就基本看不到了。」黑龍江省依蘭縣三道崗鎮三道崗村農民程先粟從自己地裡抓起一把黑土,「你瞅瞅,黑土都不太『黑』了。『一兩黑土換二兩油』的日子再也不會有了。」

「寧願毒死也要GDP」

黑土層變薄,是指黑土地的有效耕層變薄,直接導致支撐糧食產能的有機質含量降低,土壤肥力下降。專家認為,追求經濟發展造成的土壤污染是黑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南京農業大學教授潘根興認為,土壤污染主要一來自礦山采冶、工業「三廢」、汙灌、固廢堆放等,基本上都屬於人為因素,表明近年來的產業發展模式亟待反思。

當前,令人憂心的是各地以追求G D P為核心的政績觀,據報導,一些地方發展心切,抱著「寧願毒死也要G D P」的心態,面對企業違法排汙,一些地方政府成為企業的保護傘,通過變通政策打擦邊球,甚至開綠燈,最終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如此有意無意地忽視環境保護,導致「引進企業就是引進污染,發展經濟就是破壞環境」的惡果。

毒土:GDP至上的惡果

當前,中國土壤污染出現了有毒化工和重金屬污染由工業向農業轉移、由城區向農村轉移、由地表向地下轉移、由上游向下游轉移、由水土污染向食品鏈轉移的趨勢,逐步積累的污染正在演變成污染事故的頻繁爆發。而日益加劇的污染趨勢可能還要持續30年。

國土資源部統計表明,目前中國耕種土地面積的10%以上已受重金屬污染。華南部分城市約有一半的耕地遭受鎘、砷、汞等有毒重金屬和石油類有機物污染;長三角有的城市連片的農田受多種重金屬污染,致使10%的土壤基本喪失生產力,成為「毒土」。

農藥化肥污染同樣嚴重。專家說,中國農藥使用量達130萬噸,是世界平均水準的2.5倍。雲南農業大學測算,每年大量使用的農藥僅有0.1%左右可以作用於目標病蟲,99.9%的農藥則進入生態系統,造成大量土壤重金屬、激素的有機污染。

重金屬污染的增加,農藥、化肥的大量使用,造成土壤有機質含量下降,土壤板結,導致農產品產量與品質下降。有專家指出,由於農藥、化肥和工業導致的土壤污染,中國糧食每年因此減產100億公斤。

責任編輯:林琮文

相關新聞
癌症村遍佈全國  重金屬污染觸目驚心
祝振強:國土大半嚴重污染應引起足夠的重視
何清漣:現實中國  權力之筆肆意塗鴉的狂草圖
中國糧食短缺嚴峻 海外投資農業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